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反反复复的一生

提到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怕是很多人都要感慨一句“红颜祸水”,如果不是为了她,吴三桂也许不会引清兵入关,大明朝也不会亡得那么快!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更是在《圆圆曲》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然而陈圆圆不过是一介女子,而且地位并不高,只是吴三桂的一个妾室,陈圆圆本人是否真有如此惊人的魅力,以至于倾国倾城?就算她和吴三桂之间两心相许、情深似海,可吴三桂真的能够为了一个女人而不惜背负“汉奸”的骂名吗?

吴三桂,字长伯,出生于大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辽西将门望族,祖籍在江苏高邮,是个弥漫着杏花烟雨、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吴三桂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吴襄,舅舅是祖大寿,自小习武、精通骑射的吴三桂称得上是根正苗红的将门虎子。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吴襄考取武进士,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等重要职务,没过多久,吴襄被宣召入京,等待他的是一门好婚事,嫁给他做妻子的是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出身于辽西名门望族,吴祖两家门当户对,他们的联姻对两家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吴三桂生性聪慧,再加上父亲和舅舅的殷殷教导,他不但识文断字,更加武艺超群。吴三桂虽然是武将出身,长在黄沙蔽日、寒风凛冽的辽东,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之后开武科选拔人才,吴三桂虽然不满二十岁,却一举夺得武科举人。少年成名的吴三桂可受欢迎了,不仅是许多闺阁小姐的春闺梦中人,还广受京城上流社会的公卿大臣及文人雅士的追捧。众人都以结识吴三桂为荣,和现在的追星差不多。当时名扬天下的大诗人吴建业还曾写诗句赞他“白皙通侯最少年”。在父亲吴襄的影响下,吴三桂参军了,从此开启了自己漫长的军旅生涯。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兵绕过宁锦防线,越过蓟门关天险,进逼大明都城北京,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崇祯皇帝急召各地兵马前来京师勤王,年仅十七岁的吴三桂也跟随祖大寿和吴襄来到京师。此后,在袁崇焕的攻击之下,孤军深入的后金兵不得不撤离。袁崇焕虽然率军击退了后金兵,但身为辽东巡抚,却没能阻止后金兵越过蓟门关天险,导致后金兵肆虐京师,这本就是袁崇焕的失职,再加上他之前矫诏擅杀大将毛文龙,并且擅自与后金议和的事情,崇祯皇帝干脆老账新账跟他一起算,直接把袁崇焕下了大狱。祖大寿一听说这个消息,立马带着吴氏父子和一万多名勤王的明军撤离了北京城,返回宁远,防线也不管了,保自己的老命要紧。

可以说祖大寿这一举动间接导致了袁崇焕的死亡,但这其实也不能怪祖大寿多疑,因为崇祯皇帝当时所实行的政策是“错一事则罢一官,丢一城则杀一将”,这对于大明的文臣武将来说是非常严苛的。“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放在崇祯皇帝朱由检这里半点儿不掺假。不过崇祯下令杀了袁崇焕后,这件事在他那里就算过去了。毕竟大明还有后金这个强敌在一旁虎视眈眈地准备伺机而动,此时正值用人之际,不能牵连过多。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皇太极率领后金兵针对大明辽西的大凌河城发动攻击,将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而明军组织的三次小规模增援都被皇太极打败。无奈之下,大明再次集结了四万兵马前去解大凌河之围,担任团练总兵的吴襄也在其中,结果他临阵脱逃,事后被削去了官职。由于皇太极指挥得当,手下后金兵又极其悍勇,大明的四万兵马很快被杀得四散而逃,而且皇太极早在途中设下伏兵,最后四万援军只逃出几十人,其余死的死、降的降。

明朝对大凌河城的四次增援全部失败了,困在大凌河城的祖大寿在孤立无援之下弃城逃往锦州,明朝老臣孙承宗被罢职,而临阵脱逃的吴襄也被削职下狱。

次年,山东登州发生兵变,吴襄随祖大寿赶赴山东平叛有功,于是重新恢复了总兵的职务,此时的吴三桂年已弱冠,出任游击的职位。他一边有吴祖两家的铺路搭桥,另一边自己努力经营着未来的前程:他尽力结识高级军政人士,曾先后拜在方一藻、洪承畴等人门下,更将总监宁锦兵马的太监高起潜认作义父。这些人都是在辽东地区举足轻重的人物,经过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仕途的通畅,三年后,吴三桂在吴祖两家的全力扶持之下晋升为前锋右营参将。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在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等人的举荐下,年仅二十七岁的吴三桂一举当上宁远的团练总兵,此后由吴三桂所练出来的兵,成为了明朝最后一支具有强劲战力的铁骑部队。尽管吴三桂从一个普通的军官摇身一变成为辽东地区的一名重要将领,但他并没有为守边退敌献上任何奇谋良策,更没有立下任何特殊的军功。

