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言

何谓风俗?风者,流行之貌;俗者,习惯之事也。《风俗通义·序》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任何风俗习惯都是流行在一定的地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惯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因此任何风俗习惯都有其地域性和时代性。人们通常把风俗与民俗混而为一,实际上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风俗是流行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所有人的共同生活习惯,既包括下层民众的生活习惯,也包括上层社会贵族官僚及富人们的生活习惯。下层民众与上层贵族因为都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所以有共同的生活习俗。如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冬天都有穿防寒衣服的风俗。但穷苦民众穿麻褐,贵族则穿皮裘。《诗经·豳风》:“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里说的是民俗。《诗经·召南》:“羔羊之皮,素丝五。”这是贵族之俗。民俗是流行在民间的生活习惯。风俗贵贱有别,这是风俗的阶级性。民众的习俗和贵族的习俗,虽有不同,但因生活在同一自然环境和同一社会制度下,所以两者在许多方面又是相通共同的,这是风俗的社会性。民者,国之本也。因此,风俗的主流是民俗。本书所说的俗,主要是指以民俗为主流也包括上层贵族生活习俗在内的社会风俗。

与风俗相关的还有礼俗。礼俗即礼仪风俗。什么是礼仪呢?简而言之,礼是体现等级尊卑的制度,仪是通过语言、动作等表达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许多礼来源于民俗,在阶级社会中,有些民俗被统治阶级加以改造,使之固定化、程式化、权威化、神秘化,成为体现等级尊卑的行为规范,称之为礼。有些礼是国家下令行之于民,久之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即成为俗。民间的许多风俗是由国家主导的,一些风俗也是被国家取缔的。风俗不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迁。风俗既是相对稳定世代传承的,又是因时因势而变化的。

风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更多表现的是生活中的琐事,是一种未经提纯的原生态的文化,野有余而文不足,但它却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对生活风俗的研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诸多风俗事象的表层上,而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溯本求源、探求分析,揭示其产生的根源、内在的联系、变迁的轨迹、历史的影响和未来的走向。 77JjfR6YR9NejXOQzuA5cTFd7XYbp+cFq/VS8HlcGX5Frtex6RWzhLZUyRBOXl9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