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兴文字狱

何为“文字狱”呢?每每提及这三个字时,人们禁不住就会问。所谓“文字狱”,亦称文祸、笔祸。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因文字而罹祸,因文字而遭牢狱之灾,更有甚者还会遭到灭门之祸。静下心来仔细考究一番,不难发现,文字狱的“文字”,其实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的。

很显然,“文字狱”的“文字”,不单单指文字。在历朝历代的“文字狱”案件中,最为常见的“文字”便是诗。这类文字狱被称为“诗案”、“诗祸”,比如,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乌台诗案”。第二种常见的“文字”是文章,文章汇集成书,便成了文集,比如,清康熙年间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字”,那就是史书。此类文字狱又被称为“史案”、“史祸”和“史狱”。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北魏崔浩”事件。

此外,除了上述三类“文字”容易造成文字狱外,还有一些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字”,也很容易引起文字狱。明朝文字狱的兴起,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着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有着与其他朝代所不同的特点以及思想文化根源的。

明朝文字狱的兴起,一方面来讲,与封建统治帝王的自卑心理有着莫大的关系。先从朱元璋的出身说起,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出身贫寒的帝王。他幼年家庭困难,生活经历也甚是坎坷不平。为了能够维持生活,他才选择了去寺庙里当和尚。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做过盗匪。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他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阶层。也正是这些谁都不愿意去回想的经历,使得朱元璋自幼就对那些处于社会上层、掌握文化知识的文人儒士有一种偏激的看法,觉得在他背后,总是有无数双歧视的眼睛在盯着他。因此,他养成了猜忌怀疑的自卑心态。而文字狱形成的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因为被怀疑影射朱元璋的出身卑微而惹祸的。殊不知,这其实就是一种“莫须有”的罪名。但当时的人们为了保命,敢怒而不敢言,只好把所有的恨都咽肚子里。

比如,曾经有一些官员,在进献的贺表里写到“作则”两个字。其实,这本来是一组很常用的词语,但朱元璋看见这俩字,立即就联想到“作贼”,认为官员们是在骂他,觉得他是盗贼出身、造反出身。除此之外,他还会从“生”联想到“僧”,从“取法”联想到“去发”,认为别人是在讽刺他曾经做过和尚……于是他跟疯了一样地大开杀戒,许多人也因此白白丢掉了脑袋。

甚至还有一些文人雅士,因为作诗而无意间获罪于朱元璋。比如,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他在《宫女图》诗中写道:“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不料,这首诗无意中被朱元璋看到,他认为,那是在讽刺自己。于是,他借口高启替苏州知府魏观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将他腰斩于市。

还有一个官员叫陈养浩,因作“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的诗句,被朱元璋视为动摇军心,最后也难逃其咎被溺死在水里。甚至还有兖州知州卢熊,发现官方公文中老把“兖”字误印成“衮”字,于是上书朱元璋,请求更正。朱元璋看了奏章,很是不高兴。他认为,“秀才无理,便道我‘滚’哩”,将“衮”视为“滚”。没过多久,他就以结党营私的罪名杀了卢熊。

更为无稽的是,就连死了上千年的“亚圣”孟子,也难逃朱元璋的文字之狱。有一次,朱元璋在读到“民贵”、“君轻”的诗句时,认为这是大不敬,就命人将孟子的神位扔出孔庙,要让他在死后也得不到赦免。紧接着,朱元璋又命人将《孟子》一书进行修订,并删节了三分之一,这样才能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本。后来,由于掌管观天的人说天上的文曲星暗了,这又引起朱元璋的猜疑,才不得不将孟子的牌位重新送回了孔庙。

明成祖永乐时期,因他兴“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这场军事政治斗争中,文人充当了重要角色,成祖即位后遂向曾经反对其篡位的文人举起了屠刀,比如方孝孺、练子宁、茅大芳等人的血案。纵观明朝文字狱之残酷,究其实质即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者也。

明朝文字狱,始于太祖,成祖继续执行。其文字之祸,文臣之杀戮,书籍之尽毁,思想之禁锢,实乃历史之罕见,并开创了恶劣的先例。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继秦朝以后最严厉的文化专制朝代,这两个阶段为中国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两个阶段。“秦鉴在前,明鉴在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吧。 pLBG7ypPlsgDaOXkzJ3fkfgP3QFLdYupMDWbzXXAVRkBt12momX+vyWiobjtMO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