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招
批评前先问一问原因

批评,是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制止孩子错误的语言、思想和行为再次出现,从而终止他们的有害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举止给予否定的评价,使孩子感到惭愧和内疚,从而促使孩子改正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批评孩子不能凭着家长的主观判断一味地批评孩子,在批评前,要弄清楚前因后果,问一问孩子原因。俗话说:“强盗也有三分理。”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问清这些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当孩子说出了心里话,不管多么荒唐,家长都不可取笑。当孩子接受了批评,下决心改正时,家长要表示理解和宽容,这样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敬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孩子,更容易犯错误。作为父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立即批评。应问一问原因,可能孩子另有苦衷。在人格上,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的自尊心也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批评一通,很可能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分清是非,先问清原委。

在批评之前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将传言当事实。在没有证实、孩子没有承认的情况下草率地批评孩子,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也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家长见孩子犯了错误,不弄清情况,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批评时怒气冲冲、措辞激烈,把批评当作发泄自己对孩子不满的手段。这样的结果只会在孩子心中聚起怨恨与孤僻的情绪,对父母的感情减弱。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就常常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使孩子对新旧错误分不清主次,淡化了对这次错误的批评。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破罐子破摔,对父母的批评也无所谓了。

家长只看现象不问原因,不调查,凭着想当然乱批评。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例如:强强今天又回来晚了,一进家,爸爸就批评开了“你就是不听话!放了学,不马上回家就知道玩,就知道踢球,靠玩能考上重点吗?”一通批评,都没容孩子说话。过了几天,老师来家访,告诉强强的爸爸,强强每天放了学都去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功课,这不,同学家长今天还送来了表扬信呢!这时,强强爸爸才恍然大悟,原来批评错了。

张晓上了中学以后,家长更关心他的学习了。一次张晓拿回了一张试卷,家长一看,才得了75分,于是勃然大怒,就批评起来了,什么“你不要强啦!”“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有什么事分心了,为什么学习成绩下降了?你上小学都是98分以上,为什么上了中学就退步这么多?”其实张晓的家长就没搞清楚,这75分还是全年级第一名呢!老师出题难度很大,就是要看看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能力,这75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张晓家长不了解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的不同,不了解这次考试的特殊情况,这种乱批评不仅冤枉了孩子,也影响家长的形象。

因此,批评也是一门艺术,也同样需要技巧,讲技巧的批评对事情的解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需要明知故问。比如:孩子玩拼图游戏,由于老半天拼不出图来,就生气地把拼图板摔了。父母过来拾起,问她:“拼不好了吗?”孩子不说话,父母拿起拼板一边给她拼,一边说:“这样,哎,再这样……”后来孩子就能将拼图拼好了。父母再说:“以后还这样吗?不许生气,要这样……”这种方法是在批评时诱导孩子思维。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这比一通恶言批评要好。也可通过询问原因来引导孩子思考。当孩子做错了事,可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孩子,以便促进孩子的逻辑分析、抽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激发孩子对事物了解得透彻些,让他通过自己的思维树立正确的观点。

孩子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也许这些原因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那可能是很严重的事情,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不了解原因批评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使孩子产生逆反抵触情绪,使教育很难继续下去。

批评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要使自己的批评有根有据。不能完全撇开原因而单纯地批判行为本身,明智的做法是找到行为背后的根源,并进行引导,这才应该是优秀的父母所做的事情。

批评教育要“有根有据,掌握火候”。批评孩子,一要摸准情况,对问题的来龙去脉、形成原因要做周密的调查了解,这样,批评有根有据,实事求是,能使犯错误的孩子无言以对,自知理亏。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分析问题,帮助孩子分清是非,认识错误,就能使犯错误的孩子心服口服。相反,若父母一逮到孩子犯错误,就大批特批,不进行深入调查,效果怎么样可想而知。例如,当两个孩子同时犯错,由于其中一个孩子给人的印象是乖孩子,另一个正好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狠狠批评那平时调皮的孩子,主观认为另一个孩子即使犯错误也是他促成的,但事实上如果这次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在“好孩子”身上,若把责任全推给他,你说他能服吗?

比如有不少孩子在中学时喜欢无节制地上网,这种行为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做家长的如果不能找出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而直接去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如果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搞清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哦!原来我的孩子上网是因为盲从,觉得别的同学上网,自己不上好像很没有面子一样,觉着只有上网才和别的同学有‘共同语言’。”还有的是因为在家庭里缺少关爱,心灵空虚,而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刺激。这样父母就可以跟他讲:“人们排解不良心情的方式有很多,无节制上网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讲明上网的利与弊,总比直接把孩子从网吧里拉出来要好得多,因为你理解了孩子,孩子也会理解你。

批评应当注重孩子行为的过程。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听从老师的教导想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回家后帮家长洗碗,可是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若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训一顿,那么孩子再也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此时,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知道孩子的“好心”之后更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良好的意图,再教会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孩子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让其做出更多良好的行为。

父母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一定要有平常的心态,不能太急。心平气和地弄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比什么都重要,说不定孩子的下一个成长起点就在这里。

因而,父母首先要宽容孩子的错误,不要动辄就发火,反应过大,或者唯恐别人不知道一样“宣传”,结果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内伤”,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极大地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批评孩子之前,请先问问孩子! NYcEbvs0eU0bjh4f0+ItN4dKz1yRcAaTG8nESY36FnT0Fn8avDyfZncYvDJhxi9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