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在解决了陈友谅的问题后,朱元璋紧接着向比他更富有的张士诚发起了进攻。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张士诚在挑事儿,视朱元璋为死敌,这让朱元璋始终想不明白,自己也没怎么招惹对方,怎么就把他当成最大的敌人呢?现在,陈友谅已经完了,也是时候解决他和张士诚之间的“恩怨”了。

张士诚,小名张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身下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他们都是以撑船运盐为生。少年时的张士诚,为人仗义疏财,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当地的人们对他的印象很不错。但是,由于他们身份过于低微,张士诚他们一群人总是被那些富人欺负、凌辱。

其中有一个叫丘义的弓箭手,见当地人总是袒护张士诚,于是找各种茬儿加倍欺负他。张士诚对此十分恼火,直到忍无可忍,他便秘密联络了他的弟弟们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一起杀死了丘义,并消灭了那些曾经欺侮过他们的富家子弟。他们还觉得不过瘾,又放大火把他们的房屋烧了个干干净净。之后,他们便进入邻郡,招集诸多青年壮士起兵。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因工作太苦太累发牢骚,灵机一动,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领,很快便攻下了泰州。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物,先是招降了张士诚,后来又借机会叛逃了出去。但是区区几个人的叛逃,并没有让张士诚停止行动,他又率领手下的人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江苏兴化附近)集结,此时的张士诚部下已有万余人。后来,张士诚又以牙还牙,用欺骗的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这一年是至正十三年(1353年)。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士诚不费吹灰之力攻陷平江(今江苏苏州市),紧接着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均属江苏)。正好在同一年,朱元璋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派遣大臣杨宪向张士诚示好,并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张士诚。张士诚收到朱元璋的书信后,非但没有以礼相待,反而扣住了杨宪,也不回信给朱元璋。后来,他竟然派遣水军偷偷进攻镇江,结果在龙潭被徐达击败了,这下可算是跟朱元璋结下了梁子。于是,朱元璋派徐达和汤和两位大臣攻打常州,张士诚派兵来援救,没想到再一次败在徐达手里。被逼无奈之下,张士诚才写信求和,请求每年送给明军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朱元璋回信给他,限令他速速放回杨宪,每年只要送五十万石粮食就行了,黄金、白金统统不要。张士诚看完信之后,又不搭理朱元璋了。不知道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难道是在等朱元璋的亲自造访吗?

第二年,朱元璋又派徐达率兵攻下宜兴,然后进攻常熟。张士诚委派自己的弟弟张士德迎战,没想到大败而归,被朱元璋的人马活捉。张士德,小名叫九六,善于打仗,有谋略,浙西地区都是他打下来的。张士德被捉住后,张士诚十分郁闷。朱元璋想留着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可是狡猾的张士德却派人偷偷给张士诚送信,叫他投降元朝。张士诚居然很听弟弟的话,立即请求向元军投降。为此,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

张士德被押送到金陵(南京)以后,拒绝进食,最后饿死。张士诚虽然不再称王,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样拥有武装和土地。张士诚还派史文炳偷袭元军,并占据了杭州。由于他表面上还会为元朝廷做一些送粮之类的事,能够得到元顺帝的赏赐,他便更加骄横,让他的部下歌功颂德,要求元朝廷封他为王,但元朝廷没有答应。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尊他的母亲曹氏为王太妃,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那时,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据汝宁府(河南汝南县)、颍州(安徽阜阳)、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泗州(江苏盱眙),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他的弟弟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成为他的心腹,以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以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人为智囊团,以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掌管秘书工作。他还喜欢招揽宾客,所赠送的车马、居室、家具之类很多,那些侨居在杭州和当地贫穷无依靠的人们都争着来投靠他。

其实说起张士诚的为人,虽然他外表看起来迟重寡言,貌似有大气量,但事实上却无深谋远虑。当时,朱元璋的营地就在张士诚的旁边,可以称得上左邻右舍。在那几年里,张士诚一直对朱元璋虎视眈眈,不止一次派兵进攻常州、江阴、建德、长兴、诸全,但都没能随他愿望,只好灰溜溜地退回。而朱元璋也不让自己闲着,兵分三路,派邵荣攻打湖州,又派胡大海攻打绍兴,还派常遇春攻打杭州,但也跟张士诚的结果一样,终究没能达成愿望。

