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可怕的敌人,陈友谅

元朝末年,在那些起义军中,许多领袖因为没能抵挡住元朝糖衣炮弹的攻击,最后还是被招安了。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元朝暗通消息。而只有这个人,从头到尾一直在反抗元朝外族统治,敢作敢当、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真称得上是一位英雄好汉。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一个可怕的敌人——陈友谅。

陈友谅,是沔阳(今湖北仙桃)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为后来入赘到了陈家,所以才跟随其姓,父亲陈普才有五个儿子,陈友谅排行老三。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陈友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心狠手辣、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来看,他的确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视义气为狗屎。

要真正了解这个人,得从他的童年说起。他是渔民出生,从小吃喝拉撒都在船上,以至于他的身上总是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鱼腥味。对此,村民们不爱和他打交道,于是他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和唾骂,还有那种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举止,使得他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在他看来,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一切靠自己。

于是,陈友谅努力读书,希望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差事。终于,他在当地县衙找到了一份写文书的差事。但是,这份差事并没有让他找到自信,他还是没能找到一点尊严。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依旧瞧不起他,还时常挤兑他,使得他更加郁郁寡欢。他甚至在心里嘀咕,“原来读书也并不能改变什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陈友谅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条可以让别人尊重自己的道路。

陈友谅不断告诉自己,只要爬啊爬,不断地往上爬,直到爬到最高的顶点,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肯定会对他点头哈腰。于是,当徐寿辉的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部队。后来,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接着,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彻普化,攻占了圻州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圻水(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定年号为“治平”。同时,徐寿辉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没过多久,徐寿辉又在圻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徐寿辉创建政权后,还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由此看来,陈友谅参加起义的动机与那些贫苦农民大有不同。他的动机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在陈友谅的心中,忠义和忠诚并不存在。在他看来,有了权力和地位,就有了做人的尊严,就再也不用受别人的藐视。

由于陈友谅很有才华,再加上他略有计谋,很快便得到了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和器重。在陈友谅所学习的知识中,四书五经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他掌握最好的就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之类的人生哲学,倪文俊也正是欣赏他这一点。殊不知,倪文俊这是在引狼入室,未曾想陈友谅居然会把这招用在他身上。终于有一天,陈友谅杀掉了倪文俊。接下来,陈友谅的目标就是除掉徐寿辉。但之前要先解决掉他那些明教“兄弟”,第一个就是赵普胜。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就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掉了赵普胜。

聪明的丁普郎和傅友德见情形不对,就趁机逃到朱元璋那里当差。而此时的徐寿辉,手下的确没几个人可靠的人了,成了真正的“光杆司令”,已经是陈友谅手中的一枚棋子。徐寿辉在陈友谅的挟持下,对朱元璋发起了进攻。做这样的傀儡皇帝,让徐寿辉觉得生不如死。但他又不想就这样死,于是把权力交给了陈友谅,希望能够活下去,等待翻身的那一天。没成想陈友谅属于那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人,徐寿辉还是没能逃出陈友谅的手掌心。

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在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的地方,他命令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然后,挟持徐寿辉东下,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摧,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

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都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陈友谅性情向来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那时的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于是想要设计对付陈友谅。

诚然,要对付这样一个难对付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规矩也是不行的,能够对抗这样一个可怕的人,看来只有朱元璋了。此时的陈友谅,已经彻底控制了天完国,再加上他的兵比朱元璋多,训练水平也比朱元璋的士兵高。更要命的是,他的长处正是朱元璋的短处——水军。当时,陈友谅占据了湖北、江西,也就是说,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因为他们正好在水路上,水战便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战争方式,这也是朱元璋一再挂免战牌的缘由。在没想好绝妙的对策之前,朱元璋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为了对抗陈友谅,朱元璋失眠了几天几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他考虑到自己的水军比不上陈友谅,硬碰硬就是找死。于是他决定把陈友谅引诱到岸上,引他进入预定的地点,再设伏攻打他。为此,为了做到更完美,朱元璋还分析了陈友谅水军的进攻方向,并判定陈友谅的水军必定会经过长江,再进入秦淮河,最后直抵南京城墙之下。而在这条水路上,战船唯一的阻碍是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制桥,这座桥的名字叫“江东桥”。如果陈友谅走这条路,朱元璋的军队将会直接面对汉军的可怕舰队。所以,千万不能让陈友谅走这条路,考虑再三之后,朱元璋为汉军选定的墓地是龙湾。因为龙湾有一大片开阔地,只要汉军到此地,唯一的选择就是上岸。而到那时候,朱元璋的军队就可以利用那儿的石灰山作屏蔽,随时在后面突袭陈友谅的军队,这里被认为是最好的伏击点。

