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带一路”?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是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格局和周边外交的战略框架。
从开放的内涵上来讲:“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从开放的广度上来讲: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从开放的深度上来讲: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加速节点国家与地区的FTA、投资协定的谈判等,着眼于国际规则的制定。
具体而言, “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欧亚地区交通网络: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沿这些交通线路将会逐渐形成为这些网络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由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筑、冶金、能源、金融、通信、物流、旅游等行业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这个交通网络将把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联系起来——世界最长经济走廊,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并形成东亚、西亚和南亚经济辐射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欧亚大市场,是两条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亚欧大陆自贸区或欧亚大市场的形成,将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三条线路:即以亚欧大陆桥为主的北线(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看得出来,都是在帮助内陆地区寻找出海口,打通内陆与海洋。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基本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地骨架。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偏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
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以泉州等地为起点,横跨 太平洋 、印度洋,历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涉及东盟、南亚、西亚、东北非等相关国家,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归纳一下,到底什么是“一带一路”呢?笔者尝试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概括:
“一”是一个概念:“一带一路”。
“二”是两只翅膀:一个是陆上,一个是海上,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三”是三个原则:共商(集思广益——利益共同体)、共建(群策群力——责任共同体)、共享(人民受惠——命运共同体)。
“四”是四个关键词:宏观层面——互联互通、战略对接、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操作层面——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服务、国际标准。
“五”是五个方向:“五通”——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相通。
“六”是六大领域:六大经济走廊,如表1所示。
表1 六大经济走廊
为扎实推进这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能源资源和产业链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支持中欧等国际集装箱运输和邮政班列发展。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参与沿线重要港口建设与经营,推动共建临港产业集聚区,畅通海上贸易通道。推进公铁水及航空多式联运,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