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万丈高楼从“基”起——宅基的选择与规划原则

在以前,多是私人住房,有的几代流传,数百年不改,故宅基的风水颇受重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迎来了大兴土木的时代,房地产的发展方兴未艾,每一个中国人,终将拥有或大或小的一座私人住房,有个永久安身之所。于是,也就很自然地要注意到房子的通风采光、磁场气场、绿化环境,等等。但是,环境是可见的,磁场、地场、气场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无形之物,如何找到理想的住所,是每一个有积蓄者所关心的问题。何况,媒体时有报道,街头巷尾常有所闻,某地有凶房,某地有鬼生,言者绘声绘色,听者毛骨悚然。人就是这么奇怪,不信迷信的人,往往也怕鬼,谁愿去住鬼宅呢?历史上就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建康(今南京市)有一块空地,被视为凶宅,刘宋王朝的大臣王僧绰,常以豁达自许,不信风水之说,主动请求在这块地基上建房,结果房未建好,就被政敌杀死,人们都认为他是不信风水的恶果,消息传开,那些不信风水的人,为了生命不致过早结束,也不敢去步王僧绰后尘了。面对着可能危及本身的事,人总是宁可信其有,而不愿去做“暴虎冯河,死而无憾”的蠢事。唯其如此,故欲购住房者,是不可不知风水之学的。此外,从事房地产开发者,若没有风水方面的知识,一幢大楼做起来,几家搬进去一住,大人常头痛,小孩常闹夜,话一传开,谁还来买你的房子呢?

1.什么是风水及中国风水学

上面说到择宅要看风水,可到底何谓风水?风水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还是迷信?

“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然则何谓“生气”?《吕氏春秋·季春篇》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阴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称为阳宅”。而台湾学者又提出“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看来,风水大有被抬高扶正的趋势。

其实,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它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学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数值比、自然的气息以及自然的外形。

风水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以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

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

中国古科技理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由三部分组成,即气、数和象。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它们是:能量、信息和态势(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气,是客观存在,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能量。数,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程序或逻辑,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假设为信息。象,是气根据数而存在的形式或变化的态势。用现代科学概括为:象是能量依据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态势。

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中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阳性。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及科技进步不断充实完善,由于认识偏重之差,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两大宗派:一种是形势宗,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另一种是理气宗,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即以峦头为重,诸如:晋人郭璞《葬经》;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诸如:邵雍“卦气运会”之说盛极。

中国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又分为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家的择址布置。

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

中国风水学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中国风水学无论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实际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须遵循如下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2.宅基选址的三种基本观念

(1)太极泛存观。

中国风水学、中国医药学等传统文艺、术数都密切联系着中国的《易经》原理。《易经》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源头。无论你是否懂得或是否相信《易经》,中国人大多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易经思辨事物。都有遇事求平衡、不过头的心理和思维,意识上有“物极必反”的易学基本观点。中国风水学也称易学为堪舆学,它在“堪天道,舆地道”中是遵循易学思辨的。易理最重要的观点,认为事无巨细,事无大小,都是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自有一乾坤”。因此风水学认为的一个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庭院、一幢建筑、一户住宅、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这一观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住宅建筑布置,既看其自身的太极,也看建筑组群的太极。

从这一观点出发,建筑群的布局应该以地形方正、太极完整为宜,否则必定会带来隐患。例如,乾位空亡,对该区的男主人会不利,艮位空亡则对该区的男孩不利。如华北油田某生活区,大院内几百户居民中,男孩皆瘦弱不成材,且灾患频频。经查,大院东北征地缺一角。补角后始有好转。

此外,在住宅设计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此为风水之大忌。

(2)场气万有观。

风水学的四大要素:龙、穴、砂、水,其本质是气。寻龙、点穴、察砂、觅水,目的是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

现代科学已经初步证明,人体有场气、植物有场气,建筑物有场气……万物之间皆有场气。若干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场气就会因建筑物的排列不同而发生吉凶裂变。如某地原有建筑群为行列式六排布局,居民在此状况很差,灾病横生。经查,该建筑组团呈太极六十四卦之山地剥卦。卦象霉雨,腐烂,阳消阴长,卦象很凶,场气不佳。后经调整,使排列变成山雷颐卦,居民的健康和经济状况立即好转。

