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舍小传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文学大家。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满族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任教英伦期间,老舍创作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在国内发表后引起中国文坛的关注与好评,被列为“五四”之后首批涌现的优秀长篇小说。

1929年老舍离开伦敦,在新加坡短期担任中学教师,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1930年,老舍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在教授中外文学课程的同时,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以及《老舍幽默诗文集》等作品。其中《骆驼祥子》被视为代表老舍小说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的经典之作,奠定了他作为中国新文学最优秀作家之一的地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离开山东,前往武汉、重庆,组织领导“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致力于宣传抗战的通俗文艺创作,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年之中,老舍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长诗集《剑北篇》,话剧《张自忠》、《大地龙蛇》、《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等,中短篇小说集《火车集》和《贫血集》等,长篇小说《火葬》和《四世同堂》的第一部《偷生》、第二部《惶惑》,以及鼓词、京戏、歌词、相声、散文、回忆录等多种体裁的大量作品。1944年4月17日,重庆抗战文化界举行“老舍创作20周年纪念会”,对老舍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成就,特别是他对抗战文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46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他在美国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的创作。《四世同堂》三部曲是老舍创作的规模最为宏大的长篇小说,共有100章,近100万字,作者视之为自己“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

1949年底,老舍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北京。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等社会职务。

老舍在20世纪50年代步入了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因为多产而有“文艺界劳动模范”的美称。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等,歌剧《柳树井》、《大家评理》、《青蛙骑士》等,京剧《十五贯》、《青霞丹雪》等,散文集《过新年》、《福星集》等,长篇报告体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等等。为表彰老舍的《龙须沟》对教育人民和干部的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21日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奖状。

1957年完成的三幕话剧《茶馆》集中展示了老舍的多重艺术天赋,代表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准,被中外文化界誉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东方戏剧舞台上的奇迹”。

1961年,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自传体巨著最终没能完成。

1966年初夏,“文化大革命”开始,老舍被当成“阶级敌人”,遭到“红卫兵”的揪斗、凌辱和毒打。8月24日,老舍在北京西北郊太平湖投湖自尽,用死亡表达了他对“文革”的否定与抗争。

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小说与话剧。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常以幽默风趣、诙谐轻快的文字描绘风俗、世态、人情,通过平凡的生活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进而深入到民族精神或民族命运的思考,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生活情趣,而且“京味”十足,因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老舍是20世纪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已被译成外文,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据统计,仅《骆驼祥子》的各种外语译本就已多达三十几种,其中仅俄语版就已发行七十多万册。老舍的文学成就获得了全世界的公认,正如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克莱齐奥所言,老舍作品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tVnEAsRAxbvjsvdTBLALyNpwLNyRq+yKtWa+3kAS5ZByS1PfembUJxaIgEFr72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