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和尚到皇帝

人们常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其实,中国人的思想没有想象中那么保守,反而十分开放。因为他们无不敢想,也无不敢做。在一些中国人看来,西方许多国家的王室能够维持四五百年,甚至一两千年,这一切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国人生来就喜欢做开天辟地的梦,也确实有不少人真的梦想成真了。否则,中国历史上哪来那么多的朝代,又何来那么多的精彩故事?

纵观历史,陈胜、吴广为首领的农民起义,乍一看好像来势凶猛,但很快就被秦军镇压下去了,陈胜、吴广也随之丧命。趁着陈胜、吴广起义的这股“旋风”,项羽、刘邦又分别拉起了各自的队伍,壮大了“人民队伍”,最后灭亡了秦朝。这正是遵循了那条“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后继者才能完成大业”的历史规律。

元朝开国也是如此,成吉思汗虽然具有雄才大略,但也只是统一了蒙古各部落,才被称为大汗,到了其子孙手里,才灭亡了金国和南宋,统一了中国。而明朝的建立,跟秦朝、元朝的建立也是极其相似的。元朝末期,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首举义旗,创建了“红巾军”,其声势让元朝为之震动,但不久就惨败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其部下朱元璋却率领义军顺利渡过难关,获得了胜利。既推翻了元朝,又打败了陈友谅的另一支义军,真正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来,中国古代竟然有一大半王朝是以这种方式建立的。为什么始作俑者很难成功,而后继者却易于成功呢?其实,这并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换代的一种规律。具体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他一无权无势,二无文化文凭,只是依靠郭子兴的一支军队发家的,但却是他最终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曾经势力比他大、比他强的起义军首领,却一个个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这又作何解释呢?

先说说朱元璋,他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哥是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二哥是盱眙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哥是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姐姐是太原长公主朱氏、曹国长公主朱佛女。他排名老四,因为出生于八月初八,因此他又叫朱重八,后来又取名朱兴宗。他的父亲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亲是陈氏。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因此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苦,他从小就过着饱受苦难的生活,7岁就操起皮鞭,给地主放牛牧羊。

至正三年(1343年),也就是朱元璋17岁那年,淮北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荒情,旱灾引起了蝗灾和瘟疫,广大农民在饥饿与瘟疫的双重折磨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一家也难逃厄运,先是64岁的父亲朱世珍撒手人寰,紧接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母亲陈氏还有他的大哥、大侄子也随之离开了人世。为此,朱元璋伤心欲绝,甚至厌倦了这个昏暗的世界。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狠下心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走进了皇觉寺,穿起了衲衣,当起了小和尚。但是和尚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他整天除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还要为主持担水劈柴、烧饭洗衣,脏活累活几乎无所不做。就这样他还时不时遭受师父的责骂、师兄的刁难。一时间,他又开始怀念与小伙伴们一起放牛的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但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能够混口饭吃,朱元璋只得忍气吞声、任劳任怨。

很快俩月过去了,朱元璋入寺之后却连一卷经文都没念成,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各种杂活倒是做了不少。再加之当时的旱情严重,作物颗粒无收,靠收租来度日的皇觉寺终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朱元璋又被主持打发去“云游”了。说是云游,其实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户人家化缘,求乞度日,说白了就是去当乞丐,这样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后,朱元璋再次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朱元璋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他发现,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里虔诚的善男信女之外,百姓们普遍都信仰白莲教,并大有积蓄力量、蠢蠢欲动之势。同时,朱元璋还目睹了国是日非,并预感天下大乱的时候将要来到。于是,他立志勤学,并广交朋友,以待时而动。一天天过去了,他在这里学习了三教九流的许多知识,比如诵经、打坐、做布施、做道场,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担水、读书、识字,一晃又过了较为平静的四年时间。

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统治之下,老百姓长期过着“窦娥冤”式的生活,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说,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们终于勇敢地行动起来了。因起义军头裹红巾,身穿红衣,打着红旗,被称为“红巾军”。从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中华大地。

