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我国ERP行业发展概况

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的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历了40余年的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的MRP到七八十年代的MRPⅡ,再到90年代的ERP以及SCM和CRM。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有力地支持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自1979年沈阳鼓风机厂开始实施IBM公司开发的MRPⅡ系统“COPICS”(Communications Oriente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与控制系统)以来,我国部分优势企业也纷纷引入国外信息化的理念和思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散乱、周转缓慢、信息失真和监控滞后等薄弱环节,在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网络,集成和综合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回顾我国的MRPⅡ/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导入期、成长期和前普及期四个阶段。

1.6.1 第一阶段:萌芽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Ⅱ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那时,中国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例如: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低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Ⅱ软件。作为MRPⅡ在中国应用的先驱者,它们曾经走过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1.6.2 第二阶段:导入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至1997年,其主要特征是MRPⅡ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阶段唱主角的大多还是国外软件产品。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该阶段的管理软件虽仍然主要还是定位在MRPⅡ软件的推广与应用上,然而涉及的领域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天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行业。典型的企业有成都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上海机床厂、一汽—大众等。在此期间,多数的新老MRPⅡ用户在应用系统之后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生产管理为核心,联接了物资供应、生产、计划、财务等各个职能部门,可以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平衡能力,效率提高了30多倍,为此于1995年11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授予的“工业领先奖”;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的MRPⅡ项目,经APICS认定达到了A级应用水平,等等。

1.6.3 第三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4年,其主要特点是ERP的引入并成为主角,应用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了第三产业,并且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中国ERP软件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以来,ERP软件在管理软件整体市场中的比重逐年提升。2002年,ERP软件销售额首次超过财务管理软件,ERP软件市场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市场中最大的细分产品市场。

1.6.4 第四阶段:前普及期

2004年后,ERP的应用在我国进入了“前普及期”。所谓前普及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应用ERP系统软件在大型企业以及东部沿海的企业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的应用相对滞后一些,并且,在已经应用了ERP系统的企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应用的深度不够,有的企业实际上在将ERP系统当作“进销存”管理软件使用。

当ERP的应用进入普及期时,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考虑到我国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普遍与先进国家尚有不小的距离,预计我们在前普及期还会停留至少数年的时间,才会逐步进入真正的普及期。因此,在目前的阶段,我们不但要注重ERP软件“面”的普及,更要注重应用的深度和内涵,由此推动企业管理上的改革和进步。 lwXqPX9NKGsRhts/FWNhxXiloWKNZUWzm5GN1xwAzsZLSP2UBcpGImhFdbFlp/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