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蓝之狱,千古奇冤

明初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历史上被合称为“胡蓝之狱”。朱元璋也是借这两个案件,大开杀戒。当时的他,本着“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将明初的诸位开国功臣屠戮殆尽。在他掀起的一次次反贪风暴中,虽然惩处了不少贪官,但也有不少无辜的人受牵连。

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14年间,受株连被杀者足有45000余人。究竟是谁赐予的力量,让朱元璋能够如此不顾一切地去诛杀那些大臣们呢?可以说,正是因为他曾经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让他从那时起就下了“不整治官场不罢休”的决心。

“胡蓝之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胡蓝之狱”其实是由明初的两个功臣——胡惟庸和蓝玉所引发的震惊朝野的案件,在这次案件中,受牵连的人数以万计,也是朱元璋滥杀开国功臣的政治案件。可是,朱元璋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呢?我们先从两大案件的主角胡惟庸、蓝玉说起。

胡惟庸,是明朝第一个丞相李善长的亲戚。“胡惟庸案”发生的直接导火索,是历史上所记载的“云奇告变”。早年的他,时常随朱元璋起兵,曾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经亲戚李善长的极力推荐,他被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胡惟庸当了丞相后,他的狐狸尾巴就渐渐露出来了,不仅飞扬跋扈,而且还想独掌生杀大权。更过分的是,他竟敢私自偷看大臣们呈给皇帝的奏折,对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奏折就偷偷藏起来不去上报。对于官员的生杀升黜,他也经常不经奏报而独断专行。这都不算什么大事,他还嚣张到在朝廷中培植私人势力、拉拢军界。比如功臣吉安侯陆仲亨和平渡侯费聚,他们两个人曾经都受到过朱元璋的严厉谴责。后来他们便与胡惟庸密切往来,胡惟庸的队伍在一天天壮大,他又和御史大夫陈宁结为死党。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成立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知道此事后深感不安,深怕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的皇权,于是开始慢慢疏远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终于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斩杀了胡惟庸,并屠灭三族,就连其党羽也没能逃过,一共诛戮了一万五千多人,以泄心中之愤。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也因此受到了连累,七十余人全部被斩杀了。还有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也因受孙子连累,全家都被贬到了四川,他自己也病死在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大概有30000多人。

再来说蓝玉,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至捕鱼儿海,总共俘获七万七千余人,凯旋而归、风光无限。因其战功赫赫,后来被封为凉国公。看得出来,蓝玉的确是一个卓越的将领,也是洪武后期最重要的一位将领。他虽然没有胡惟庸那么阴险狡诈,但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儿。说起蓝玉的为人,可以用十二个字概况: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北征之后,他曾在半夜毁喜峰关,引起朱元璋的强烈不满,这一次朱元璋忍了。后来,他又私自霸占元朝皇帝的妃子。他犯的这两件事都是大逆之事,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这对于如此看重自己地位的朱元璋来说,蓝玉就是在挑战他的底线。可是没想到朱元璋还是再一次忍了。又有一次,朱元璋派他与冯胜、傅友德这两个大将去征战云南,等回来以后,冯胜、傅友德他们两个人都被封为太师,蓝玉自己却只是被封为太傅,蓝玉为此很不满意,觉得不公平,见人就怨声载道,朱元璋对此也不曾理会。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他密谋谋反,早被锦衣卫指挥将领蒋献发觉,在严刑拷打之下终于立了案。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随后,朱元璋便族诛蓝玉等人,并株连蔓引。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共25000人。

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废除了丞相制。毫无疑问,如此肯定大大加强了皇权。加之“胡惟庸案”的发起者就是朱元璋自己,最终获益的肯定也是他。再加上“胡蓝之狱”受害牵连的侯伯大臣们,如果他们是真心想反,被抓的时候为什么又没有做反抗呢?殊不知,这都是朱元璋想要加强皇权的最有力表现,比如分割大都督府为五军督府、削减中书省权力等等,都是朱元璋在为自己做事。当然,这对于没有安全感、疑心重重且生性残暴的朱元璋来说,大肆斩杀功臣也许是他当时想到的最干净利落的办法了吧。 UEBnqPyyzI6C3MB+pym3HhxFcnfu/9wXBousGVVjt8kQokSgtfo8CKsKYznDRL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