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甘苦参半——记美国的学习生活

◎ 文 / 毕超凡

2011 9 月,一架海航的飞机把我带到了美国加州的一个城市—— 圣迭戈,来这里完成我本科的毕业设计。踏上美利坚国土的那一刻,我便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国度。阳光、海滩、别墅、教堂是这里最普通的景致,享受生活本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我忘却了国内的拥挤和喧嚣,融入了这里的生活。然而,做毕业设计的一年时间太短,无法满足我探索这个国家的渴望。所以,在“ 死皮赖脸” 地拿到一位美国教授的推荐信后,我得以在这片土地继续逗留,只是换了一座城市—— 去了西雅图,也换了一所学校。我在这里学习、生活,游走于美国的西海岸,在各个小城市中走走停停,吃吃喝喝,体验着文化的碰撞,也收获了自己的感悟,现将我感触最深的两点与大家分享。

国人的聪明与勤奋

我在美国学习加工作共有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里,我认识的所有美国人中能进行心算的只有一个。我努力想了很久,真的只有一个,其他人好像离开计算器就寸步难行。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美国同学讨论一道统计题,我很自然地拿出笔和纸对 13 进行开方的手算。算完后抬起头,我看见美国同学脸上露出了无比惊讶的表情。一开始,我不知他们为什么惊讶,后来才明白,我的“ 徒手开根号” 在老美眼中是件“ 逆天” 的事情。从那之后,为满足自己不为人知的虚荣心,我养成了一个恶习,那就是随身带着纸和笔,每当在异国他乡的人群中没有丝毫存在感时,便迅速掏出纸笔,徒手开一个根号,然后在周围人满脸的错愕中潇洒地收起纸笔,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课上,但凡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作业或者项目,老美几乎都是解决不了的。但凡遇到难题,一般都是几个中国人抱团,最后研究出方案。身边的美国同学也会时常感叹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好像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天才。其实,或许我们很多人只是擅长做题和考试而已。还记得我曾经选修一门统计课,当时包括我在内,整个教室里共有四名来自中国的学生选修这门课。中国学生性格大都比较内敛,这一点在课堂上的典型表现就是我们四人每次上课都会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尽量减少课上跟老师的互动。在第一节课上,因为讲到了一个问题,老师不得不带大家回顾方差的概念。但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让半个班的美国学生痛不欲生。怎么有那么多平方和?怎么还得开根号?班上的美国同学一个个满脸狐疑,甚至有人拿出苹果手机开始问 Siri 。而对我们四个中国学生来说,方差是初中就学过的概念,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看到班上美国同学的反应,我们四人从刚开始的无奈到后来的无聊,最后干脆趴在桌上睡觉。睡眼蒙眬中,同学 G 君捅捅我说:“ 那帮老美整明白什么是方差没?” 我说:“ 好像没有……” G 君于是说:“ 接着睡!” 记忆中,这门统计课我们四个真正听课的时间不长,但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我们四个人都是满分,并列第一。经常在教室后排睡大觉、上课不积极发言、习题课也不参加的我们究竟是怎么做到期末考试拿满分的?这对美国同学来说也许至今都是个谜。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因为在那门课上得了满分,我很有幸在第二学期担任这门课的助教。平时上习题课或者说答疑课时,由我来负责给学生们答疑解惑,讲解作业中他们不会的题目。起初,我觉得助教这个工作简直太轻松了,后来我才明白,给老美讲明白一道统计题简直太不容易了!同一道题,课堂上老师讲过一遍,习题课上我讲过一遍,而在考试的时候,只是把数字换了一下,学生们竟然还会做错。这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好在我数次止住了暴怒的冲动,最终的助教评分倒也说得过去。

