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建万里长城

嬴政在统一六国后,极其渴望自己的帝业能够永世长存,自己可以长命百岁,享受这世间少有的繁华与尊贵。他笃信鬼神,害怕自己的帝业会被他人夺走。胡人在边疆的连续作乱已经令嬴政不胜其烦,在听卢生“亡秦者胡也”这样一说就更加坚定了击退胡人的决心。

事实上,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那时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做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因此,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

后来,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各个诸侯国便开始相继修筑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的同时,也是为了防御匈奴,秦、赵、燕都分别在自己的北部边境建造长城,其中赵国的长城长达1300多里,也就是650千米。

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千米至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嬴政统一六国后,北方的胡人也开始了势力的扩张。胡人原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在蒙古高原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大秦的边疆,胡人烧杀抢掠,给边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嬴政知道这件事后,也颇为愤怒。只是他认为时机还未成熟,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抵抗。就在此时,方士卢生从海上出使回来,报告关于鬼神的事,并进呈据说是抄录来的神仙图书,上面画着“亡秦者胡也”几个字。

自从有了“亡秦者胡也”的谶言,秦始皇就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下定决心要对匈奴进行抵抗。可是就在蒙恬击退了胡人之后,嬴政依然放心不下。

为了安全起见,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将原来的秦长城、燕长城、赵长城连接起来防止边患。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三十二年,……始皇帝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帝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因此,秦始皇派蒙恬将军率领数10万民众在秦、赵、燕旧长城的基础上,用了4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1万多里的长城。号称“万里长城”。在当时工具简陋、交通不便的条件下,仅用数年就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难以想象。

而今,这条长城西起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

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古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

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边防工程之一。

它充分显现出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整个长城顺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蜿蜒起伏,气势雄伟,用土、土石和沙石混筑而成。险峻之处建有城堡,每相隔一段距离设有关卡。整个工程充分显示出秦王朝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工程学上的卓越成就。

万里长城建造完工,蒙恬依然率领他的30万大军驻守边地,保卫着大秦的江山。万里长城,有力地防御了当时北方胡人的进攻。从此之后,秦朝与匈奴之间十几年没有发生战争。长城的建造保卫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长城在抵御胡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的融合。

长城的修筑尽可能地利用了自然的地形和障碍。它蜿蜒于崇山峻岭的山脊之上,几乎一半的秦长城都位于山坡的顶上,北侧挖掘形成一个个险峻的障碍。

假如碰到的是地势险峻的台地,长城也会偶尔整个地消失。长城跨度的五分之一是根本没有墙体的,而是在山谷间天然形成的狭窄入口处散布一些战略要点和要塞,否则会对敌人的侵袭茫然无觉。

但既然长城的本质就是防御墙,修筑长城所需的土是从它前边挖掘的壕沟中取的,挖沟取土再筑起城墙,挖出的壕沟对任何企图入侵者来说就形成了额外的一道屏障。

长城的修筑大部分是靠夯土的层层夯筑,这是根据流行于南方的、原理相同的田陇修筑技术而来,不过后者规模要小得多。南方地区往往用泥土垒砌成稻田田陇,长城的基本修筑技术与之相同。

然而,在一些需要额外加固的地方,比如接近河流或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修筑长城的材料还包括大小石块,以便于加固长城,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在那里,士兵们长时间地站岗放哨。假如认为应该加强警备,那么,长城的修筑就会更多地使用石头而不是泥土。

如今,这样的地段保护得很完好,没有受现代文明的破坏。离现代人定居点太近的地方,石块就被后人拆下来用作建筑材料了。在长城沿线的间断处不时地耸起额外的土墩,这说明这里曾是矗立的烽火台,供瞭望和发送军事信号用。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上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筑见称。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线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长城被始皇帝视为大秦的骄傲,却被秦国百姓视为罪大恶极的暴政。长城的修建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始皇帝下令修建长城之后,官府到处征用民工,但凡男丁,有了劳动能力都要被始皇帝的下属拉去修长城,坐牢的囚犯就更不用说了,首当其冲。他们被发往长城,没日没夜地干活,不知累死了多少人。

在蒙恬修筑长城期间,曾经有这样的民歌流行:生了男丁不要养,生了女孩捧在掌。由此可见,当时穷苦老百姓的苦楚。据说,有一个身上长满了毛的人,走到长城边,问长城脚下修建的工人说:“长城现在修完了吗?”

那个人面带苦涩,回答说:“没有。”听完这话,那个身上长满毛的人就逃走了。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不得民心的。因为,长城的修建着实给当时秦朝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男人筑城、女人交赋,从此没有过清闲的生活。正是修建长城的劳民伤财才进一步激化了秦百姓的反抗情绪。

秦始皇绝想不到,他能阻止胡人的干扰,却无法化解萧蔷之祸。统治者往往以为抵御外辱比安抚百姓更重要,可事实上百姓安定才会有力量和精神去抵抗外来侵略,统治者最应该做的就是聚拢人心。

事实证明,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最终也没有保住始皇帝的万世江山。而关于长城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时光隧道里泛滥。其中一个关于孟姜女的传说更被后人传颂至今。

相传,自从始皇帝下令修建长城之后,苏州城内有个书生名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征用,四处躲藏。有一天,他躲进了孟家的花园,无意中撞见了孟家的小姐孟姜女,孟姜女与范杞梁一见钟情。

不久之后,孟姜女便把范杞梁引荐给自己的父母,孟家两老也很喜欢范杞梁,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这本是一桩美满的姻缘。谁知,婚后不到三天,官府就找到了范杞梁,将他押往北部边地。

