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造最庞大的宫殿

秦国自秦孝公定都咸阳以来,经过六代君主的建设,都城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秦统一前,咸阳已经成为闻名天下的繁荣都市。随着统一战争的节节胜利,秦始皇不断扩建他的宏伟帝都,大兴宫殿园林。而阿房宫则是嬴政在咸阳修建的最为庞大、奢华的宫殿。

秦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国力基本恢复。随着人们大量拥入京都,咸阳人口剧增。秦始皇觉得首都咸阳人太多,而且,先王留下的宫殿又太小,于是就下令在渭水南边的上林苑中重建朝宫。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相关的记载:

始皇帝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

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为阿房,即称为阿房宫。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原本秦始皇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但是,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的时候,阿房宫仍然没有竣工。这样,人们就将它称为阿房宫了。而对于这个“阿房”的名字,后人对它的解释都不一样。

后人甚至对“阿房宫”这个名字给予了一个美丽传说,并且美丽传说不止一个版本,第一个是说,嬴政在巡游的途中,爱上了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这个女子便叫作阿房。

秦始皇看到她之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她。可是好景并不长,因为地位的悬殊和世俗的偏见,阿房最终没能与嬴政厮守。秦始皇为了纪念自己曾经深爱的女子,将自己正在修建的宫殿叫作阿房宫。

还有一个版本是说,那时,嬴政在治理黄河的时候,地方官为了讨好这位好色的嬴政,为他选送了不少女子做妃子,其中就有一个叫阿房的女子。由于嬴政十分喜爱阿房,因此特意为她修建了宫殿,取名阿房宫。

还有说法是,阿房原是整个宫殿前殿的名字。始皇帝原本打算等宫殿全部竣工以后,再重新取名字。没想到工程太过巨大,即使动用十几万人来做这个工程,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直到嬴政逝世时,工程还在修建。

二世即位后,命人继续修建。后来项羽攻入秦宫,将阿房宫烧毁了。始皇帝还没有来得及为整个宫殿起名字就驾鹤西去了,秦二世刚刚当上皇帝,宝座还没坐热就被赶了下来,他更无暇顾及宫殿的名字。于是人们就把修完的前殿名给了整个宫殿。

而前殿称作“阿房”,也有人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说宫殿在咸阳附近。阿,有附近的意思。宫殿在咸阳的旁边,所以暂取名为“阿房”。

第二种解释是,阿房这个名字是根据此宫“四阿房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可以解释成曲处、曲隅、庭之曲等意思。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

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阿房宫的命名时说,这是看形状来命名的,宫殿的周围很是广袤。第三种解释就是阿房宫是因为宫殿建筑在大陵上才这样取名的。

相传,秦始皇为了修筑阿房宫,动用了70万囚犯,一次所用的建筑木材,几乎将四川山上的树木砍伐殆尽,又用搜刮的民财把阿房宫点缀得辉煌无比。王孙贵族们骄奢淫逸,花天酒地,挥金如土,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而百姓却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的负担超过了承受的极限。

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始建,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绵延300多里地。它东西宽690多米,南北长约115米。殿上可以坐万人,高处可以竖5丈高的大旗,约12米。据说,阿房宫内有700多个大大小小的殿堂,一天里,大小殿堂的气候、气温都不相同。

阿房宫的屋顶四面呈斜坡形,从底往上有11米高,宫墙和外部苑囿的建筑也占地广大,据记载有144平方千米。阿房宫是当时人们心目中天堂的反映,它是北极星的模拟,而它那各种各样延伸的柱廊似乎是想勾勒出天上的星座。这种姿态是勇武的、目空一切的,它将秦朝都城的一部分变成巨大星图的一部分。

因为有一条长廊穿过渭河,将它跟咸阳连接起来。这样的工程需要木料,于是木料源源不断地从四川和黄河南岸运来;还需要石料,于是石料从遥远山区的采石场源源不断地运来。而阿房宫自身,假如真的完全建成了,它无疑是真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高大的楼阁遮天蔽日,渭川和樊川两河穿宫墙而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被连接建筑物的那些曲折的走廊宽宽地围绕着。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楼阁依山而筑,像蜂房,像水涡,耸然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幢。长桥横卧在水上,就像是云中游龙一般;在空中架木筑成的复道,油漆色彩灿烂,看上去就像雨过天晴空中出现的彩虹一样绚丽,使人眼花缭乱,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听不时传来一阵阵歌乐之声。

相传,阿房宫的殿门用磁石做成,又叫作磁石门。外族使者来朝贡的时候,都是由这个门进入,如果携带兵器,兵器便会被磁石门吸住。而使者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大惊失色,以为秦有神灵相助,更生敬畏之心。

阿房宫四周建有架空的阁道,从殿门向南通过阁道可直接到达终南山,在终南山顶修建“阙”,是一种表示宫门的立柱,这意味着秦始皇所建的宫殿大门在终南山顶。从阿房宫开始,向北修建一种与天桥相似的“复道”,横跨渭水,通向咸阳。

宫中到处放着珍宝、瓷器,墙上刻满了画,宫内住满了原六国的嫔妃、宫女,她们日夜对镜梳妆,个个都以皇帝的喜好而梳妆打扮,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秦始皇的后宫女子达1万多人,有的在宫中36年都不曾见皇帝一面。由此可见,阿房宫的规模巨大。

现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至今在阿房村南,仍保留着一座巨大的土台基,它东西400米,南北110米,高约15米,当地老百姓称为“始皇上天台”。

传说,秦始皇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便令徐福渡海去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盼望心切,于是在阿房宫内筑起高台瞭望。阿房宫还没有竣工,秦始皇便病死于出巡的途中。后人讥笑秦始皇,把这个土台称为“妄想台”。在阿房村的西南夯土绵绵不断,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台地,差不多26万平方米。当地人叫它“郿坞岭”。

阿房宫极尽奢侈豪华,考古人员在阿房宫遗址发现了大量瓦当、陶制排水管道、铺地砖、空心砖等。瓦当上的图纹有各种花虫鸟兽,出土的空心砖上有龙凤纹,龙凤飞舞,若腾空在天。在遗址的墙面上,还发现了大量的壁画,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色彩极为丰富,足见当时宫殿的华美绮丽。

阿房宫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秦始皇病逝后,阿房宫尚未修成,但是修建阿房宫的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直到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为实现先帝的遗愿,秦二世又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

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从而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后来,推翻秦朝统治的项羽率军队攻入咸阳时,移恨于物,一把火烧了这个举世瞩目的宫殿及所有附属建筑,使之化为灰烬。据说,大火熊熊燃烧了三个多月才熄灭。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在《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8年:

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由此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而真正让后世百姓记住这个名字的便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杜牧作的一篇《阿房宫赋》,在这篇赋中写道: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由此,不难看出,阿房宫已经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想而知,阿房宫的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阿房宫赋》在最后指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对当朝的一种影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写明:“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阿房宫的象征意义由此定型。

秦阿房宫不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更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辉煌记忆。

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劳民伤财的阿房宫也是秦灭亡的一个象征物。修建阿房宫时,秦始皇要调动全国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秦帝国确实在短时间内奠定了很多历代延续的制度,但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 hcCJ0+1RLh6UNmccJYzJDQD6Scz3M9ppgtamqnA5HrlWyz29dRG9hk2nwE1GTt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