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儿子的原因

云谷禅师说:“你根据我刚才所说的,自己好好思考一下,你应该考得功名吗?应该有儿子吗?”

我按照云谷禅师所说的,反省自己过去的种种所作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应该考得功名,也不应该有儿子。因为考取功名的人,大多都是有福分的相貌。我的相貌显得薄弱,所以福分也薄;又没有去做积功德、积善行的事情,也就没有为厚禄福报建立坚实的基础。

“我非常没有耐心,性情急躁,别人做得不符合我标准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宽容,经常会变得气量窄小;有时候我又会妄自尊大,骄傲自满,以自己的一点才干、智力、小聪明去压制、嘲笑别人。或者自己心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管别人是否能接受。喜欢信口开河,随便乱谈乱讲,议论他人是非长短。像这样的种种举止行为,都是造成我福分薄弱的原因。我怎么可能取得功名呢!”

袁了凡先生认真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这些反省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凡先生的悟性非常好。云谷禅师是当时有名的得道高僧,所以他怎么说,了凡先生马上就照着去做,不单没有一丝怀疑,而且抓住了反观内省,向内心去找、向内心去求这一实质,从自己内心世界的根本处开始检讨自己,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修行佛法,最可贵的就是能够马上按照佛陀所讲的去做,做到了才是修行。如果做不到,只是思想上知道、嘴上说到,那将一事无成。

很多人学习佛法后,尤其是修学禅宗后,喜欢谈空论道。因为没有实质的修证,所以大部分是解证,即根据别人说的体会,思想上好像明白了,也能对应一些事,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只要稍微变化,就全没有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大部分是口头禅,说的名词好听,附庸风雅而已。

“不干净、不清洁的地方,虽然人生活起来会觉得不舒服,但这种地方却最有利于各种低等生物的生存。水清则无鱼,是因为鱼需要微生物才能生存。我喜欢干净,本来是好事,但是太过分了,就成了怪脾气,就是洁癖。我过分地喜欢清洁,就会强求别人都要像我一样清洁,就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缘故。

从心理学上来讲,有洁癖的人往往存在一种潜意识心理,就是对生命的安全存在恐惧,因此表现得过分喜爱清洁卫生,也过分要求家庭成员遵守,传递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的焦虑信息,其结果经常导致家庭成员患病,或者走向愿望的相反方向。改变这种洁癖的方法一是像袁了凡一样深刻认识、深刻反省,提高自己的内在心理素质,尊重别人。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抛掉心灵恐惧的种子,这种心灵种子很麻烦,它可能是长辈的一句话,可能是看到某种安全现象,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件事引起而形成的焦虑。这种心灵种子如果不去掉或者不改变,也是形成轮回的一种因素。

“和气能化育万物,家和万事兴。我很容易生气,一点小事情都会跟别人计较发火,没有一点和气、宽厚之心,怎么会生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二种缘故。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一直演绎着一个“和”字,为什么呢?因为“和”是高层能量的一种体现形式,它是一种状态。越有修为,境界越高,越能体现这个“和”的状态。在佛家中就叫做“佛光普照,礼仪圆明”。“和”同时表现为慈悲、大爱、豁达、开朗、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平易近人、为别人着想、无私等。那么在普通人中间,“和”就是喜怒哀乐等正负能量平衡的体现,所以《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讲以平和的方式表达喜怒哀乐。“和”的状态能带来生命的喜悦、和谐、共生,能招引其他好的因素,形成一个更团结、更有祥和气氛的物质场。

从五行因素来讲,肝火旺盛的人易怒,必须清净以调动肾水来平衡心火。所以易怒的人在发怒时,旁边最好有亲近的人马上端上一碗凉水、矿泉水,悄悄地给他喝下,就能很快平息他的火气。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帮助,真正内在的帮助就是像袁了凡一样深刻反思自己。

“仁爱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万物败坏的根本原因,更不可能孕育生命。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声,很爱面子,却不肯牺牲自己这些外表的东西去成全别人,更不能舍己救人,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三种缘故。

“说话太多容易消耗气血,我喜欢高谈阔论,喜欢议论别人、吹嘘自己,气血受伤,因此体质很不好,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四种缘故。

“人活着全靠精、气、神充足,我爱喝酒,醉酒后又容易发酒疯,将自己仅有的精、气、神都消散没了。一个人精、气、神不足,就算生了儿子,也是不长寿的,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五种缘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够这样就是遵循天道。我却常喜欢整夜长坐,不肯睡觉休息,不晓得保养元气精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六种缘故。还有许多其他的过失,反省起来真是很多很多呀!”

