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皇神话与盘古传说

《三皇本纪》为唐代司马贞补撰

《史记》的《三皇本纪》记述着比五帝时代更早的三皇神话。实际上司马迁本人编纂的《史记》之中并没有《三皇本纪》。这一段是唐代司马贞的补笔。

如司马迁自身的记述,他编纂《史记》时,选择的是确凿可靠的内容,而没有采用不确实的传说。另外,关于三皇五帝的名称,后世的儒学家们确认的结果也各有差异。西汉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所述观点与东汉郑康成(即郑玄)的观点两相对立。而唐代司马贞则站在支持郑康成的立场,补写了《三皇本纪》。但是不论哪一方,都难以称得上是可靠的记录。

唐代的儒学家们其实不过是把流传于当时的三皇传说进行了整理归纳而已。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祖先以及人类的起源问题,传说的体系化也可说是这种情势下的必然产物。

据《三皇本纪》所述,三皇指伏羲、女娲和神农。伏羲和女娲被描述为蛇身人首,神农则为人身牛首,三者都不是人,而更近于神,不像五帝那样充满人性。神农即炎帝,姓姜。周代的诸侯之中,有出自姜姓的齐、许、吕等氏族。也许对于他们来说,作为氏族祖先的炎帝是必不可少的神。另外,炎帝姓姜据说是因为他曾居住于姜水之畔。姜水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这说明神农也在渭河流域拥有着区域性的母胎。

然而据《五帝本纪》记载,五帝之中最初的天子黄帝因为神农的子孙缺乏德行,于是取而代之成为天子。从《史记》的结构完整性来看,有必要交代神农的来历。这应该是唐代司马贞补笔的原因所在。而神农不是人身这一点尤为有趣。司马迁不曾把这样的神话当作历史来记录。但是不论哪种记述都表明,神农和五帝都是以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地区为基础的华夏系神话。

8 伏羲、女娲

另一方面,从伏羲、女娲的形象常见于汉代以后的画像石以及墓葬壁画之中的情况来看,他们作为民间信仰,在汉代之后拥有一定的地位。或许这是唐代将之记为三皇的原因。

汉代的画像石上常常刻绘有手执矩的伏羲和手执规的女娲。大多数石像中两者皆呈蛇身人首,自腰至尾相互交缠。古代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一对夫妻,上述石像正是象征交媾的具象表达。

在中国西南的苗族与瑶族的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氏是亲生兄妹,而后结为夫妻。这是一段关于洪水的传说。雷神发怒引发大洪水,众人皆死,唯有藏身于葫芦之中的兄妹俩得以生存,他们结为夫妻,成为人类再生的先祖。这与旧约圣经中描写的诺亚方舟的传说以及亚当夏娃的故事也略有相似。

这段传说的流传可以上溯至哪个时代尚不得而知,而汉代画像石上的形象反映这段传说,同时也说明这在当时已经流传。但是从图像学的角度来看,伏羲与女娲同时出现于最早可上溯至西汉中期的壁画。蛇身人首的伏羲与女娲相互交缠的图像则最早出现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

如《三皇本纪》中所见,初期的伏羲和女娲氏是单独存在的神,后来才被看作夫妻并成为人类再生的神灵。

开天辟地的盘古是汉族的祖先

那么,世界的初创是哪个时代的事呢?战国初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诗作《天问》中,对世界如何诞生、宇宙如何形成提出了质问,然而屈原并未得到答案。或许在当时还没有这类创世神话。

在中国,最有名的开天辟地者当属盘古,即所谓的盘古神话。三国时代吴国的徐整著有《三五历记》,书中搜集了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神话,把盘古归为开天辟地的汉族祖先。

据《三五历记》的记述,天地未开之时,宇宙一片暗黑混沌,形如一个巨大的鸡蛋。盘古就在这个巨蛋之中长大。有一天,盘古拿起斧头向着黑暗混沌砍去,巨蛋分裂,分出了天与地。盘古担心天地再度恢复混沌,就用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直立在天地之间。这样经过了不知多少年,到了终于无须再担心天地混合的时候,盘古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结。临死之时,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别变成了日、月、山、川,世界就此诞生。

盘古神话从内容上来看,要早于伏羲、女娲神话,但是这些内容的记述整理是在《三五历记》写成的三国时期。就算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也必须考虑到它的成书处于较晚的年代。

不论是伏羲、女娲神话,还是盘古神话,在司马迁编纂的《史记》中都没有记载。可以想见这些神话是在汉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宇宙及世界诞生的问题,或者说是出于对汉族祖先赋予正统性的必要而产生的。

可以说,这些神话的内容本身有可能是从先秦时期已流传,但是它们得到体系化是汉代以后的事,其中肯定包含着汉代以后的价值观。我们应当把这些神话暂且放在一边再来谈论历史。 34X3MkGgqsoXWP0pfxyFNSqfK/KwiZtkyc/tFAg21Nj9jJ1qsUeQHu8v9VUvGy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