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谷歌有一名优化搜索引擎的技术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必须要在输入搜索内容后点击回车,才能显示出搜索结果。也就是说,即便谷歌的系统能做到用户敲击回车后,以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快速做出反应,但也不能弥补敲击回车前输入内容所浪费的时间。业界一致认为,速度才是决定搜索引擎质量的唯一标准,于是,这名技术人员将问题反馈给了自然搜索团队和付费搜索团队,并上报给了产品负责人乔纳森。乔纳森和团队内部很快展开讨论研究,商议能不能推出一种新的搜索模式,可以在用户输入搜索内容的同时把搜索结果显示出来,达到实时显示的效果。主意敲定后,乔纳森当机立断,马上要求团队加紧研发。5个月后,即时搜索引擎Google Instant诞生,这项新功能的中文名为“谷歌实时”。
新功能最显著的变化是,用户能在完成词条搜索输入前更快地获得所需的内容,甚至不需要按回车键。总体来说,谷歌实时有三个优点。
(1)搜索速度更快。谷歌实时搜索可以在用户输入关键词的时候实时显示结果,无须点击回车。据统计,谷歌实时可以为用户的每次搜索节省2~5秒。
(2)预测更加智能。很多用户在搜索某个事物之前并不完全清楚搜索内容,或者只了解关于该事物的只言片语。这时候,用户只需要输入所知道的信息,谷歌实时功能将会自动进行搜索,搜索下拉框中预测的内容以灰色文本的形式显示,用户只要看到正确的内容就可以停止输入。
(3)实时得到结果。哪怕用户是输入一个字,结果也会立即出现。如果输入完毕,发现结果并不是你要找的时候,也只需要删除先前输入的字符,然后重新输入即可。
谷歌实时的强大功能让乔纳森非常兴奋,以至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谷歌实时推出的几天前,乔纳森才在管理会议上突然想到这件事——实时搜索会不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经过简单的谈论,乔纳森认为,由于搜索结果在用户输入搜索词的时候就能显示出来,这就影响了用户点击广告的概率。而且,参加会议的几个团队之前也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家只是专注于这项功能对用户带来的便利和发布计划的流程。
这件事让乔纳森诧异不已,他任职过无数大型的科技公司,还曾经担任过苹果公司的产品总监。根据他的经验,一家公司在批准一件产品研发之前,都会把财务分析作为重中之重。“产品的收益预期是多少?”“投资回报率高吗?”“多长时间才能回本?”这些都是研发之前高管们挂在嘴边的话。而在谷歌,一件为搜索引擎带来重大变化的新功能即将发布,竟然还没有人做过详细的财务分析,也没有人关注这项功能会不会盈利,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谷歌实时一定会给用户带来便利。此时,乔纳森明白了,发布才是最佳的决断。
实时搜索功能刚刚问世的时候,对谷歌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个月后,谷歌实时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乔纳森认为,谷歌实时所带来的用户口碑远远比损失的那点利润重要得多。不过,谷歌之前推出的很多新产品都对财务产生过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在2012年推出的知识图谱功能。这项功能可以让用户在看到搜索结果的同时,知道针对搜索结果所衍生出来的其他信息。比如我们搜索“居里夫人”,搜索结果页会出现居里夫人的生平信息以及其他网站的资料链接,而右边栏会显示知识图谱,也就是和居里夫人有关的人物、地标、建筑、电影等内容,而且还能够显示你所查询的实时信息。知识图谱是迈向下一代搜索业务的第一步,它根据用户的意图给出用户想要的结果。
知识功能无疑会对用户带来巨大的便利,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但它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占据了一大部分原本属于广告的右边栏,这对谷歌的广告收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2011年,谷歌搜索引擎团队就对搜索算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换代,新算法降低了部分网站的质量得分——原因很简单,团队不希望用户在点击链接的时候进入劣质的网站。因此,这项名为“熊猫”的算法影响了谷歌的很多广告网站,导致谷歌在一定时间内收益骤减。
即便谷歌做了许多外界所谓的“亏本”的买卖,但拉里·佩奇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赖比短暂的利益更加重要,要想让创新获得持续的成功,只能通过产品质量赢得顾客,别无他法。因此,我们的新产品战略就是聚焦用户,我们会始终为用户做正确的事情,我也相信我们的优秀团队会想办法从中获利。只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有坚持这样做的决心和毅力。”
早些年的时候,乔纳森曾经带着谢尔盖·布林对一个名叫“锁眼”的创业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该公司在地图图像3D呈现以及互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于是,乔纳森向布林提出了“在谷歌地图上融合这种技术,让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以3D建模的形式呈现”的设想。
谢尔盖·布林和乔纳森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当即决定收购这家公司。回到公司后,谢尔盖·布林将收购“锁眼”公司的计划报给了董事会,董事会对该公司的技术也非常感兴趣,批准了他的建议,只不过要他说出谷歌应如何利用这项技术获利。这个问题难倒了他,他压根就没想过利润的问题。最后,他对董事会表示:“我觉得这家公司的技术没有问题就可以,至于如何盈利,我们的产品负责人乔纳森先生是个行家,把这个问题交给他就行了。”
出于对谢尔盖·布林和乔纳森的信任,董事会最终同意了收购,八个月后,应用了“锁眼”公司技术的“谷歌地球”问世。这款程序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地理信息系统布置在了一个地球的3D模型上,用户们可以通过一个下载到电脑上的客户端软件,免费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卫星图片。这款程序提供下载后,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并被《PC 世界杂志》评为年度全球100种最佳新产品之一。
据统计,谷歌地球在短时间内就使谷歌盈利数百万美元。但是,谷歌地球一不打广告,二免费使用,甚至在发布之初连盈利也没有考虑过,那这部分创收是怎么来的呢?谷歌创意精英桑达尔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下载和安装谷歌地球的用户很可能会对谷歌工具栏感兴趣。”的确,谷歌工具栏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为用户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小功能,还能帮用户过滤恶意广告。更重要的是,谷歌工具栏自带搜索框,可以让用户在不登录谷歌网站的情况下使用谷歌搜索,这也大大增加了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
虽说谷歌工具栏有如此多的功能,但一直没有得到普及,用户的使用率并不高。谷歌地球发布后,恰恰增加了谷歌其他程序的知名度,不仅如此,技术人员只需要在谷歌地球的安装程序中镶嵌进谷歌工具栏就可以了。当然,谷歌工具栏的安装是有选择性的,并不会强制。也就是说,谷歌地球本身没有带来盈利,但它带来了谷歌工具栏的使用率激增,是谷歌工具栏带来的广告点击率为谷歌带来了利润。
谷歌地球成功后,乔纳森被要求在董事会上分享经验。当被问到他是如何预料到会有如此高的回报时,乔纳森支支吾吾,诚实地说:
“其实我也不知道,只是坚信,我们这样做是绝对正确的。”
聚焦用户、赢得用户信赖是盈利的先决条件,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用户不是客户——客户是花钱投放广告和购买我们产品销售权的公司,而用户是真正使用我们产品的人。这两个群体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矛盾,但如果两者有分歧,作为研发公司,首先应该以用户利益为重,这是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守的法则。
谷歌在有新创意或者新思路的时候,并不会考虑盈利因素,而是把精力聚焦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上。因为产品问世之前,过多的利益考虑会阻碍创新的思路,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丧失竞争力。相反,将利益放在研发之后,将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团队的心理压力,使研究人员能够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使新产品获得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