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曝光效应:为什么我们喜欢自己熟悉的事物

熟悉性也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就是说,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熟悉原则也译为单纯曝光效应或者多看效应,是一种倾向性,即我们越多暴露于客观事物和个体之前,就会对其产生越积极的感受。

以巴黎人对埃菲尔铁塔为例,开始建造时人们非常愤怒,认为它很讨厌,就好像在这美丽的城市栓上一颗大螺丝,破坏了原来的景色。可是今天,它变成了令人喜爱的纪念塔,甚至成为巴黎的象征,是熟悉培养了人们对它的喜欢。

R.B.扎永茨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让被试者看一些人的面部照片,有些照片看25次,有些只看一两次。然后问被试者对照片的喜欢程度。结果表明,看的次数越多越喜欢。后来的研究又查明,在积极或消极背景下观看,如在饮用好味道饮料或不好味道饮料背景下观看,结果是一样的。但观看次数有一定限制,超过了一定次数会产生厌烦感。另外,观看次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的或中性的刺激性上,多看反面东西不会导致对它们的喜欢。

另一个实验: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相互喜欢的程度越大;而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就较低。

除了以上实验,心理学家还通过人们对自己面孔的反应说明了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每个人所看到的自己的脸与他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自己看到的经常是镜中的像,而他人看到的经常是客观的形象。根据熟悉原则的假设,外人应该喜欢他们从平常的角度所看到的脸,而自己应该喜欢这张脸的镜中影像。心理学家照下一些女学生的照片,然后将它呈现给她们本人及她的朋友看,有些照片是正常照片,有些则洗出它的负相(与镜中看到的相同)。结果照片本人更喜欢负相(68%∶32%),其他人更喜欢正常照片(61%∶39%)。

当然,熟悉法则也有限制:一开始对他人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是中性时,见的越多才越喜欢。如果一开始就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反而越讨厌。此外,过多的曝光会引起厌烦。那么把握曝光的度,就很重要了。有研究表明,曝光的次数在10~20次之间一般能达到最大的喜欢程度,研究者同时发现在曝光次数过多时,喜欢程度会下降。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有一个“曝光例外”,曝光效应在儿童身上表现的很弱,图片和绘画的曝光效应也要弱于其他类型的刺激。

熟悉原则如何起作用呢?到目前为止确切原因还难以找到。伯恩斯坦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他认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常以小心的方式去应付不熟悉的物体或情境,而这种针对不熟悉情境的谨慎又加强了我们的生物适应性。通过与这些环境不停地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危险的不熟悉的事物逐渐为我们所适应,也就变得熟悉与安全了。随着戒心的解除和舒服性的上升,人们对该事物的正性情感也必然增加。也有一些人从其他方面解释熟悉性的影响,他们认为重复出现可以增加对某个人的再认,这是开始喜欢的第一步,同时熟悉他人时对其行为的预测变得容易,熟悉性也引发了相似性。

熟悉法则与喜欢的关系也被用在政治生活中,随着选举制度的民主化,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开始意识到政治广告的有效性问题。所以曝光效应经常被用在政治广告中,许多候选人花大量的钱在广告上宣传自己,但这种出现率的增加能吸引人们为他投票吗?心理学家认为,政治广告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有效:一是参选的人数众多,假如没有广告,选民很难辨别谁是谁;二是所有的候选人都有许多广告,如果你没有的话你便可能落选;三是一个候选人在此之前无名气,所以不会过度曝光。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况下,得票数将受候选人知名度的影响。 t7NMzRcCGq8+B3aHnabtElpF6jEpJU33umGX6CrkGjorAs6H6QDrPwaVYk+fEa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