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闪击矛头

1941年6月5日,第2装甲集群专门召开了师以上军官的会议,古德里安明确地给各军、师级主官部署了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的进攻任务。

担任中路主攻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是三路对苏作战部队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一路,它又分成南、北两路:北路的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将从东普鲁士的苏瓦乌基地区发起进攻;南路的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群则从布列斯特地区实施突击,以40个师的兵力对明斯克(Minskaja)地区的苏军44个师实施向心突击。施韦彭堡将军指挥的第24摩托化军则处在第2装甲集群的右翼,第24摩托化军把斯鲁克(扎住“明斯克口袋”的口子)确定为初步的进攻目标。人们不得叹服这种赌徒般的胆略及突破性的闪击理念,因为这个目标距离边境有310千米之遥。

第3装甲师的任务是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以南展开进攻,撕开缺口之后则向里直插,在白俄罗斯的斯鲁克(Sluck)河对岸建立一个桥头堡,这是能产生“矛尖效应”的任务。50岁的莫德尔是17个装甲师中5位没有指挥过装甲师的“菜鸟”之一,所以人们或多或少地会投来疑虑的目光。冯·勒佩尔(von Loeper)少将指挥第10摩步师作为掩护部队紧随在第3装甲师后面跟进。

6月17日,第3装甲师进入攻击位置,其侦察部队已先行开始对地图中的苏联边境地区的桥梁进行实地勘察。古德里安也特意来到该师视察,对这支自己昔日曾服役过的部队,他有着一种很特殊的感情。希特勒也在关注着这支以“柏林熊”为名的装甲师。据说在1940年的某次与高级将领们的座谈会上,为了打消将军们对苏开战的疑虑,希特勒甚至专门提到了当时驻扎在柏林的第3装甲师,认为这是一只“饿虎”,可以“撕碎布尔什维克分子们的身体”。

在莫德尔的陪同下,古德里安甚至秘密抵达了苏联国境线的布格河一线视察敌情。通过望远镜,他们清晰地看到河对岸坚固的堡垒和工事里并没有进驻军队,那些毫无防备的苏军官兵们还在营房、驻地以排为单位随着军乐队的演奏进行训练,对即将降临的灾难全无觉察。

莫德尔并不看好对苏作战能够速胜,他私下曾谈到战争如果在春天开始,必须在圣诞节之前打败苏军,否则德国将会失败。一个叫斯塔汉贝格(Stahlberg)的装甲兵上尉说:“6月时就已经很清楚了,我们能想象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计划,每个士兵和指挥官都必须学会些简单的俄语,每个人都必须能看懂俄罗斯路标和地图。……但实际上,还不到两年,希特勒和斯大林曾隆重地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去年11月,希特勒和莫洛托夫不还在讨论如何瓜分英国的殖民地吗?”

莫德尔曾问第3步兵团一个叫默滕斯(Mertens)的中尉:“战争爆发的时候,你打算怎样告诉你的人?”中尉犹豫着没有回答,于是莫德尔提了个愚蠢的建议:“你只要告诉他们,对英国的战争需要食物,我们正在进入俄罗斯去夺取(这些资源)。”第6装甲团第4连的鲁德斯(Drews)回忆说,在和莫德尔有过一次谈话之后,他明显感觉到上级的意思是在战场上不想要战俘。

6月21日黄昏,德军的首批攻击部队悄悄地进入了出发阵地,他们把隐藏在谷仓或建筑物里的火炮推了出来,由马匹或半履带车牵引,向预设的出击阵地开拔。在“巴巴罗萨”行动中,以“闪电战”著称的德国陆军当时至少还用了60万匹骡马来牵引火炮和运输车,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摩托化,但他们已经集结到120个师。

汉斯·施密特(Hans-Jochen Schmidt)少尉的排也在黄昏时抵达了集结地域,他说:“每个人都领到了60发实弹,还有被装和步枪。士兵们都很紧张,整个晚上没有人睡觉。那些平常很好动的人也趴在那一动不动,等待着信号然后向上移动到攻击位置上去。”

第3装甲师早已打乱了正常编制,按照作战的需要进行了整编,分成4个战斗群,共装备有215辆坦克,包括58辆Ⅱ号、29辆37毫米口径火炮的Ⅲ号、81辆50毫米口径火炮的Ⅲ号、32辆75毫米口径火炮的Ⅳ号及15辆没有战斗力的指挥坦克(Bef-PZ)。天黑以后,他们从波兰的布列斯特(Brest)出发,沿着寇登(Koden)北面的道路向布列斯特-科布林的公路悄然挺进。

