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彭城之战后立嫡子刘盈为太子。刘盈这太子本来当得好好的,直到刘邦称帝之后,事情就开始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当年还是汉中王的刘邦趁项羽一个不小心一路从封地南郑打到山东,在定陶这个地方,遇到了沉鱼落雁的戚姑娘,就是后来的戚夫人。刘邦对戚夫人疼爱有加,只要有刘邦的地方,就有戚夫人的身影,可以想象原配吕氏的内心是很不爽的。
古代后宫妃嫔往往母凭子贵,若是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当上皇帝,自己就是太后了。权力和地位的吸引没有人能抵抗,尤其戚夫人这种既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又没有笼络群臣本事的女人,只靠刘邦的宠幸,得到的荣华富贵是不长久的,可一旦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就不一样了。另外,刘邦对两个儿子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吕后所生的刘盈敦厚善良,但刘邦并不喜欢;而戚夫人生的刘如意却十分受刘邦待见,刘邦认为刘如意大有他的风范,要不然也不会取名叫“如意”,“如意”者,称心如意也。其实这时候刘如意也才七八岁,还是个小孩,哪来的什么风范,不过这倒是增加了戚夫人夺嫡的信心。于是,夺嫡大战由戚夫人主动发起。
只要一有机会,戚夫人便给刘邦吹耳边风,描绘刘邦百年之后他们孤儿寡母的凄凉场景。时间一长,刘邦也觉得戚夫人说得有道理,渐渐地便动了换太子的念头。当刘邦在朝堂上提出换太子的想法时,立即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这激发了刘邦的叛逆心理,反而更坚决要更换太子,讲理讲不过,甚至连耍无赖的招数都用上了。叔孙通是刘盈的老师,听说刘邦打算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竟然敷衍他。
这时,吕后看不下去了,她找来自家兄弟建成侯吕泽商量对策。姐弟俩考虑半天,决定请留候张良给出主意。当然,吕后并没有客客气气去请张良,而是玩了一把狠的,直接把张良给劫持了,以性命相逼。张良一看,要是不拿出个解决方案恐怕难以过关,于是说:“这种事光靠嘴皮子说,靠劝谏是没有用的。我亲自出马也无济于事,这样吧,我向你们另荐别人。想当初皇帝初登大宝的时候,自以为全天下的人都会拍他马屁,可是偏偏有四个老头不买账,皇帝也曾去请过他们,但他们宁愿躲进深山,也不愿出来为汉朝效劳。正因为如此,皇帝反而越发敬重他们。如果太子阁下能请他们出山到东宫做宾客,随太子阁下出入皇宫,皇帝知道后,一定会改变想法的。”
这四个老头就是商山四皓。分别是东园公唐秉、甪(lù)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他们本是秦朝的博士,由于不满秦始皇的暴政,尤其是在“焚书坑儒”一事中深受打击,故而挂冠而归,隐居长安城外的商山。汉朝建立后,商山四皓也曾复萌出仕的念头,但听说汉高祖刘邦是个大老粗,瞧不起读书人,而且还低级趣味喜欢侮辱知识分子,因此打消念头,继续在商山之中饮酒下棋,决心向伯夷、叔齐学习,不食汉粟,不做汉臣。
吕后的哥哥吕泽求到了张良的修书一封,然后让人带着一大堆礼物和太子本人的亲笔信,去请商山四皓下山。张良在邀请商山四皓出山的书信中以晚辈自居,态度谦恭有礼,又因为他的师傅黄石公与四皓有些交情,四皓也不好不给面子。再者,太子的信也写得很真诚,推心置腹,以天下人的利益相邀四皓出山帮自己一把。
四皓是聪明人,往长远处一想,倘若刘盈被废,戚夫人的阴谋得逞,国家的根基受到破坏,不但朝中大臣失望至极,怨声载道,恐怕别有居心的谋乱分子也会浑水摸鱼,刚平定的天下就会重新陷入浩劫。出于为大局考虑,四皓决定出山帮助刘盈。
太子刘盈听说商山四皓肯出山相助,终于松了一口气,连声说:“我无忧矣!我无忧矣!”吕后也得到四皓到来的消息,亲自出来迎接,将四皓安置在吕泽府上。果然,刘邦听说商山四皓也来帮助太子刘盈,就改变了对刘盈的看法,暂时放弃了废太子的打算。
商山四皓抵达长安后不久,便发生了一件大事:淮南王英布造反。一心想着夺嫡的戚夫人抓住机会,让刘邦命令太子刘盈领兵讨伐。这招很阴险,英布原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让太子刘盈领兵讨伐无异于羊入虎口,而且一旦讨伐失败肯定没好果子吃。
然而刘邦居然答应了。商山四皓得知情况后便觉不妙,就找到吕泽阐述利害关系。四皓说:“太子刘盈亲率大军讨伐叛徒,恐非好事。如果大胜而归,有什么功劳可说?太子已然位极人臣,不可能再往高升。如果打了败仗,那可不得了,皇帝肯定会以此为借口,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太子打败仗的可能性比较大。英布当年跟随陛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实难对付。太子手下的那些将军,都是亡命之徒,太子如何驱使得动,从未见过绵羊驱使狼群作战的。”
吕后听吕泽转达完四皓的意思,急忙赶到刘邦的寝宫,未曾说话珠泪先流,声音凄惨地说:“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你叫刘盈率兵讨伐,底下的将军怎么会听命于一个毫无战争经验的小娃?英布知道了,也会耻笑我朝中无人,一路杀来势难抵挡。”
刘邦虽宠爱戚夫人,但还没糊涂到不分轻重,于是给自己打圆场说:“我早就看出刘盈没有这个本事,只是给他点压力好让他知道肩上的担子不轻!这次我要亲自出征。”于是刘邦自己带兵出征,再不提换太子的事。这场夺嫡大战以吕后胜利告终,等待戚夫人的是极其悲催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