真正让吴三桂崭露头角,显示出其智慧与作战能力的战役是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与清军在杏山附近的夹马山展开的一场遭遇战。吴三桂带兵与锐不可当的清军奋力拼杀,最后虽然吴三桂没占什么便宜,但清军同样也没从他这儿讨到什么好处,打了个平手之后各自鸣金收兵。

为了夺取山海关,攻克宁锦防线,皇太极把目标指向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塞——锦州,结果清军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锦州城被围之后,祖大寿派兵突围,向大明朝廷求援,崇祯皇帝当即命令蓟辽总督洪承畴、大同总兵王朴、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率兵十三万前往锦州解围,结果支援锦州的明军与皇太极的清兵在松山打响了遭遇战。皇太极抓住洪承畴后方防备薄弱的弱点,将其围困在松山,并截断了明军的粮道,这引发了明军的恐惧。与清兵决战之际,吓破胆的大同总兵王朴不顾约定,带着部众逃跑了。他这一逃,明军军心大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能成功,而成功突围的吴三桂、王朴等人遭到清兵截杀,也损失惨重。十三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

没过多久,松山、锦州接连被皇太极攻克。大明在关外的防线仅剩吴三桂所镇守的宁远城,明朝的最后一点儿家底也在这次松锦大战中耗了个精光。但此时崇祯帝忧心的不止是外患,因为中原地区灾荒严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军的势力逐渐扩大,成了崇祯皇帝不可忽视的心头大患。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吴三桂通过已经投降清朝的舅舅祖大寿和皇太极联系上了,皇太极还给他写了一封劝降信,吴三桂虽然没有立马降清,但是心里却动摇了,而且也经给他日后的投降留了一条后路。这一年的春天,他奉命率军入关抵御入塞的清军,但是他动作迟缓,等他到达北京的时候清军连个影子都没有了,但是崇祯皇帝为了感谢他,还是赐给他尚方宝剑。九月份,清军绕过宁远,相继攻下了后卫所、前屯卫、中前所,至此宁远完全成了山海关外的一座孤城。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于河南汝州歼灭了明陕西总督孙传庭所率领的主力,乘胜追击占领了西安,矛头直指北京城。崇祯皇帝一看火烧眉毛了,赶紧号令勤王,并将吴三桂封为平西伯,令其火速进京,保卫北京城。但崇祯皇帝没有等到吴三桂的援军,因为不到二十天,京师就落在了李自成的手中,崇祯皇帝找了棵歪脖子老树,挂上三尺白绫,腿一蹬自缢殉国了。大明亡了,吴三桂一下子就没了主心骨,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于是干脆带着兵回了山海关。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像洪承畴、祖大寿一样降清,要么像父亲吴襄、明将唐通一样投降李自成,而他手下的关宁铁骑可是一块肥肉,谁不想据为己有?李自成率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此时吴三桂的家人全部都落入李自成之手,为保全家人性命,吴三桂本打算西进投降李自成。但西进途中,他听说自己家产被抄没,自己重金买来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掳走,而且起义军已经开始对被俘获的明朝京官进行拷打追赃,父亲吴襄也在被严刑拷问的行列,而吴襄偷偷送出书信,让吴三桂赶快来救他脱离苦海。

此时,李自成派来劝降的唐通、王则尧、张若麒等人也带来了吴襄劝降吴三桂的书信。两封信到达的时间相差不大,内容却截然相反,这不能不令吴三桂怀疑李自成的招降有诈,于是他立刻停止西进,重新回到山海关,决心与李自成决裂。回到山海关之后,吴三桂立即致信清睿亲王多尔衮,提出以部分土地和金银财宝等物换取清朝的帮助来对抗李自成。

