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千百年延续的传统思想里,邻里,是一种不是亲人胜过亲人的关系。“邻居好,赛金宝”,“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等等这些祖辈相传的格言和谚语,反映了邻里之情的无比可贵。邻里之间为什么关系会比较融洽呢?这恰恰反映了心理学上的邻近原则。
空间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要素。邻近能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接近性还与相似性有关,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比如教师愿意与教师住在一个社区里,而高收入阶层的人也选择同样的他人为邻居。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使得你更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好处,他人可以随时来帮助你,与这样的人交往,你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多的好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成为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一名社会心理学家在一所学校作了一项十分有趣的研究。他把学生们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按这个顺序安排教室座位和宿舍房间。半年后,要求学生说出三个最亲近朋友的名字。他竟然发现,学生的朋友都是在名字字母顺序上和自己相近的人,确切的数据是平均相差4.5个字母。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贝克等对美国耶鲁大学20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每栋楼房3层,每层5个单元。住户的住宅安排都是偶然的,具有随机性。询问的同样问题:“你经常打交道的3位住户是谁?”调查的结果表明,住房距离越近,彼此交往关系就越密切。仅以同层次为例,隔壁的邻居交往率为41%,隔户的则为22%,第三户为10%。当然,还有能否满足别人需要的附加条件,但不管怎么说,在同一条件下,距离越近,关系就越密切,这是确定无疑的。
接近性为什么能引起喜欢呢?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相互交往的机会增加。空间距离上的接近,使得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增加。
有一所大学,男生和女生宿舍分别在不同的楼,这导致学生们经常会抱怨缺乏异性朋友。后来,学校重新规划,安排男女生混住,并共享过道、休闲室和洗衣设备,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友谊较之此前增进了很多。
其次,接近会导致对相互交往的预期。空间距离上接近,会使人们期待对方是令人喜爱的和容易相处的,可以引发喜欢。
美国心理学家达利和伯奇德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以明尼苏达大学的女生为实验对象,向她们提供一些关于另外两位女生的模糊信息,并告诉她们不久后要与其中一位进行密切交谈。然后问她们对那两名女生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人们更喜欢要与之见面的那位女生。
这种现象具有适应性的意义。预期喜欢能增加与对方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生活充满了与他人的关系,比如室友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等,如果喜欢他们有助于和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反过来,这样的关系也造就了更快乐、更有成就的生活。
第三,邻近原则还能导致曝光效应。接近性诱发的喜欢不仅是因为接近性能产生相互交往和预期的喜欢,还在于邻近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曝光度,从而使双方变得更加熟悉,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
在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因此,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是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是不太让人喜欢了。想想看,你周围有没有常在你面前“露脸”的人。如果想给别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常出现在他面前就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