临行前,孟姜女与范杞梁难分难舍,哭成了一团。孟姜女在家中苦苦等待丈夫归来,时间过去了大半年,范杞梁音信全无,孟姜女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孟姜女想着在遥远北方修建长城的丈夫,很是担心,听说北方很冷,有南方人在北方冻死的说法。

孟姜女想到这里,便开始缝制棉衣。棉衣做好后,孟姜女踏上了寻夫之路。在赶往长城的路上,孟姜女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几次险些丧了命。但是,就算在最危难的时刻,孟姜女也没有把为丈夫做的棉衣丢掉。

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她四处打探范杞梁的消息,却没有一点儿音信。又找了数日,终于找到了一个与范杞梁一起做工的民工。可这个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在修长城过程中被累死了,尸体就埋在城墙里。一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就像五雷轰顶一般,登时就没了知觉,晕死过去。

醒来后,她悲痛欲绝地大哭起来,只哭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就这样孟姜女一直哭个不停,不知哭了多久,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山摇地动,长城坍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尽的白骨。这下孟姜女傻眼了,这么多尸骨哪个是自己丈夫的啊?

于是,孟姜女在心中暗暗祈祷:如果自己手指的血渗进哪个尸骨,哪个尸骨就是自己丈夫的。如果不是丈夫的尸骨就不要渗进去。孟姜女依靠着这个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范杞梁的尸骨又恸哭起来。

始皇帝听说有这样的奇女子,自然少不了要见识见识。这一见不要紧,始皇帝被孟姜女迷住了。苏杭的女子有着秀美小巧的骨骼、俊俏的面庞,以及有别于北方女子的清丽气质。

嬴政想,这样的女子放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定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便逼迫孟姜女做他的妃子。孟姜女拒绝不了,便提出三个条件要嬴政兑现,如果不能兑现就不嫁给他。嬴政满口答应。

始皇帝问孟姜女:“三个条件是什么?”

孟姜女说:“请和尚给范杞梁念49天经,超度亡魂;你要亲自率领文武大臣一起哭祭范杞梁;葬好范杞梁后,咱们一起游玩山水,三天后才成亲。”

嬴政为讨美人欢心只好答应了。当做完这些之后,孟姜女在与嬴政游玩时,大骂了始皇帝一通,便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的故事被百姓传唱、丰满,可以说,孟姜女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事实上,孟姜女的故事也是有原型的。但是,这个原型却是距秦200多年的杞梁妻。公元前550年,齐国大夫杞梁打仗时战死了。仗打完了之后,齐庄公在回国的路上碰见了杞梁的妻子。

于是,齐庄公就想对杞梁进行一番哀悼,但是杞梁妻觉得在野外追悼是不合情理的,于是就拒绝了齐庄公的要求。齐庄公只好到杞梁家中进行正式的哀悼。

在《礼记·檀弓篇》这部史书里,曾子对杞梁妻“在路上恸哭着迎接自己死去丈夫的灵柩”的行为大加赞扬,他认为这表现了杞梁妻对丈夫的忠贞情谊。

杞梁妻的故事中第一次出现“哭”,这个哭就成为孟姜女后来摧毁长城的武器。《礼记》里的杞梁妻与孟姜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者相差了两个世纪,人们借助的只是杞梁妻的“哭”和“殉夫死节”以此来控诉秦王朝修建长城的不义。

到了汉朝刘向这里,杞梁就没了儿子、亲人,杞梁妻自然也就无依无靠了。在杞梁下葬之时,杞梁妻想到丈夫死后,自己将孤独地生活在世上没有依靠,便放声大哭,哭声悲凉到人听人哭的地步。

在哭了10天之后,城墙被泪水泡倒了,杞梁妻跳河自杀了。杞梁妻的“哭”有着浓郁的悲伤气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很容易激起人们的同情和哀叹。人们就是借助这一点来表达百姓在修筑长城时所面临的残酷状态。

事实上,孟姜女是否真的哭倒长城,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出现。如果仅仅为了娱乐和休闲或教化妇女守节,大可以将杞梁妻放在她原来的时代。没必要大动干戈地引入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之所以出现在秦朝,并迅速地广为流传是因为修建长城给当时人们所造成的苦难是难以想象的。人们借助孟姜女这个形象将自己对秦帝国暴政的不满表露出来。

对于修建长城,历代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嬴政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同时也起到了阻止胡人侵犯的效果,也有人认为,嬴政只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才建造了长城,百姓非但没有得到实在的好处,反而还因此家破人亡。

对于嬴政的主观愿望来说,长城确实对阻止胡人的侵犯起了一定的作用。人们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前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的情况下,秦长城的修建无疑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沿线,不是荒漠草原,就是深沟高山,在这样的地方施工困难重重。

八达岭长城上的砌墙石条有的长达20米,重2000多斤,将这么重的石条运到这么陡峭的高山上,工匠们付出的辛劳是很难想象的。

秦始皇修长城是出于军事需要,因此,从构造上来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战略思想。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大部分构成。关隘也叫关城,设在高山险要处,扼守要冲,便于以较少的兵力抵御较多敌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

由于长城的修建和秦始皇对北部边疆的统治,使中国渐渐消除了胡人入侵的隐患。万里长城成了中国对付外来侵略者的坚实阵地,在冷兵器时代,这种防御方式在战略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据点固守,进退自如,致使匈奴不敢轻易来进攻了。

从此,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辽宁等地的人民有了安居乐业、建设家园的和平环境。

长城,这座中华历史上最雄伟的建筑,暂时安抚了始皇帝担心被夺走皇权的恐惧之心,也暂时让始皇帝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骄傲。但始皇帝所企及的借助长城来保障大秦江山永世长存的愿望却落了个空。 GnMa039ioD4i0hLN62y9fhu34BQvigGP2tMiDrWop6uhs025uH+6Urd5+wf67A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