在吴三桂最初的计划中,清兵应按照原来进入内地的旧路入关来抗击李自成的军队,以此来防止清兵假借援助之名攻破山海关,也就是说他此时仍旧没有降清的打算。可是当吴三桂接连打败了唐通、白广恩之后,李自成意识到了山海关的重要性,他担心吴三桂联合清兵,使山海关局势大变,就发兵数万,携带着大炮前往山海关。这样一来,按照吴三桂安排的路线前去抗击李自成军队的清兵根本解救不了山海关当前的困境,不得已之下,吴三桂只好让清兵直接由山海关进兵,以抵御李自成的农民军。

此时李自成的兵马已经到了山海关,吴三桂派出几个人迎候李自成,以诈降来拖延时间,等待清兵的救援。等到李自成发现吴三桂诈降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拿下山海关的最佳时机。吴三桂和李自成交战不久,多尔衮已经赶到山海关前十五里处。在吴三桂生死存亡之际,多尔衮并没有立刻加入战斗,而是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逼吴三桂由联合清朝抗击李自成,变成了彻底投降清朝。吴三桂不得不让步,接受了剃发降清和割让包括北京在内的黄河以北大片领土的条件,但在吴三桂的坚持之下,多尔衮也同意了吴三桂提出的“不伤百姓、不犯陵寝,让他寻找并在南京拥立南明旧太子”的条件。两方意见统一后,事情就好办了。

山海关之战示意图

紧接着,山海关就爆发了决定农民起义军命运的石河大战,在农民军与吴三桂激战的关键时刻,清兵绕到后方杀出,猝不及防的农民军虽然拼死力战,却仍然不敌,李自成不得不率部众西逃,在逃亡的路上李自成将吴家上下三十余口全部杀死。

清军入关之后顺利攻入北京城,多尔衮没有迟疑,立刻把顺治帝和大清的朝廷由盛京迁到了北京。此外,他不仅将吴三桂封为平西王,更以重金、高官等收买明朝的官僚。此时吴三桂也放弃了最初拥立故太子的主张,但他并没有像其他降臣一样被动,他仍旧统率着一支相对独立的部队,而且他和明朝的残余势力也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而清朝对于吴三桂也不是全然相信、毫无防备的,事实上,清朝表面上对吴三桂十分优待,内里则十分猜忌,不仅在政治上不授予他权力,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吴三桂的军队去打压李自成残余的农民军势力。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六月,吴三桂前往山东平定李自成残部,李自成的主要兵力被消灭了十之七八之后,吴三桂被调往锦州。一方面因为战事减少,南明弘光政权已被消灭,福王朱由崧被俘,余下的只是扫荡残余势力,吴三桂的军队已经不必再投入战场,也就是说用不着了;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吴三桂等异姓王和他们的部将留在北京城,对于大清的统治会产生很多不便之处,所以多尔衮一合计,还是让这些人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比较好。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为了彻底剿灭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吴三桂又被调回,和八旗将领李国翰一同镇守汉中。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明白他能走的唯一一条路便是向清朝尽忠,所以在对待起义军残部的时候他采取的手段非常残酷、血腥,动不动就会屠城,对于抗击清朝的朱明后裔,吴三桂也没有手下留情。吴三桂态度的转变换来了清朝廷对他的青眼相加。剿灭西北地区抗清义军残部之后,清廷又派吴三桂率兵与李国翰一起入川,攻打义军张献忠余部。经过几年的征战,成都、重庆等重镇的义军都被平定。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消灭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你说你吴三桂对大清一片丹心,那你就表现给我看看吧,清朝大手一挥,将吴三桂封为平西大将军,让他攻打云南、贵州等地去了。吴三桂没有让清朝失望,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打下云南。于是,清廷令其设立藩府,镇守在云南。