当时的朱元璋,虽然身居静门,但内心却早已不安分。当他听到不断传来的农民起义的消息,心里早已是热血沸腾。面对黑暗的社会,他早就有了投奔红巾军的念头,但由于对红巾军内部不甚了解,再加上元军追杀得太紧,怕他们成不了气候,他开始犹豫不决,并持观望的态度。也就是在这时,已在郭子兴的军队里当上了小头目的穷伙伴汤和,给朱元璋悄悄捎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前去投军。此时的他,仍然举棋不定,但同屋的师兄却偷偷告诉他,汤和来信邀他参军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报官领赏。被“逼上梁山”的朱元璋,终于看清了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形势,于是丢掉心中的所有幻想,连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朱元璋到达濠州后,直接奔向郭子兴的军营。当手下人带着朱元璋来拜见郭子兴后,郭子兴觉得他相貌奇特、气宇不凡,立即把他收了下来,并留为亲兵。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模样呢?会让郭子兴一见倾心。《明史》里曾经这样描述他的长相:“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他的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他的气质。也许正是朱元璋的相貌不凡,立刻给郭子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就这样,他的军旅生涯便开始了。

从那以后,朱元璋凭着自己的精明强干,逢战必胜,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喜爱。后来,郭子兴还将自己收养的马公之女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在当时的“红巾军”中,与郭子兴一同起兵的还有孙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兴一共是五人,他们各自称元帅,互不相让。有一次郭子兴被同伙算计,差一点就被斩杀,全靠朱元璋的聪明才智救了郭子兴一命。从此,郭子兴更加信任朱元璋,还把招兵买马的重任交给了他。

第二年春,朱元璋便奉命回到自己的老家,替郭子兴招兵买马,很快就召集了七百多人。待朱元璋带着新兵回到军中后,郭子兴甚是高兴,又升他做了镇抚。不久,朱元璋见“红巾军”各将领之间各怀鬼胎、矛盾重重,郭子兴势力难以壮大。于是,他就把自己统领的人马交给了别人,精选了24人南下定远,这其中就包括后来他的心腹大将徐达、汤和等人。路途中,他还招纳了张家堡驴牌寨的义旅3000人,又打败了一支元军,收编了横涧山的2万人。这些人都成为他日后成就帝王大业的基本队伍,也正是在这时,他还遇到了重要谋臣李善长。

后来朱元璋进入滁阳后,他的亲侄儿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文忠)前来投靠他。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伤心。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两个孩子收作养子,并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在此期间,他开始修城固守,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在当时已经颇有势力了,朱家从此开始振兴了。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用计一举攻克了和州。消息传来,郭子兴立即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有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泣,就问他:“你为什么哭?”小孩回答说:“我在等我父母亲。”朱元璋继续问:“你父亲去哪里了?”小孩抽泣着说:“我父母亲都在军营。”后来,朱元璋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小孩的父母亲都在军营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于是立即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那些被拆散的夫妻团圆。这件事以后,朱元璋便深得民心。

同年,郭子兴因病去世后,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韩林儿是何许人也?他的父亲是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后来他的父亲韩山童牺牲,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后来,刘福通等人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被称“小明王”。从名义上来看,韩林儿贵为都元帅,理应管理军中所有大事,而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由于当时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大多是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智、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诸多将才。所以,朱元璋名副其实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帅。

朱元璋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粮草供应便成为一个大问题。这时,恰好有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处理合并南京石头城事宜。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对岸的采石,常遇春一马当先,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见此情形,朱元璋立即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在朱元璋率领下攻克太平。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于是,他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已经拥有十万兵力,声势比过去大了很多。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没有对付不了的敌人,并且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在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了。在初期,军粮的解决主要是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是长此以往,军队就会成为纯粹的破坏力量,失去民心。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执法如山的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20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进行了整整36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在应天府称帝,成为明朝第一位皇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终于,在他的带领下,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平定了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明朝。 3jiVt+ZgNkqnGdohw3jMyX66Xcfd1qr8hD+QeXJzFKn3xbMxl9udKiqCGDQgE1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