(3)场气导引观。

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中之气。场气的运行是虚处来,实处止,高处来,低处去。然而这种场气在一定条件下,在局部环境中又是可以经过人的智能认识加以适当引导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两幢高层建筑如果紧紧并立,逼迫一切外部场气从中间直冲而过,就会形成风水上的“天斩煞”,造成煞气直冲,不利居住。因此如果一幢建筑的布置、方向不当,一幢建筑与其他建筑物的距离、相对位置布局不合理,相临的建筑物之间就会相互影响,造成十分不利的后果。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当按照场气运行的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龙、穴、砂、水

龙、穴、砂、水被称为风水学的四大要素。那么,为何龙、穴、砂、水被称作风水学的四大要素?它们分别象征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又如何在风水中发挥着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因势利导?

(1)龙脉的意象。

风水中论龙脉,龙脉即山脉。“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山之绵延走向谓之脉,如“人体脉络,气血之所由运行”。论龙脉起源,龙脉有分支、大小、长短,故谓龙犹树,有大干、小干、大支、小支。就阴阳风水的山川格局而论,风水理论以龙脉的聚结,即山水的聚结来进行考察,有大、中、小三种格局。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阳宅及富贵阴地(坟墓)。

龙脉的聚结处,为阴阳风水地倚傍之山,从干龙或支龙而来者,常称来龙,或称主山,也称镇山,多位于北部或西部。来龙又以分枝布叶,横向展开阔大,形成屏帐之势为佳,谓之“大帐”。来龙两翼分障包罗于外以成大局者,谓之“罗城”。

此外,论龙还讲究山峰或峦头形象,有星峰与生龙之说。星峰实是山岳配天、上应天星,以星辰分类,谓之穴星或星体。有五星形势之分,取五行说中金、木、水、火、土之圆、直、曲、锐、方者诸象来评价山峰形象的优劣。以五星说为本,又有变格之说,如九星等,变通为用,以分析千姿万态的峰峦形象。至于生龙,除指山峦起伏,顿错有致,生动美观,并且峰峦形象夷演雍容,脱颖特达,端崇雄伟等外,尚注重其生气,即生态良好,有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追求山或龙之体质“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由上述风水之说,及赋以龙脉以灵性,象征其命运,乃筑以观星台,与天地共吐纳,穷究天地于其上,以祈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凡此可见,风水意象在审美方面,其诸多讲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风水说中禁伐主山林木,禁凿龙脉,倡导植树以护生气等。

(2)穴的意象。

风水论穴,亦属譬喻:盖犹人身之穴,取义至精。选穴方法谓穴法,须总体权衡龙法、砂法、水法,故有谓: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就穴法而论,穴的选择,关键在于“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即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就是说:城市或其他建筑物选址的落脚点,应在龙、砂、水重重关拦,内敛向心的围合中。

这种格局,即今之所谓场所,一方面能倚周围山川拱抱,以阻御风砂,迎纳阳光,阴阳和合,形成良好生态小气候;另一方面,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皆钟情在穴中,赋予人最丰富的感受,得到游目骋怀的心性寄抱。所谓穴不虚立,必有所倚,以龙证穴,以砂证穴,以水证穴,因形拟穴,全其天工,依其环护,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而止耳,乃至“如画工丹青妙手,须是几处浓,几处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等,皆说明穴的选择,实际应是山水的选择,即龙、砂、水选择的综合权衡。

以人身之穴比喻:穴本含点的意义,再引申为龙脉止聚、砂山缠护、川溆潆回,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一区,所以穴法又称此大格局“区穴”,更常以明堂、堂局诸语代称,又取义穴为区穴、明堂、堂局的核心。即:明则取义于照临而忌塞,堂则取义中正忌偏。风水明堂朝向,即前朱雀起舞,后有玄武垂头,左有青龙蜿蜒,右有白虎驯俯,形来势止,前亲后倚,宾主相登,左右相称的围合格局的朝向。权衡四面山水格局,即龙、砂、水格局,择定明堂及穴位,裁成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四至山水环抱有情的种种意象,尚有赖风水选择“山向”,即组织明堂的纵轴线,后对来龙,前向案山。山向选择最重朝案,尤其是秀应之山,以秀应之砂在左,则穴宜向左,秀应之砂在右,则穴宜向右,必以近案有情为主。以前后照应的纵轴线为准并左右权衡,俾使左崇而右实,右胜而左殷。即左右虚实相称,再组织横轴线得十字相交,谓天心十道处,乃为穴位所在。以穴法而论,定山向及穴位后,尚须开挖验土之探井,在天心十道之处或穴位上所挖者,概称金井。相穴之土以定穴之吉凶、优劣、好坏。

