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序

还是在十几年前吧,我在大学念书,深夜读英文原著《小妇人》 (Little Women) ,读到劳里因乔拒绝了他的爱,痛苦之下离家远行时的情景。分手时乔跟在他的身后,想趁他回头时跟他挥手道别,他果然回过头,返回来,用手臂绕着她,说:

“哦,乔,难道你不能?”

“特迪,亲爱的,我真希望能!”

然后劳里挺直身子,说:“好的,别在意。”随即再不发一言,转身离去。呵,但这可并不好,乔心里也确实在意,当他头也不回地离她而去时,她知道男孩子劳里是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我不禁感叹唏嘘,连忙一气把书读完,竟彻夜不知疲倦。以后每每留意书店,却一直没有看到这本书的中译本(恕笔者孤陋寡闻),心里便萌发了要把这本书译成中文的愿望。后来看杨绛女士的《杂忆与杂写》,其中《记杨必》一文便载有她们姐妹年轻时一起谈论《小妇人》的情景,可知这本书早年在我国就已有一定的影响。今终有机会把它再次介绍给读者,深感欣幸。

《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生于一八三二年。她的父亲布朗逊·奥尔科特是马萨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学成才的哲学家、学校改革家和乌托邦主义者。他一生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致无力负担家庭生活。维持生计的担子先是落到他妻子身上,而后又落到他那富有进取精神的二女儿路易莎·梅的身上。在她父亲演讲,写作,跟声名显赫的爱默生、霍桑、梭罗等朋友一起交谈时,路易莎就到学校教书,当女裁缝、护士,做洗熨活。十九岁时她甚至出去做用人。虽然收入微薄,却也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她的创作更使家庭经济有了好的转机。她在文章中写道:“我要以自己的头脑作武器,在这艰难的尘世中闯出一条路来。”

路易莎十岁开始热心于业余戏剧演出,十五岁时写出第一部情节剧,二十一岁开始发表诗歌及小品。她在内战期间短暂的护士经历使她写成《医院随笔》(一八六三)一书。

不过她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她自一八六一年开始以A. M. 巴纳特为笔名写成的惊险小说,这些故事如《波林的激情及惩罚》等,以意志坚强、美艳动人的女英雄为主角。然而,一直到一九○四年以后,这些故事才被确认为奥尔科特的作品。

一八六八年,名誉和成功不期而至,一个出版商建议她写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她便根据孩提时的记忆写成《小妇人》,书中把自己描写为乔·马奇,她的姐妹安娜、亚碧·梅和伊丽莎白分别为梅格、艾美和贝思。她重新塑造了奥尔科特姑娘们的崇高精神。书中许多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奥尔科特一家的经济状况远远不如她笔下的马奇一家。出乎作者意料的是,《小妇人》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心弦。之后,路易莎又续写了《小男人》和《乔的男孩子们》(一八八六)。一八七三年她又以小说形式出版了自传《经验的故事》一书。

路易莎在成名后继续撰写小说和故事,并投身于妇女选举权运动和禁酒运动。布朗逊·奥尔科特和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同在一八八八年三月逝于波士顿。

《小妇人》是一本小说化的家庭日记,一本道德家世小说。马奇家四姐妹对自立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家庭的忠诚眷顾构成了一个贯穿全书的矛盾,使故事熠熠生辉,情节生动感人。梅格可以如何高贵、虚荣,却仍然属于马奇家的一员?乔的创造力和躁动的感情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扰乱家庭的安宁?艾美可以表现得如何优雅、自私,却仍然得到家人的爱?贝思可以如何忘我无私,同时又得以生存下去?这是一本自我抑制和自我表现相结合,实用主义和乌托邦思想并存的小说。

