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Google的创新DNA
——一种无情的基因

Google Talk是谷歌的即时通信工具,除了具有基本的聊天通信功能外,还加上了虚拟电话功能,界面清新大方,可直接链接谷歌的邮件功能,接收查看邮件。Google Talk只有898K,容量远远小于QQ和MSN,堪称简洁轻便。但在通信功能方面,Google talk丝毫不逊于MSN,它采用了与Skype同样的语音压缩技术,单论语音传输质量,Google Talk完爆MSN。而且,Google Talk还使用了MSN没有的离线留言功能。

就是这样一个功能强大、备受好评的软件,却在2015年2月16日被谷歌报停,软件原来的即时通信服务也被悉数转移到了Google Hangouts中。自此,这款曾经对抗微软Skype多年的IM产品,被正式送入了坟墓。Google Talk算是谷歌在IM领域的经典产品,它的退出引发了用户的无限怀念。很多网友不解,谷歌为什么放弃Google Talk这个好产品,去花大力气完善功能复杂的Hangouts?不过,不管这是战略转移还是单纯的服务整合,谷歌暂时告别即时通信领域,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了。

事实上,任何一个谷歌的资深用户,大多都习惯了谷歌产品一次次地消失。从三维角色互动服务Lively、GOOGLE GOOG-411语音自动识别搜索、在线字典、Aardvark搜索引擎、WEB安全、新闻阅读器Fast Flip和谷歌桌面到Google Listen、Google+、谷歌视频、iGoogle、Google Mini、Google Talk、google reader、QuickOffice和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谷歌一直在陆续地开发产品,然后淘汰产品。在被谷歌放弃的产品中,有被谷歌认为是“落伍”的产品,也有许多创新产品的新模型。

纵观谷歌淘汰或者新研发的产品,其中很多都是在其核心体系之外的,也就是说,很多产品都和谷歌的搜索引擎业务无关。这让我们联想到,谷歌很可能在应用哥德尔第一定律——任何内部自洽的体系,必是不完全的。任何一个体系,必是内部、外部的自洽,才能正常运转,一个内部自洽的体系,必定有漏洞。例如,牛顿曾经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巨大的轰动,甚至被定为了永恒的真理。后来爱因斯坦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相继出现。科学研究发现,牛顿力学适用于经典物理的宏观运动,但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遵循量子力学,且爱因斯坦的时空场弯曲理论彻底推翻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证明,牛顿定律也是有边界的。

这个“边界”,可以理解为谷歌的核心体系,而谷歌屡次涉足核心体系之外的项目,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边界”。谷歌的搜索引擎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实现了全网覆盖,其背后自然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价值体系来支撑搜索引擎地位的巩固甚至垄断,但这个价值体系决定了谷歌的核心体系,而核心体系之外的领域,恰恰就是谷歌的盲区。

最终,谷歌采取了“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做法,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涉足创新领域,可以不计成本地为了一个小“创意”而彻夜努力。而谷歌做这一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验证这个产品的可行性,然后扩大自己的边界,扫除一大部分盲区,实现由“万有引力”向“量子力学”的延伸。

以这次放弃的Google Talk为例,在2015—2016年,该软件的核心部件被不断过渡到Google Hangouts中。这是一个功能移植的过程,Google Talk的源代码会在Google Hangouts中得到重生,也就是说,Google Talk并没有完全被放弃,而是成为了谷歌新产品的“助推器”。

即便如此,谷歌的“扫盲”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Google Hangouts操作复杂,程序也比较臃肿,用户当初选择Google Talk是因为它简单轻巧,而不小心背离了用户初衷的Google Hangouts很可能会像当初的Google Plus那样,使用户转移不过来,导致创新失败。

其实,用户不容易转移的原因很明确,就是谷歌对旧产品的功能借用是片段性的,它是对新产品一部分功能的补足,但却不足以作为新产品的核心支撑。也就是说,用户需要适应一款带有“怀旧特色”的新产品,这就会造成一种新用户认为陈旧、老用户觉得不伦不类的情况,加上谷歌向来喜欢无缘无故终止服务,导致了用户对新产品没有安全感而不愿意轻易涉足。

这种状况谷歌当然会预料到,但上文提到过,谷歌的创新目的在于扩大边界,至于用户的数量问题,反而被谷歌放在了第二位。

到了现在,谷歌的“淘汰”计划越来越频繁,从以前的一年一次,变成了一个季度一次,以后还可能会达到一月一次。谷歌消失的产品虽然越来越多,但其产品矩阵却不断扩大,可以涉足的领域也逐渐增多,这些都证明谷歌在慢慢地冲出边界。无人驾驶汽车和谷歌眼镜都是这方面的例子,谷歌当初确实是“盲目”地涉足了这些非核心体系,但它凭借着技术和创新,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谷歌眼镜虽然暂时停止了服务,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却已经领到了政府颁发的车牌,即将步入量产阶段。

这些创新俨然已经成为了谷歌的新常态,它不是脑力和技术的比拼,而是一种勇气,一种壮士断腕的无情式创新。每一次的“淘汰”,都让谷歌的产品负责人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每一次的关停和终止服务,都代表着大批资金的流失,而且,不明就里的用户会认为谷歌是因为亏损才关停软件的,这使得大批用户对谷歌产品失去了依赖感和信任感。

其实谷歌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依靠淘汰自己不擅长的或者与自己理念不符的项目来腾出足够的时间,好集中精力,投入到新的创新项目或者更具前瞻性和深度意义的产品中。

谷歌的这种创新方式非常冒险,会消耗掉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不是一般的小团队或者小公司所能承担的。就像爱迪生实验灯丝时的办法一样,虽然疯狂,但却行之有效。不过,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创新探索的并不是只有谷歌一家公司,在中国,有很多志在千里的互联网公司也非常青睐于这种大胆创新、大胆放弃的模式。例如,2016年初,微信就上市了微信相框,这个专注于软件的团队也开始涉足电子相框领域,同该领域的爱国者、联想、三星、飞利浦等“大牌”展开了竞争。再如,小米和360都推出过米键和360智键,小米依靠手机起家,做手机配套硬件无可厚非,但谁能想到杀毒软件起家的360会打起智能手机配件的主意呢?

也许,我们现在理解了谷歌的创新DNA,它的创新模式虽然看似笨拙,实则意义深远。只不过,谷歌每一次的抛弃和淘汰都使人产生无限的伤感与怀念,怀念那曾经带给我们快乐的“过时”产品。谷歌的做法是残忍的,但确是创新不可不走的道路,谷歌所谓的“创新DNA”,其实是一种无情的基因。 Rq/bCXnCKXoU6RndOA4yMWdG8+d7r8r+qT6z6A8unPmeG7TFXHTzv9ujPjo7zs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