就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相持不下的时候,运气不好的廖永安却被张士诚俘虏,谢再兴也随后叛变并投靠了张士诚。面对这样的局势,朱元璋心有余力不足,只好把张士诚的事暂时搁置一旁,这些恩怨朱元璋一直记在心上。可怕的敌人陈友谅果然阴狠,居然想到借张士诚之手攻打朱元璋,这是朱元璋自己也没能预料到的事情。但是,张士诚也不是好惹的,虽然表面上答应了陈友谅,到最后也没有配合陈友谅的行动。等到朱元璋顺利攻下武昌,消灭了陈友谅之后,就率领军队回到了南京。还没等喘口气儿,朱元璋又命令徐达等人谋划攻取淮东地区,先后打下泰州、通州(江苏南通),包围了高邮。这时候,张士诚派水军从长江逆流而上,顺利救下高邮。朱元璋不肯示弱,第二天又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张士诚的水军,但还是没能活捉张士诚。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朱元璋一直在养精蓄锐,希望可以一次拿下张士诚,以报曾经的恩恩怨怨。随后,他便封徐达为大将军,封常遇春为副将军,并率二十万精兵,想要集中主力,一举拿下张士诚。一向诡计多端的朱元璋,依然不按套路出牌,他告诉两位将军先不要攻打苏州,而是直击湖州。他们二人按照朱元璋的计谋行使,徐达等率诸将发兵龙江,又调遣李文忠趋杭州,华云龙则赴嘉兴,就是为了牵制张士诚的兵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东吴的左右膀臂皆失,平江(今苏州)成为一座孤城,面临南西北三面被围之势。就这样一直打了十个月,才最终攻克成功。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张士诚见城中的粮食一天天减少,眼看就要断粮了。他本性善良,做不得杀人为食的恶事。他告诉自己,一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说到做到,他立即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想要冲出重围。可是出城后,看见城左西吴兵队阵如此严整,当即就有点心虚,很快退了回来。于是,他又临时改变策略,带着军队转至舟门,向常遇春营垒杀去。这下他可是遇到了“克星”,因为常遇春是一位有勇有谋的百战良将,挥兵直前,与东吴兵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就在这时候,猛将王弼又从另一条路绕出,夹击东吴兵,把张士诚的万余护卫精兵都困在了沙盆潭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张士诚才从潭水逃出,再一次狼狈不堪地回到城中。

半个月以后,张士诚休养得差不多了,再一次咬咬牙,亲自率兵从胥门冲出。经历过多次的生生死死,张士诚不再惧怕,而是以一种玩命的心理跟敌军交战。或许是张士诚军队的气势吓住了常遇春,让常遇春的人马似乎有点招架不住了。这时候,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居然站在高高的城头上大喊:“兵将们打累了,可以歇息了!”于是马上鸣金收兵。还没等张士诚等人反应过来,常遇春趁他们分心之际,又重新振作,掉头回击,把东吴兵打得大败。

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下,张士信居然跟没事人一样,在大城楼举行盛宴,在里面遍摆了银椅,与亲信左右饮美酒、食佳肴。风度是大将的,计策是无脑的。就在他们饮酒作乐、忘乎所以的时候,有一位仆从进献了他一个大水蜜桃,张士信欣赏了许久,刚要准备吃。突然间,城下发巨炮,正好打中了张士信的脑袋,与桃汁一起四溅飞迸。张士诚再次兵败,这一次他失去了一个亲弟弟。此时的张士诚满是仇恨,立即指挥城中的兵将誓死抵抗,也杀伤了不少西吴兵马。十月间,徐达终于放开手脚,开始了总攻,百道攻城,东吴军人力、体力不支,平江城终于沦陷了。

张士诚在府邸中闻城溃,对其妻刘氏说:“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刘氏良德妇人,冷静答道:“君勿忧,妾必不负君。”说完这句话,她怀抱两个幼子,在齐云楼下积柴薪,与张士诚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纵火焚楼。

时值日暮,曾经的大英雄张士诚,这一次真是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望着齐云楼的大火,似乎在思考,又似乎在反省。突然间,他似乎有了上吊自尽的举动。说时迟,那时快,他的旧将赵世雄跑上前去把他解救下来,号哭劝道:“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紧接着,他的另外一些旧将,如李伯升、潘元绍等人也纷纷劝他归降朱元璋,可是他始终闭目不答。无奈之下,徐达便请张士诚上船,决定由水路先押送他去应天府。在此期间,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不肯吃东西。就在他被押送应天府后的当夜,他趁人不注意,上吊自杀了,终年四十七岁。昔日拥强兵占胜利时,张士诚内怀懦弱,坐失良机;当其被俘为虏时,辞无挠屈,绝粒自尽,也不失为一大丈夫。 bu73Hk4WFjqGgG+h9j4pDq8SqDll/WGYqpRrQsmt0bHEFpYlZ8sqjquzD07+3Rf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