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谷歌独特的创新布局

互联网公司一直以来都以创新著称,而谷歌的创新速度和数量又令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惊叹不已。据说,谷歌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战略和技术,但谷歌的战略和技术是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的,很难说是战略决定了技术,还是技术决定了战略。但无论怎样,谷歌的技术和战略帮助谷歌成为了创新企业的一面旗帜。

谷歌创立之初的使命就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从信息和数据中受益”,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公司做的每件事几乎都是围绕着创新而来的。谷歌几乎每一天都会宣布一款新产品或者新思路,逐步实现对混乱数据和产品的整合。尽管其中大部分投资目前都未赢利,但谷歌的高层却一致认为:“市场普及率第一,收入放在第二位,只要建立起一个持续吸引眼球的业务,就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赚钱。”

在技术层面上,谷歌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打造了一个网络平台,专门用来进行创新工作,开发属于自己的专有技术,并邀请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企业进入,鼓励它们开发融合了谷歌功能元素的新型产品,采用推广和合作的方式让新服务和新技术得以普及。产品制造出来后,谷歌会利用该平台邀请用户进行测试或直接在平台上营销产品。自此,谷歌、创业企业、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带动下,生态系统的各个终端形成了稳定的良性循环。作为生态系统的研发者和控制者,谷歌能够自由操纵这个平台的发展,并从中获取最大的收益,不仅如此,谷歌还能够通过平台获悉其他公司的新产品的全部信息,对以后的收购或者自主研发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入驻该生态系统的某公司研发了一种新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但苦于没有资金,而谷歌拥有资金却不具备研发这种产品的技术。那么,谷歌完全可以采取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接手该公司的一部分业务,或者干脆转到自己旗下。

谷歌公司总部的大厅内刻着这么一句话: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更有人怀疑这是谷歌为了吸引求职者而制定出的“噱头”规定。其实,谷歌提到的20%的时间就是员工的创新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员工完全可以停止手头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小点子或者小主意。当然,这件工作之外的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创意或者对公司有益,睡觉或者逛街这种事情当然不会被允许。

谷歌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它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对科技创新非常感兴趣,并且立志于用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据说,谷歌的域名就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宿舍里注册的。时至今日,谷歌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万名员工、市值高达上千亿美元的全球搜索引擎巨头,其成功的秘诀还是因为佩奇和布林把创新写进了企业文化。

谷歌事业部总裁基勒德,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发言说:“谷歌的特别之处是公司创新氛围至今没有丝毫减弱,这对每一名员工都充满了吸引力,我想,这就是它与其他高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

毫无疑问,谷歌在今天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就是其独特的“创新”文化。谷歌的创新之路经常打破旧有的束缚,崇尚自由无拘束的工作空间。基勒德表示:“谷歌虽然不是新建企业,但公司刻意营造新建企业的气氛,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的自我创新意识。”

在谷歌,公司高管对员工的每一个新点子都持赞许态度,并鼓励他们继续钻研。谷歌没有自上而下的严密管理制度,也不像日式企业那样注重加班,因而谷歌的员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谷歌新闻就是这种创新制度造就的奇迹。

曾经有一名谷歌员工在工作时间突发奇想,提议公司整合所有的新闻资源,让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浏览多家网站的头条信息。公司很快采纳了他的提议,并开发和运营了这项新服务,效果非常好。据统计,这项服务每个月就能吸引710万用户浏览。同时,这项服务也促成了社区网站Orkut的出现。

拉里·佩奇表示:“如果每天面对的只是枯燥乏味的工作,被动地执行上司布置的工作,任谁也不会喜欢;一个人只有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谷歌的每一名员工都是传奇,中午和你一起吃饭的那个人或许发明了你目前正在使用的程序语言;你隔壁房间的同事或许为你的大学课程编写过教材;下班后陪你到公司后院打球的那个人或许开发过你的桌面浏览器。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也充分说明谷歌已经充分调动起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此外,公司还提供免费的班车和轮渡接送员工上下班,更为人性化的是,这些交通工具里都安装有空调和WiFi,方便员工在上下班的过程中娱乐或者工作。

谷歌在创新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数据的作用。很多人认为,创意的构思过程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但谷歌却不这么认为。谷歌对分析和数据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公司,目的就是减少盲目创新带来的损失。为此,谢尔盖·布林除了分析近年来谷歌创意的成功率之外,还提出一个创新分配模式——70/20/10。也就是说,无论基层员工或者高管,都应该把70%的精力用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例如搜索引擎业务;把20%的精力放在与核心业务相关联的创新业务上,例如谷歌新闻;最后10%的精力可以用在开发和当前公司业务毫不相关的“疯狂”创意。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创意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也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暂时搁置。例如,太空电梯、阿尔法狗。

一名谷歌高管曾经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并把它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项目。可惜的是,这件产品并没有市场,半年下来,公司因为这个项目亏损了数百万美元。正当这名高管准备辞职的时候,拉里·佩奇却对他说:“我很欣赏你的思路,也很高兴你犯了这个错误,因为我希望公司可以行动迅速,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不是谨小慎微,害怕失败而不敢做事。”由此可见,允许失败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

为了保持全球搜索引擎的霸主地位,谷歌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研发和创新不能局限于硅谷这个小地方,要在全球建立分布式的产品基地。如今,谷歌的研发基地已经遍布到地球几十个城市,其中包括日本的东京、澳大利亚的悉尼和中国的北京。其目的就是使创新精神遍及四面八方,让全世界最聪明的科学人才都汇聚于谷歌。

在谈到谷歌未来的发展蓝图时,两位创始人都没有做出肯定的回答。拉里·佩奇表示:“在谷歌,我们从来不为未来10年设下任何的愿景计划,因为计划总没有变化快,与其计划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更专注于发展自己的业务。对我们来说,大胆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

谢尔盖·布林则表示:“坦率地说,我们的MBA水平并不高,我们只是对未来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并为创造这样的一个美好世界注入活力。换言之,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称职’的领导者或员工,因为我们把20% 的工作时间都用在创新和改变世界上了。” Zq9Mii6RFsZy4TeL3yXwt/haF1EkWWqPqLMT86konsPDzpk1UQ7XbacPeef1BL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