马奇家的女人个个都是艺术家。乔写作,艾美绘画,贝思弹琴,梅格写剧本、演出、管理家务,母亲谆谆善诱,营造了一种有威信、异常活跃而又自律的生活。她们各自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和应得的东西。艾美虽然放弃了自己最高的艺术抱负,却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一个出资扶弱助贫并可以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梅格虽然永远也不能成为她曾朝思暮想的有钱人,却在最吸引她的家庭生活中学习、成长。贝思生命短促,她的音乐严格说来也只是一种家庭消遣,但作为一个聪慧、有爱心、为大家所疼爱的家庭成员,她真正享受到了那种适合自己的生活。乔必须长大,但她不能如读者所希望的那样和劳里建立爱情关系,她得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小妇人》用朴实无华的写实手法把四姐妹的命运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不断地提醒我们:我们要过的生活其实十分简单,简单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自制在这里并非等于失去自我,而更是一种自我的选择。

《小妇人》受美国当时第一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个人尊严和自立自律的重要,体现了奋发有为的美国精神。马奇姐妹结社办报,写剧本,演戏。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乔出去照顾马奇姑婆;梅格在金斯家做家庭教师;乔勤奋写作,终于成为作家;梅格宁愿放弃马奇姑婆的遗产,嫁给了清贫的布鲁克先生,夫妻二人同甘共苦,使小家庭充满了幸福。马奇姐妹明智、自由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她们的归宿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自强自立的结果。

善良仁爱是马奇家的女人所共同拥有的品质,而乔和贝思是一对最具牺牲精神的人物。贝思默不作声地为大家做事,她为帮助赫梅尔一家而得了猩红热。乔对劳里并非无情,但她这种感情太纯真了,纯真得不掺杂一点私心。她喜爱劳里是无可置疑的,甚至打算让梅格嫁给他,后来,她以为自己最疼爱的贝思爱上了劳里,又忙着为贝思打算。她认为“只要我们其他人不挡道”,劳里也一定会喜欢贝思的,而“由于除了她自己外,没有人挡道”,她觉得“应该尽快把自己处理掉”,于是决定离家躲避。当知道贝思并没有爱上劳里时,她这样说:“还有艾美留给他,他们会十分般配的。”她“现在没有心情谈这种事情”,她关心的只是贝思的身体。待她终于成长起来,并渴望得到爱情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劳里。

《小妇人》把道德美看作一个特殊的目标,使全书蒙上了一层道德色彩。而所谓道德,亦即是整个纯真人性,是人类心灵深处至真至善的东西。歌德说:“它(道德)不是人类思维的产品,而是天生的内在的美好性格。它多多少少是一般人生来就有的,但只在少数具有卓越才能的心灵里得到高度显现。这些人用伟大事业或伟大学说显现出他们的神圣性,然后通过所显现的美好境界,博得人们的爱好,有力地推动人们进步。”(《歌德谈话录》)这正是书中的美学意义所在。真善生美,美生艺术,《小妇人》由此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著作。《小妇人》初出的时候,奥尔科特只希望能在商业上稍有吸引力,但是到一八九○年,埃德拉·切尼,她的第一位传记作家,这么说道:“二十一年过去了,又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但是《小妇人》仍然保持着稳定的销量。母亲们读着这些姐妹们的童年,延续着自己当年的欢乐。她们看着这些小姐妹的脸,不由露出灿烂的笑容,或者因为读到喜爱的小姐妹的死而热泪盈眶。”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本书的光彩未有稍减,它仍然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联系起来,它用无限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妇女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妈妈,有一个地方永远是她们最钟爱的,那就是我们都曾生活过而且一直在生活着的家。

那么去吧,我的小书,向一切

终将接受并欢迎你的人,

展示你深锁于心的东西;

并祝愿你所说出来的一切

能使他们永远受益,并使他们决意

成为远比你我更好的旅行者。

告诉他们梅茜 的故事;她

很早就开始了她的天国之旅。

呵,让年轻的姑娘们认识她,珍视

身后的世界,从而冰雪聪明;

因为旅途上的少女能够跟随上帝,

沿着圣足走过的道路,前进。 gk0CZ54X53sVdIHsCeTJglmNj2k7WSVn3z8bkjusor1kvZqywbOpRxhoY1dA+7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