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朝兴废的周期性轮回

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史,可以看到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王朝的盛衰与兴亡呈现交替重复的规律。

《左传·庄公十一年》记录了鲁国大臣臧文仲这样一段政治评论:“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说夏禹和商汤这样的先古圣王在出现政治失误时每每责罚自己,国家因此勃然兴盛;而夏桀和殷纣这样的昏暴之君在出现政治失误时却总是归罪于人,政权于是迅速灭亡。杜预解释说:“悖,盛貌。忽,速貌。”

与《左传》这段文字相类同的内容,又见于《说苑·君道》和《韩诗外传》卷三,不过,发言的主体前者是君子,后者是孔子。《说苑·君道》写道:“君子曰:‘……昔者夏桀、殷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武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韩诗外传》卷三之十七也说:“孔子曰:‘昔桀、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王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

《左传》说“禹、汤”,《说苑》和《韩诗外传》则写作“成汤、文、武”和“成汤、文王”。“悖”字和“勃”字原本相通,有时又写作“浡”字。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五《春秋左氏音义之一》:“悖焉,……一作勃,同盛貌。”《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李贤注:“《左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杜预注曰:‘勃,盛也。’”《尔雅·释诂》:“浡,……作也。”郭璞注:“浡然,兴作貌。”邢昺疏:“浡然,兴作貌。庄公十一年《左传》云:‘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然。’”《新唐书》卷一三《礼乐志三》又写作“其兴也暴”,“暴”在这里与“勃”“浡”同义。

后来人们有时用“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样的说法来总结中国古代王朝频繁兴替的现象。有人认为这种循环往复的“兴”与“亡”,已经形成了一种“周期率”。

中国古代的政治史是诸多政权交替兴衰的历史。《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所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用漫画笔法描绘了这样的历史过程。我们看到,每一个王朝起初“登场”的新兴的统治集团大多风风火火地出台,堂堂正正地亮相;而终于“唱罢”的前代执政者,最后总是以丑角形象仓皇退场。

分析历史上有关现象,有益于认识中国政治史的若干规律,也可以为今天从事政治管理的人们提供某种历史经验。 UP6+nPOYrrk6Ah6IK3s5WGe3hrqoelKMbZoyXeFuuE4G9UuBMGnpMYH/WvvK4H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