(3)砂的意象。

在风水格局中,砂统指前后左右环抱风水宝地的群山。由于砂山在白水格局中的群体意义,风水论砂,有很多讲究,谓之“砂法”。

除了论龙之“龙法”讲究形象美观、生气发越等外,区别于龙山称谓,砂山即寓象称名“喝形”,如:玉台、华盖、宝盖、宝顶、宝椅、印斗、文峰、文笔、笔架、三台、玉斗、锦屏、锦帐、凤凰、玉几、双鞍、铁尖,等等。另外,论其格局,重要的还有“青龙、白虎”等四兽或四灵砂山、案山、水口山、朝山等。依四至方论砂山格局,风水家以穴为中心,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因风水追求南向为正,则东西南北与左右前后之分一致,但又因有非正向者而习以四兽称之,则不论东西南北,只言前后左右。“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这些说明了砂山对于良好生态与景观以及心理感受,即对于环境质量完美,作用是相当大的。

(4)水的意象。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相度风水须观山形,亦须观水势,甚至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等等。讲究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概称“水法”。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也。俗谓:山管人丁水管财。故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历来引为风水中吉利水形的最佳模式为:选址于河曲,则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谓之金城环抱。金取象其圆,城则寓水之罗绕,故有水城之称,这种形势又称之为冠带。以至于宅前人工河、民宅前半月形水池,也由此衍出。这种典型模式之所以吉利,全在基址安全可靠。

风水理论中水的景观和审美,一是水为血脉能造就自然钟灵毓秀,生气发越,精神美观,这已如前述。二是水可界为空间,风水家认为:水随山而行,山界水则止,界为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所谓金城环抱即是这意象。

也有以:“山际水而势钟形固内就,水限山而气势聚以旁真”,故谓:山称水,水称山,不宜偏胜,山水相得如方圆之中规矩,山水相济如堂室之有门户。此外,水面镜象映射,水体形象,更可丰富空间意象,亦为风水家所重。如风水所谓:左水为美,要详四喜,一喜环弯,二喜归聚,三喜明净,四喜平和。水本动,妙在静,静者何?潴则静,平则静。论水质,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至于流水曲折盘旋,穴前及内堂与外水相辏,潆回留恋于穴前,方名朱雀翔舞,与基址之主山呼应,如臣如宾,成朝揖拱拜之势,群臣都俞,风化斯淳,宾主雍容,情味相投之气象。

4.宅基规划原则

(1)宅基的高低状况的原则性的观点。

古人有云,“凡宅东下西高,富贵英豪,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前下,多足牛马。”“凡地,东高西低,生气降基;东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后低,必败门户,后高前低,居之大吉。”因为,宅基如果东高西低即左高右下,那么庭院内上午的采光量定然大为减少,而下午的采光量则相应增加。这在“夕阳”不如“朝阳”好的社会心理定势下,自然是一种蹩脚选择。何况中国大陆冬季多刮西北风,若宅基东高西低,而东西院墙又对称等高,那么,院内接风处就必然有所增加,这对于以烧炭方式取暖的古人来说,不能不是个问题。因此,在无平坦宅基的情况下,宁可“东低西高,不富且豪”,也不能“东高西低,生气降基”。前高后低也同此理。因为,中国民居多朝南座北,院门也多开在东南部。假如前高后低,那么,不仅采光不好,使宅内阴湿寒冷,而且外人造访进门后需要往低处走,视角会由仰转平转俯,这无疑将使宅主原应具有的居高临下的心理丧失殆尽。长此以往,即使“门户”不绝,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症一类的心理疾病。因此,要想“世出英豪”、“多足牛马”还得“后高前下”。

“凡宅地形,卯酉不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南北长,东西狭,吉;东西长,南北狭,初凶后吉。”此外,卯酉是指东西向,子午指南北向。子午不足,院落的长度就会短于宽度。那样,不仅景深不够,无美感可言,而且外人一进院落,走不了几步就到客厅,这对于从容待客(比如在不速之客造访入屋前,抹掉桌椅上的积尘,或者撤掉杯盘狼藉的餐具什么的)也极为不便。故自然不似“卯酉不足”那样“居之自如”了。

