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仁行义、以礼辅仁的
孔孟

要想了解儒家的基本思想,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儒”。让我们先来看古人的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字典,它解释“儒”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清人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解释道:“人之柔者曰儒,因以为学人之称。”与此相同的说法还有很多,如《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宋人邢昺《论语·雍也疏》:“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明人梅膺祚《字汇·人部》:“儒,学者之称”。简单地说,“儒”就是学者,凡是有学问的人都可以称为“儒”,并不限于某种思想学问。换言之,“儒”所传习的知识学问,不限于今天所说的儒家之道。《说文解字》所谓“术士”,包括精通各种思想、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的人(“术”字的本义就是“道路”、“路径”)。《后汉书·杜林传》所谓“博洽多闻”、邢昺所谓“博学先王之道”,也都是这个意思,不限于今天所说的儒家。

此外,“儒”还有另一个含义,见于《周礼·天官·太宰》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唐人贾公彦在《周礼疏》中解释说:“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掌养国子以道德。”意思是说,“儒”是诸侯设立的一个官职,类同于周天子的“保氏”。因为不能和天子的官职同名,所以改称为“儒”。“儒”的职责,是教授诸侯子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学,教养国子的道德品格。也就是说,“儒”是由学者担任的一个官职,掌管诸侯子弟的教育。

以上是古人对“儒”的解释,基本的意思是说:儒者就是传习各种思想、知识技能的学者。

近世以来,人们对“儒”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这可以章太炎的说法为代表。他在《原儒》一文中,把“儒”区分为达名、类名、私名三种含义:

达名之儒:儒者,术士也。……道、墨、刑法、阴阳、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传所录,一谓之儒。

类名之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

私名之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章太炎从概念宽狭的角度,解说了“儒”的三种内涵:广义的“儒”(即达名之儒)是指一切学者,也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说的“术士”;义域稍窄一些的“儒”(即类名之儒)指熟知六艺之人,也就是《周礼·天官》中所说的“保氏”;狭义的“儒”(即私名之儒)才大体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家。

章太炎的解说,既符合史实,又分辨明晰,有助于后人厘清对“儒”和“儒家”的模糊认识。并且还可以使人进一步认识到,“儒”和“儒家”是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儒家及儒家学者,其知识渊源、思想构成,是有所变化的,有时变化还很大。因此,今天我们了解、评述儒家思想时,不可以泛泛地、笼统地去谈,而要有历史演进的视角和观念。

明白了“儒”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走近开拓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了。 N8BByxZ51Qk+9Q6qVGtDN/egO7sDNPqS44Xn8lMy/tS7nfclFCxBwQNFHK1mL1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