通过云谷禅师的启发,袁了凡对自己过去的一切行为与思想进行了一次大反省,从而找到了自己福分薄弱的真实原因,这就是反观内视,向内心去找、去求。找到了自己内在思想与行为的问题,也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本症结与解决方案,这是人积福修善与成就福田的第一步。

中国传统文化讲,日月运行,阴阳亏盈,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法养生,对生命的精、气、神很有帮助。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从半夜23点开始为子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这有什么讲究呢?人体在每天19点到21点时,心火入库,因为心是主宰人体生命的因素,气血运行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入心房休息,同时代表一天的劳作思考在此时可以放下,夏天人们纳凉休息。进入21到23点之间为亥时,肾气运行,心火进一步安详安息,人应在此时入睡,肾经收藏能量,养精蓄锐。进入23到1点为子时,肾经旺盛进一步滋养收藏心火与能量,更需要静养安睡,因为肾经此时旺盛,所以此时人易从睡眠中清醒排尿。1到3点肝胆开始释放能量,3到5点为寅时,肝经旺盛,像草木受雨露滋润开始静悄悄地生长,人体精神此时蓄养充分,血气开始活跃。5点到7点为卯时,胆汁分泌旺盛,鸡鸣,人起床运动,心火开始运行,思想与身体都在此时开始活跃,此时人开始贸易,古代早朝亦是此时,人一天的劳作也从此开始。7点到9点是辰时,脾胃活跃,因此人的早餐在此时完成最好,胃吸收五谷精华,滋养肾经,供给人体一天的能量。9点到11点是巳时,心经开始旺盛,小肠活跃分解食物。11点到13点为午时,心经最旺,能量散发也非常厉害,人也处于最燥的时候,此时思考问题会头绪不佳,脾胃此时运行充分,血气集中到脾胃,头部供血不足,因此人会昏睡困顿。13点到15点为未时,肝胆开始进入休息的时候,此时需要休息小睡,滋养肝胆,休息后人会立刻精力充沛,能量充足,就像充足了电一样。15点到17点为申时,肺经活跃旺盛,肺包心,所以此时心肺非常活跃,呼吸在此时会排出大量热量,因此人在下午运动,增加肺的运行。17点到19点为酉时,心肺做最后的能量散发后开始衰落,偃旗息鼓,肝胆此时处于最弱与休息状态,因此晚上人体能量不靠五谷食物,而靠日月运行的精华滋养,中国古代养生学讲晚餐少吃,更要少吃油腻的东西,因为肝胆已经处于休息状态,无法分解食物中的毒素。

所以古代道家养生术,都是按照日月运行的规律来安排自己一天的劳作休息。因为人的五脏六腑在不同的时间段运行的情况完全不同,它们也都需要休息。因此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法生活,本身符合天地运行规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人也会因此精、气、神旺盛。人体精、气、神充足,则人的精力旺盛,行动力强,充满朝气。而人不按照这样的方式休息睡眠,人的精、气、神则自然衰弱,气血两亏,这样的话,人就时常显得没有精神。

精、气、神不足,人就会多疑、害怕、担心、胆小、多虑、惊慌、不善开口与交往。孩子在胎儿期就处于能量不饱满状态,将来长大后就出现种种弱势状态,要修身立命就会思前顾后,不敢勇猛前进。

精、气、神不足,人体就容易衰老,直至人的精、气、神消耗殆尽,则生命结束。因此袁了凡通过对自己的分析,知道自己生活没有规律,精、气、神严重不足,肾经必然衰弱,精子没有活力或者少精无精,即使要孩子,只怕生出来也会是个先天痴呆。

在古代中医与养生学中,除对精、气、神非常讲究外,还认为精、血、津液是人的三宝。精是人体的起源与生命的基础。血是将精、气、神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供应人体全身的纽带。津液是人体内各种经络与五脏六腑器官组织之间的水液总称,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津液对人体心、肝、脾、肺、肾都有好处,津液耗散太多,则气血严重不足,老师讲完课以后,经常会体会到精血之气消耗很大,人没有了津液,精、气、神也就耗散殆尽了。所以古人对精、血、津液都非常看重。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1+KfMBV11E4NESCpuzzo4olYsbX3fZlxyF0OvUXjRvbHZLM6fuZcgdkDfTjz3h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