对住宅用地的高低状况,古人早已形成原则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凡住宅用地以平坦为宜,古代称之为梁土。前高后低之地不宜居住。北高南低之地谓之晋土,居于此地者甚佳。南高北低之地谓之楚土,不宜居住。西高东低之地谓之鲁土,居于此地者人才辈出。东高西低之地谓之齐土,不宜居住。四方高而中央低之地谓之卫土,不宜居住。东南高而西北低之地“阴阳颠倒”,不宜居住。

古人形成这样的观点,大概和中国的地理状况有关。中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呈现三个明显的倾斜阶梯,所以古人云:“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住宅用地北高南低或西高东低,冬季可免受寒风吹袭,平时可接纳更多的阳光,如左右再有楼宇或山丘围护,环境则更理想。如果住宅用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或东南高西北低,其气候环境就差很多,古人认为这种地方不宜居住。

同样,四周高而中间低之地,地形封闭,通风不畅,视野不阔,排水系统受影响,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容易受洪涝侵袭,这种地基自然也不好。

此外,我们在此总结了四条有关地形地势方面的要领:

①靠山坡营建的房子多为独栋别墅,讲求景观视野,故房宅背后的地势宜较高,而前面的地势宜较低,但地势较低的前面宜缓降坡,最忌层层下陷、急降坡甚或悬崖,让人有一泻千里的负面感受。相反的,独栋别墅在前高后低的地势上建筑,最不适宜,若屋宅后方为急降坡甚或悬崖者更差,让人产生恐惧感,安全方面也多顾虑。

②前窄后宽或前宽后窄的建筑基地,气势减弱,给予人不良印象。

③建筑基地较四周地势低者,下雨时容易积聚水气,除较为潮湿外,亦让人有不开朗的感觉。

④建筑在山上别墅,本可远离尘嚣享受宁静悠雅之居住环境,但若地势愈高愈偏僻,人烟自然愈少,若四周空旷无其他别墅比邻,则不宜。

(2)住宅用地的土质的考察。

住宅用地的土质最易被现代人忽视,古人则把它列为住宅选址必须考察的项目之一。建筑基址的地质及其环境的地质,对人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一,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山海经》记载了不少的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等都有影响。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也谈到:“衡之常宁,宋阳产铝,其他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植。其人必贫而穆徙。”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将会导致关节炎、风湿、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的场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唾、神经衰退等。杨宪松在《十二杖法》中指出:“真冲中煞不堪扑,堂气归随在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门户不利。

第四,有害波的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动波或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产生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堪舆学中常用“称土法”和“辨土法”来判断宅基土质的好坏。

所谓“称土法”,就是“入土实一斗,称之,六七斤为凶,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现代建筑学者认为,古人的“称土法”实际上是考察地基的承载力,所谓“斗土六七斤的凶土”,大概是指土质松散的有机土,这种土质不能作为建筑的地基。“斗土八九斤的吉土”相当于砂土或黏土,“斗土十斤以上的大吉土”,相当于密实的碎石土,这类土质承载能力大,很适宜做建筑地基。看来古人的“称土法”还是颇有科学道理的,其“吉凶”的含义其实是指土质承载力的大小和透气渗水性的好坏,并非迷信。

根据“辨土法”,古人认为,土色黄明润泽而紧密者,为最有生气之地,居住者富贵长寿;土色黄黑且有光泽,或呈青色及紫色又有光泽之地,亦可招来福气;土质不紧密且自然崩落者,土质如火灰且经常尘土飞扬者,草木不生之地,以及小石块多而土极少之地均不宜建住宅。

文献记载,春秋时伍子胥通过“相土尝水”,选址并规划营建了吴国都城阖闾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城。晋代郭璞通过称土,选址营建了温州城。苏州城建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城址不变,原古城的阊阖门、胥门、盘门等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明清士大夫又营建了众多环境优美的私家园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城自建城后逐渐成为浙东重镇,现在更成为经济十分繁荣的城市。可见伍子胥和郭璞的选址水平是很高的,其“称土”和“相土”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SOaBrJtDeTy8QR3spuRyab4Ll97tNhbuW5UsfqauLCuraKNm5oZsBfLPZjVaza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