再来说说实验室的人。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除了美国人就是中国人,在我看来,这是“ 画风” 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美国同学主要帮导师讲课,改作业,管理实验室,购买杂物,以及处理一些琐碎杂事。享受生活似乎是每个美国人的信条,他们可以为了休息而不工作,这与国人为了工作而不休息截然相反。所以,实验室里真正出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的大部分是中国学生。这个对比很明显,比如实验室里的美国人 Matt 经常跟我抱怨:“ I do not like doing research. This is not the life I want. I wanna go camping, go climbing or go to enjoy the life outside! ” 相比之下,来自中国的 M 师兄则经常会说:“ 今天程序效率有点问题,明天要想办法改进。” 或者说:“ 论文整体架构的雏形已经出来,哪天让导师帮忙看看。”

实验室里这些来自中国的师兄师姐们真的很优秀。打听之后,我发现他们全是国内名校的专业前几名,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从小到大都是遭小伙伴们嫉恨的“ 别人家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光聪明,而且真的很勤奋。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感觉自己和优秀的人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鸿沟对岸的人儿却在用飞翔的速度将差距越拉越大。写代码、搞数据、写文章—— 每一个人似乎都是全能,你永远看不到他们脸上显出疲惫的神色,工作到凌晨那是常事。我也有幸承担过项目分工,参加过一些文章的撰写,灰头土脸地熬过几个通宵,熬到灵魂与身体几乎分了家,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师兄师姐们的勤奋和辛苦。

记得有一年,在我所在的实验室,三个硕士和五个博士共发表了 33 SCI 论文。就我所在的专业来说,这样的科研成绩比国内任何一所高校的整个学院都要多得多。这也成了导师向全世界宣传我们的实验室时挂在嘴边的话。师兄师姐们在“ 学霸” 的光环下熠熠生辉,而我这个蜷在角落里的小师弟脸上也浮现出了不属于自己的骄傲。

学会独立是门必修课

在美国生活的几年中,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要学会独立,让内心变得更强大。在美国的名校里,所有人都很努力,努力到大部分人都没有精力去帮助别人:自己的一摊子事都忙不过来,谁还有心思去关心别人的痛痒呢?他人帮你是情分,要感谢;他人不帮你也在情理之中,要理解。在学术上,师兄师姐能做的也就是帮你指明方向,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则完全靠你自己。记得我在写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时,为了确定研究方向,东奔西跑地请教了不知多少人,大家的态度基本上是这个也行,那个也好,最终还是要我自己来决定。

一类人忙到没时间帮你,还有少数人则不愿意帮你。优秀的人里难免少不了有心高气傲的,从小在被人羡慕的眼光中长大,有些人总会习惯性地以“ 俯视众生” 的态度看待他人。当你稍微显露出自己的一点野心时,他们可能便会挤对你,对你不屑一顾。当然,这样的人只是少数,但哪怕只有一个,也会让人感觉很不自在。不过这也更加让我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有句话说得好:“ 黑暗来临的时候,就连影子都会离开。” 只有自己才是最可以依靠的人,救命的稻草攥在自己手中才踏实。

很多出国留学的人都说,在“ 好山好水好无聊” 的国外,寂寞是家常便饭,要习惯面对镜子和自己说话。在我看来,这句话尤其适合名校,适合那些充斥着许多优秀学子的地方。当你有困难时,很多时候愿意帮你的人帮不了你,能帮你的却常常因为没有时间或精力而帮不上你。学会独处和独立,学会依靠自己,是留学的一门必修课。

无论如何,我都很感谢西雅图,感谢圣迭戈,感谢自己曾逗留的每一寸土地。是这里赋予了我几年的时间来沉淀、积累,让我学会独处和独立,从而真正摆脱了寂寞。在海外名校就读,丰富的学术资源会让你的学术之路平步青云,而对你来说更大的考验或许是与自己的患难与共和生死相依。当你回望留学的时光,收获的也将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独立和成长。 Bh6yOgnD7iaq0I+ueuiOAyzmY9ZmrSy/EmbsHpXp+u/f8q/UZ/DjWwDxGwx5gH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