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判断形势,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只有这样,才会带领组织走向成功。相反,如果缺乏判断力,或者形势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毁灭性的打击。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的,一个组织、企业的目标同样如此。目标不仅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来自外界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便是已经确定了的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及时调整。而调整的依据就是对周围环境动向和发展趋势的正确预测,马云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2013 年 5 月 28 日,刚刚宣布辞任CEO仅 18 天的马云,在深圳宣布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马云进军物流。“菜鸟网络”物流公司首期投资 1000 亿元人民币,二期达到 2000 亿元。马云强调“做物流绝不是心血来潮”。
在阿里巴巴建立之初,马云曾经就有过创办物流的想法,只不过当时的阿里巴巴也才刚刚踏上成长之路,所以虽然这种想法一直都被马云镌刻在脑海中,但由于时间问题而被延后。
2009 年,根据中国快递协会的统计,全国的包裹已达 20 亿件,其中约 10 亿件来自淘宝网。此时的阿里巴巴集团就像一个商场运营商,商场里的店铺都租出去了,客户买东西也都实现刷卡消费了,但物流配送,还停留在上世纪 80 年代农村集贸市场的水平。这也影响了阿里巴巴集团在稳定住C2C、B2B市场后向B2C市场发力的进程。
因此,进军物流行业终于被马云提上了日程,成了其有生之年必做的一件事。
2007 年,在阿里巴巴战略讨论会上,“物流”两个字就已经被当作当天讨论的重点而提出。只是当时这个未成形的想法最先是通过投资的方式来探索的。
2010 年初,阿里巴巴选择了星晨急便作为自己物流上摸索的第一块试验田,并向外界传达了“云物流”的概念。然而 2012 年 3 月,星晨急便却因资金告急而宣告破产,阿里巴巴也因此蒙受不少损失。随后,阿里巴巴又通过不断结盟来试图改善物流环节。2011年,淘宝宣布结盟第三方服务商;2012 年 5 月,天猫宣布与包括中国邮政在内的九大物流商结盟。但是,“双十一”仍然因订单爆仓而饱受诟病。
经历过种种物流阵痛后,2013 年 5 月,马云痛定思痛,将梦想提上了议程,其架构的物流网络“菜鸟”终于起飞。尽管 24 小时必达的目标在业界看来有些渺茫,但马云坦言,“谁都不能保证你一定不失败,但是万一被我们搞成了,我觉得今生无悔。”马云也特别强调,阿里巴巴永远不会做快递,而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搭建一个基于数据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对于菜鸟网络,阿里巴巴仍然延续一贯的“平台化”布局思路。
1995 年,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当时他就觉得互联网有一天会改变人类,可以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但是它到底怎么样来影响人类,这个问题当时的马云并不清楚。马云将自己形容成一个盲人骑在一个瞎的老虎上面,虽然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他坚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
对未来和形势的判断力是管理者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它是一个组织未来发展的方向标,是驱使员工激情工作、不断进取的原动力。“有几十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几十年的事业;有千百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千百年的事业。”这是马云的格言,也是今天的管理者要谨记的领导之道。所以,在每一项决策之前,管理者都要对当前形势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事态的发展趋向作出准确的判断,搞清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又是不利条件;现有诸因素中哪些是必然因素,哪些是偶然因素;这些因素哪些来自内部,哪些来自外部,它们将向何种状态发展,等等。只有把这些因素分析透彻,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策略。
1990 年夏秋之际,美国第一空降旅在撒哈拉沙漠投下第一个降落伞,这时的人们并没有把海湾战争同中国的修船业联系起来。而上海外轮修理厂厂长吴国志却率先提出了“海湾离我们不远”的命题。上海外轮修理厂从来不修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船,但是他们修香港的船。海湾战争会影响石油的生产,石油严重减少,也必将影响香港的油运业。香港的油运业受到损失,港船在大陆的修理业务就会急剧下降,上海外轮修理厂就会受到影响据此,吴国志马上做出决策,超前改变经营格局,去开辟新的市场。这就是吴国志的眼光他把本企业的经营置于国际大舞台上来考虑,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本企业发展决策的依据。有人说,吴厂长是厂长兼管外长的事。吴厂长却认为,国际风云变幻,市场串联一气,企业家就得有一点外交家的眼光。
吴国志的同行们都赞叹他有一双慧眼,但他本人却不这样看。他成功的奥秘,在于他能将本厂的经营置于世界这个大范围之中来考虑,以世界形势变化发展的实情,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这是他不同于他的同行们的一个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他领导的企业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处于不败之地。
吴国志厂长根据对海湾战争形势的正确判断,及时做出转变经营方向和开拓新市场的决策,其成功的经验是很值得每一位现代企业管理者深思和借鉴的。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经常要做出一些关系企业发展、存亡的决策,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形势判断力。即采取哪一种方法最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管理者的形势判断力的水平,直接决定他的领导素质。所以,管理者只有练就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他才能站在宏观层面上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凡事要做长远打算,切不可鼠目寸光。古人告诫:有备无患方可成功。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走得远,才能做得远。事前要有所预见,遇事要深思熟虑再作定夺。做长远的打算,千万不能做事后诸葛亮。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能考虑到别人考虑不到的,能计划到别人计划不到的,这才是管理者的前瞻魅力,才是管理者获得员工紧紧跟随、时时倾慕的远谋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