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亚历山大·芬德莱在1916年写下《化学为人服务》这部作品,那时的化学界正迫切需要向全世界宣传化学带来的恩惠。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写化学,似乎不该再负有那样的重担了。但事实不然。虽然化学的技艺为社会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单是医学中的化学疗法延长了人类寿命这一点就是明证,可芬德莱那时说的话至今言犹在耳:

有的人仅凭一己之力扩大了产业范围,提高了大众的劳动效率,而对科学蒙昧无知的社会大众却疑虑重重,横眉冷对。

这样严峻的声音我们今天依然能够听到,就在化工界及支持者们在面对公众的非难和指责而辩解时。其中一个问题是,化学之善,一旦进入市场就被人们看作天经地义,而化学之恶,却会长久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化工企业及政府面对沙利度胺 和博帕尔 等悲剧事件时,以及面对灾难性的臭氧空洞问题时推脱责任,极大地损害了他们为自己辩护的可信度。

于是在进入21世纪时,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种想法:“化学的”或者“合成的”是糟的,而“天然的”则是好的。

对于这种想法,传统的纠正方式是罗列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东西。这样罗列出的清单的确很长,即便那些将化工妖魔化的人想必也在享用不少化工产品。可是我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化学为人服务”了。一方面来讲,这会更让公众感觉铁板一块的科学和技术共同体抱成一团促进自己的事业。而在外人看来,任何文化圈子都像是铁板一块,因而也都有潜在的威胁。事实上,化学家之间也会就该不该禁止或限制某种产品而爆发激烈的争吵,在有的化学家为军事机构工作时别的化学家则在门外抗议他们——倘若有一天,公众能够更多地了解到这些,那该多好。或许那时我们才能平和地将科学看作正常的人类活动。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化学也并不单纯是被人类驯服、召唤来服务的奴仆。化学 造就 我们人类,化学创造了自然界的一切。“化学”和“合成”给人们的负面印象一时还很难消除,但“分子”暂时还没有沾染到这样的色彩。通过理解我们自身在分子层面的本质,也许我们才能开始欣赏化学所提供的一切,并且去领悟为何有些物质(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工的)毒害我们而有些物质治愈我们。

正因为如此,我要冒着被一些化学家反对之虞撰写这样一本书,名义上是关于分子的简介,却很大程度上只着重于生命的分子,即生物化学。我努力想说明,那些控制着我们人体的分子层面的过程,其实与化学家——我更愿意称为“分子科学家”——想要创造的区别不大。实际上两者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已经在技术领域使用天然的分子,同时又在用合成的分子来保存那些我们看作“天然”的东西。

在讲述这些分子故事的时候,很多专家的建议让我受益良多,这其中包括克格格·比森、保罗·卡尔弗特、乔·霍华德、埃里克·库尔、汤姆·摩尔和乔纳森·斯科里。我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自始至终都是牛津大学出版社通识读本系列的一员。我非常感谢谢利·考克斯对它充满信心,给它一个机会开启自己的生命之旅。

菲利普·鲍尔
2001年1月于伦敦 z2utYj8hf3VriFJ0IWkMThdgJ1RR+T5AhTfE7gaj9IutHpUrvopgk/m2j+2JXb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