心动不如行动,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级将领们,这些人都是曾经和他一起从濠州打到应天的伙伴们,他们一个个身经百战、百战百胜,朱元璋对他们很是信任。在这些将领面前,朱元璋带着自信的表情宣布了他的计划。这时候,徐达发出质疑:“如果陈友谅军不攻占龙湾,而直接从秦淮河攻击应天,那这个计划是不是就泡汤了呢?陈友谅带领的是水军,必定会走水路,他又怎么会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和咱们打毫无把握的陆地战呢?”朱元璋听完,脸上浮现出一丝狡笑,指着将领中的一个人说道:“这个事情就要靠你了。”他说的这个人名叫康茂才,原来是陈友谅的手下大将,后来投奔朱元璋。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两面派”,是朱元璋埋在陈友谅身边的一颗棋子。

这时候的陈友谅,正沉浸在莫大的喜悦中,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看到所有的文武百官在他面前低头,乖乖聆听他的训示,陈友谅心里甭提有多满足了。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才觉得弥补了年轻时所受的所有屈辱。他告诉自己,如今他的舰队已经兵临城下,夺取应天指日可待,朱元璋也将会很快消失在世界上,这片大地上的百姓都将归他所管,成为他的臣民。

至正二十年(1360年)六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徐寿辉过“头七”那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一路进攻,很快就到达了江东桥。做梦都想成功的陈友谅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亲自登上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可是叫了好久,无人回应他。陈友谅的心有点不安了,又试探着叫了几声,还是没人作答,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也就在这时候,陈友谅得到手下人传来的消息,弟弟陈友仁已率领一万多人马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并击败了驻守在此地的军队,正等待大军的到来。

果然如朱元璋的所料,陈友谅真的放弃了在江东桥进攻的企图,因为他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为了不出任何差错,他肯定会选择稳妥的进攻方法。此举让朱元璋更加自信了,在确定所有的士兵都进入了伏击圈后,朱元璋摇动了手中的红旗。这时候,隐藏在石灰山后、应天南城、大胜关的五路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冲出来。但他们并没有摇旗呐喊,而是静静地盯着陈友谅的军队,等待朱元璋发出进攻信号。

那个夜晚,出现了可怕的宁静,是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宁静,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宁静。朱元璋的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疯狂的攻击,骑兵纵横,所向披靡。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陈友谅的军队早已经措手不及、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一个个奔向自己的船只。殊不知这一刻正是退潮之时,船只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看着眼前这一幕,陈友谅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一时间想不到挽救的办法,只能跟其他士兵一样,拖着狼狈不堪的身子落荒而逃,一路逃到九江。

朱元璋率领军队乘胜追击,以求扩大战果。果然一切都如他所愿,他夺回了安庆、太平,又继续取得了信州、袁州(今江西宜春)等地。而陈友谅自应天之战惨败后,却每况愈下,一直在做无谓的反抗。在朱元璋的一次次逼迫下,陈友谅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跟朱元璋决一死战。于是,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围攻南昌85天。等朱元璋的军队一到江东,就在鄱阳湖开始了激战,这次大战持续了整整36天。最后,陈友谅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死于乱箭之下,“汉国”土崩瓦解也成为历史的一个必然。 66KW77h3l14yVVeSukaoPSjSSviIbHmEmHkKIkqhrHtfej/r731eLQb0k7deTw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