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是“无邑不城”吗?

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地域、哪个族群的人,比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诸族群更喜欢筑城了。“无邑不城”,只要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卷帙浩繁的古典文献中,充斥着关于城与筑城的记载;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也随处可见至今仍耸立于地面之上的斑驳的古城墙。至于湮没于地下,为考古工作者发现而重见天日者,更是比比皆是。可以说,城是这块战乱频仍的土地上的一大“特产”。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大都——庞大的都城,城墙高耸,壁垒森严。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半个多世纪前还在的明清北京城,至今还断续可见的明南京城、元大都,淹埋于黄土下的北宋汴梁城,被考古学家移到纸面上的棋盘格似的隋唐首都长安城和东都洛阳城,等等。鳞次栉比的里坊或胡同,以及将它们圈围起来的高大城郭,构成了中古以后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

不惟公众,学术界一般也把“无邑不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显著特色来加以强调:“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政治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对于古代都城而言,城郭不是有无问题,都城的城郭是其标志性建筑,这是古代‘礼制’所限定的。” 但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特征并非贯串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始末,而是有鲜明的阶段性。经历了数十年的田野工作与研究,学术界取得的大体共识是,拥有南北向长距离的都城大中轴线、城郭里坊齐备的古都布局,可以上溯到北魏洛阳城和曹魏都城邺北城。再往前追溯,如东汉洛阳城、西汉长安城乃至更早的先秦时期的都城,就不是那么形制规范、要素齐备了。中国古代都城的早期阶段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城郭齐备的状态源远流长吗?是单线平缓“进化”,还是有重大“变异”和波动?背后的动因又如何?何为城,何为郭?都城究竟朝哪个方向?如此种种,看似细碎,其实都是关涉中国古代都城甚至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大问题,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者间观点的严重分歧、激烈的论战,首先聚焦于汉代这一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关键时期。

北京城内城西城墙、马面、垛口,远处为西直门(《中国城墙》)

洛阳盆地的五大都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

如果我们说,在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国家(夏王朝后期或商王朝前期?)诞生,到汉代的两千余年间,居然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是没有大城的,甚至可以说这一千多年是不设防的时代,您相信吗?“大都无城”,就是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要讲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整个中国古代都城做一个大场景的“巡礼”。而在这之前,先把上文中提到的令人眼晕的几个概念捋一捋。 9imxZtL+OAzVneXcOSc0t/nBeo6nM8tdnH4dNKIL7WrLHNaordfUctm8xJFbKFS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