此时,清政府对于吴三桂的态度已经从当初的高度防范转变为放手任用,吴三桂在云南的势力一时间达到了顶峰。吴三桂无疑是想要这种富贵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所以他想到了世袭,希望由他们吴家世代承袭平西王镇守云南,清朝廷当然明白他的想法,但却不打算满足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吴三桂进兵缅甸,擒杀桂王,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也被彻底消灭。因为剿灭南明政权有功,吴三桂被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此时清朝廷虽然让他兼辖贵州,给他加官晋爵,但暗地里已经打算制约吴三桂的权力了。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吴三桂平西大将军的印信被朝廷收缴,但清廷并没有跟吴三桂撕破脸,朝廷所给出的理由非常充分且合理——云贵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了。随后清廷又将吴三桂任用官员的权力给收了回来,并开始逐步从吴三桂手里一点一点收回其他权力。吴三桂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你做初一,那我就做十五,清廷前脚儿收了他的权,后脚儿他就串通苗疆蛮夷挑起战争,来向清廷索要军饷,这样一来吴三桂和清廷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此后,清廷削藩之意越来越强烈,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书称自己年迈,请求归老辽东。朝廷趁此机会决定让尚可喜改换辖地,也就是移藩。随后靖南王所提出的撤藩要求也被恩准,吴三桂一看他俩都请求撤藩了,也不好意思什么都不做,就随了大流,也提出了撤藩的请求。

吴三桂这个人性格其实非常被动,被人推一下才肯动一下,除非被逼到绝处,否则他不会主动出击。而此时他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城做人质,且已经娶了和硕公主,所以他提出撤藩的请求未必不是真心。当时清廷对是否撤藩产生了极大的争议,不同意撤藩的居多,但康熙皇帝却认为吴三桂和清廷作对已久,撤不撤藩吴三桂都要反,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所以康熙果断准许了吴三桂撤藩的请求。

这个时候出问题了,吴三桂手下集结了大批反清人士,他们不服清廷管制,只服吴三桂。而康熙这时候派出了朱国治来做云南巡抚,就是想要管制吴三桂手下这批反清人士。朱国治这个人妥妥的是清廷的奴才,而且贪婪无度,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且克扣军粮,康熙派这样一个人去管理一群反清人士,显然是轻率的。此外,吴三桂想走,可他的儿子和手下却未必想把大权拱手相让。

结果在吴三桂即将离开云南的时候,吴应麟、吴国贵、高得捷、夏国相、胡国柱等人联手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逼吴三桂反清。由于事发突然,吴三桂根本来不及反应。为了营救在京城做人质的儿子吴应熊,吴三桂只好先封锁消息。但康熙得知朱国治被杀之后,直接把吴应熊全家给杀了个干干净净。吴三桂一看儿子一家全被杀了,当即决定起兵讨伐清廷。

吴三桂自封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了“兴明讨虏”的口号。吴三桂一起兵,另外两藩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人也先后揭竿而起,共同反叛清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攻陷岳州,岳州地处湖南东北部,北隔长江,与湖北相望,位置非常重要。而长沙则是吴三桂的粮食基地,所以吴三桂就将长沙、岳州作为了战略要点。同年六月,康熙任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命其率军进攻岳州,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天气过于炎热,不宜作战,所以并没有乘胜追击。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康熙采纳诸位贝勒的建议,暂停攻击岳州,决定率先攻取长沙。军事上,清军发动猛烈攻击,先后夺取茶陵、攸兴等十二座县城,又在湖南东北部夺了平江、湘阴;政治上,尚善不断向吴三桂手下的将士和当地的百姓发布告示,讲述形势,并提出招降条件,为他们指明出路。

这样一来,吴三桂手下军心逐渐不稳,在与清兵作战的三年中,吴三桂也知道自己的兵力、财力等严重不足,而其手下的党羽纷纷动心于清朝的招降条件,不再对吴三桂言听计从。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六月,吴三桂派大将马宝率五万兵马进攻永兴,两次大败清军。但到了六月中旬,吴三桂的妻子张氏去世,这令吴三桂的精神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同年七月,吴三桂部署了针对广东、广西两地的进攻,并取得胜利。清军多次打算渡江,都被吴三桂的侄儿吴应期拒于湖湘之外。到了八月,本就因妻子的去世而郁郁寡欢的吴三桂在纷繁的战事和酷热的天气影响下突然中风了,且病情逐渐加重。

吴三桂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把心腹大臣叫来,安排迎接孙子吴世璠来衡州继承帝位的事,交代完后事,没过几天吴三桂便在衡州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而当年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主角陈圆圆早在吴三桂镇守云南的时候,就已经因为与吴三桂的正妻不和而逐渐失宠,后来自请辞宫,皈依佛门,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dahrwbQnbmw15CxPdr/J60DbufqjJN+X3SlR5tYHkrW23yHWyNWkJOsqp1N4s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