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要知道一个陌生人的名字时,可以使用一个假名字与他(她)打招呼。比如,“你好!路易斯小姐!”路易斯是你编出来的名字,不是对方的名字,因此她一定会纠正你说的,“不,我是梅伊尔,不是路易斯。”这就是外国人说话的习惯方式。
如果此种情况发生在中国,对方就会告诉你:“不好意思,你认错人了。”她一般不会说出自己的名字。所以你要继续用假的信息和认真的态度提出质疑:“不是吧,你真的不是小雪吗?你们实在太相像了,是亲戚吧?”这样在对方觉得你错得实在太离谱时,她便会为了证明自己,对你说:“我是穆小语,不是小雪,也不认识她。”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对方会因为你给出的错误信息,进而证明自己不符合你所说的情况,最终说出自己的真实信息。
当你想知道某些信息时,不妨编造一些假的信息迷惑对方,让对方在不经意间说出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准确地说,就是故意说错话,等待对方来纠正,从而便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或是确认对方是否知道,又或是判断对方是否真的做过某事。这种手法就是“以话套话、抛砖引玉”。
在审理案件时,警察对顽固的犯罪嫌疑人就时常使用此种手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有一个连环强奸杀人犯,被捕后拒绝承认一切事实,警方也没有收集到直接的证据,审问曾一度陷入僵局。经过负责审讯的警官的仔细分析,认为这名犯罪嫌疑人有些轻微的数字强迫症。简单一点说,就是这名嫌疑犯无法容忍数字顺序被打乱。
于是,警官利用他的这个弱点,在审问开始前,将被犯罪嫌疑人杀害的女性照片都拿出来,随意地抽出三张,又随意地插入所有的照片中,并在混乱的照片里标好数字顺序。
审问开始后,警官随意地讯问犯罪嫌疑人案情细节,不去看挂在墙板上的照片。而那名犯罪嫌疑人则有些焦虑不安,眼睛总会无意间扫过那些照片,回答问题也是飘忽不定、来回变换。
审问还在继续,犯罪嫌疑人却更加坐立不安,频繁要求喝水和抽烟。没过多久,他便突然暴起,跑到墙板前去调整那些照片的顺序,嘴中还喊着:“你们这群白痴、傻蛋!这女人,还有这个女人,都应该排在那些女人前边,浑蛋,顺序怎么能够弄乱?不可原谅!不可原谅!”
警官看到他的表现,反而笑了,说道:“乱了吗?似乎顺序是乱了,谢谢你的调整,但这案情并没有对外公布,你怎么知道这么确切的被害时间呢?”
听到此话,犯罪嫌疑人忽然醒悟过来了,一下瘫软在椅子上,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这就是利用错话、错事来探知事情真相的成功案例。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这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你在新进入一家企业时,想了解一下顶头上司的一些婚姻情况,但又不能直接问。你可以对同事这样说:“我听人说咱们经理已经结婚三年了,你看看,人家多幸福呀,保养得很好嘛!”同事会说:“不是,经理最近半年才结婚,正甜蜜着呢。”你再说:“哦,不好意思,可能我记错了吧。”
人人都具有纠正别人错误的习惯,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而 “以话套话、抛砖引玉”的心理控制策略,就是建立在这种人类心理特性的基础上。以说“错话”、做“错事”的方式,故意让对方看出来,引诱其加以指正,让对方不自觉地泄露你想要知道的信息。
此种套话技巧也可以运用在扩展人际关系和活跃气氛等场合,请看一例:
这次是例行会议,偌大的会场针落可闻,只有老板一个人在不停地讲着,其他人则安安静静地听着。
听着听着,大家觉得不对味儿了,老板怎么老讲错话呢?连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会出错。
终于,有一个小伙儿忍不住了,壮着胆子站起来,纠正了老板的错误。没想到老板笑着听他说完后,说道:“老板也是人,也会出错,所以需要你们常常提出意见。总算不错,终于有人开始发言了,还有谁?都一起站起来讲吧。”
既然老板发话了,很多人开始争着发言,原本沉闷的会场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故意“说错话”,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错”上面做文章,从而让别人陷入沉思或反省。在人际交往中,此种方法可以用来批评、提醒,又不至于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是给别人留足面子的好方法。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方法,这个人就是2000多年前的韩非子。“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意思是:“用假话试探所怀疑的事,就可以了解到隐藏的恶行。”
古时断案,也常常使用此种套话的方法,下面我们看一个发生在清朝的故事:
某地,有一个无恶不作、横征暴敛的乡绅,经常鱼肉百姓。一个清官到任后,决定好好惩治这个恶霸,但苦无证据。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计策,引诱这个恶霸上钩。
第二天,这个清官宴请这个乡绅吃饭。饭后,两人相聊甚欢。乡绅心花怒放地迎合清官,而这个清官对他也是和颜悦色。
突然,清官问道:“你的东西在没有交给公家之前,那东西还是属于你的,对吧?”
乡绅有些疑惑,但还是点头道:“是的,确实是这样的。”
“那你最近有没有向公家捐过什么东西呢?”清官继续问道。
乡绅茫然地摇摇头,说道:“没有啊!”
“你仔细想想,或许是你记错了,有一件东西你没捐出来吧?”
“大人,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啊?”
“商代的一件珍贵器皿。”
“哦,它啊,确实没有捐过,我记得很清楚。”
“你好好想想,去年六月份到现在都没有吗?”
“大人,确实是没有啊。”
此时的清官见时机已到,双眼一瞪,猛地一拍桌面,呵斥道:“大胆刁民,将你盗取的赃物交出来。别以为本官不知道,就在去年六月,有一乡亲家里被盗,丢失的就是这件商代珍贵器皿。刚刚你还信誓旦旦地说,从去年六月东西就一直在你家里。哼!交出来还未晚,不交,就判你一个收赃罪,发配充军。”
乡绅早已目瞪口呆,心中大呼上当。于是乖乖地交出那件商代珍贵器皿,然后罚了他一笔银钱作为惩处。之后,他再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欺负百姓了。
我们再看一个“抛砖引玉”的心理操纵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简单例子:
一位人事部的经理,最近发现他的一名下属工作业绩下滑得厉害,还时常大发脾气。经理很想弄清楚个中的原因,可是又不方便直接责问。
于是,在吃饭的时候,经理和那名下属坐在一起,脸色一板,说道:“你最近怎么了?在家和老婆吵架了?”
听到这话,下属生气地反驳道:“才不是呢!”
经理抓住机会,趁机说道:“不是吧?这么自信。”
此时的下属已经落入网中,于是乖乖地说出了他心里不满情绪的原因。
运用这种方法时,有一个小技巧,在故意说假话前透露出一些真实的信息,才能博得对方的信任,进而会让对方更容易说出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