6月22日,星期天,凌晨3:00,第3装甲师第39工兵营3连的一支先遣队在莫尔霍夫(SeymourHoff)中尉的率领下,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线上发起了首轮攻击。他们利用黑夜的掩护,制服了4名哨兵,夺取了南布格(Iuzhnyi Bug)河上一座叫寇登的桥梁,并拆除了桥上安装的炸药,随后军官用野战电话向上级报告偷袭得手,第24摩托化军首席参谋奥托-赫尔曼·布吕克尔(OttoHer man n B rü c k er)中校把这条好消息一直传递到了总参谋长哈尔德那里。

3:15,德军的炮火准备拉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苏德战争的序幕,古德里安乘车来到他在布列斯特附近的指挥所,极目所见仍是一片漆黑。

3:30,德国空军派出的150架由顶尖的飞行员驾驶的飞机飞越荒无人烟的森林或沼泽地段,对苏联边境浅近及纵深地带的重要目标实施了空中打击;随后又出动868架飞机进行第二波次的打击,苏方停机坪上大量呈“完美阅兵队形”的飞机被摧毁在地面。在接下来的9个小时内,苏军至少有1200架飞机被击毁(德方的数据为1811架,其中1489架为地面目标),德军的损失据说只有10多架(数据来自于《哈尔德战争日记》)。边境地区的苏联空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现代化战争中丧失了制空权,地面战的胜负也将会毫无悬念地被提前确定下来。

一般的战史都认为,当4:15炮击停止后,率先大规模涉渡布格河的是德军第18装甲师的前卫部队,他们迅速冲垮了苏联边防军的防线,占领了桥头堡。可第3装甲师的捷报在4点以前就已经开始了:“3:25,克莱曼(kleemann)战斗群报告,没有遭遇敌人的抵抗。”“3:30,奥多尔希(Audörsch)战斗群报告,在他们的区域敌人无反应。”“3:50,第3步兵团已经超过了走在前面的装甲团。”

纳粹德国背信弃义,蓄谋已久,不宣而战地突然袭击。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战前错误地判断,未来德国的主攻方向会在乌克兰,因此苏军西部特别军区各集团军的基本兵力都配置在比亚威斯托克(Bialystok)突出部,东线的兵力部署是失衡的;而且,由于苏军一贯强调进攻,所以边境线及浅近纵深地区的苏军虽然有些增兵,但大多是以进攻态势驻防,而不是按纵深防御来部署工事;再加上遭到突袭之后,领导人提出了“向德国本土挺进”的错误口号,政工指挥员越权瞎指挥等等因素,加速了开战之初苏军的混乱与崩溃。

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快速通过占领的桥梁,然后又迅速突破了布格河防线,驱逐着那些毫无组织的散兵游勇。勤奋的工兵在河边立即开始架设浮桥,以便通过更多的军马。在此过程中,在河边待命的第3步兵旅里出现了各种各样荒诞不经的谣言。据马丁·西尔舍(Martin Hirschel)上等兵后来回忆说,传言包括“东线将不会发生大的战争”,“英国军队将和我们一道把苏军给包围起来”,从而“将世界从共产主义中解救出来”等等。古德里安在6:15接到报告:“无线电监听及审讯被俘人员得出的结论,敌人十分惊讶。正在尽力进攻,所有的部队都行进有序。”

8:40,莫德尔将军乘坐着一辆Sd.Kfz.232重型8轮装甲车随同施耐德·科斯塔斯克(Schneider-Kostalski)上尉指挥的第6装甲团第3装甲营、利奥波德·林纳尔茨(Leopold Linnarz)上校指挥的林纳尔茨战斗群、齐福格尔(Ziervogel) 上尉指挥的第1侦察营、考文·维尔斯比茨基(CorvinWiersbitzki)少校指挥的第3摩托车步枪营先后越过了布格河。但是这支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前进了几千米之后就难以动弹了,因为德军的军用地图不靠谱,跟现实的地貌并不一致,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那些标记为主干道的公路实际上只是沙质小道,坦克在上面无法通行。

而且,苏联的地貌迥异于西欧,正如布吕门特里特(Gunther Blumentritt)所描绘的那样:“大片的原始森林、宽广的沼泽地、松软的路面,还有根本无法承载坦克重量的桥梁……”即使是履带车辆,包括由SdKfz Sd.Kfz 232或SdKfz Sd.Kfz 222装甲车组成的摩托化步兵营都会举步维艰。因为长时间的夏季阵雨,那些未经修缮的东欧土质道路在和平时期可以通行,但现在,因坦克、炮车等重型车辆的超负荷碾压,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无法通行。莫德尔目睹了需要通过地区的“灾难性”路况,及预想之外的遍布的沼泽后,他有一个判断:必须有一个新的前进路线。于是他亲自给施韦彭堡将军打去电话,请求变更线路。逐级上报后,哈尔德对被森林地形阻挡表示怀疑,但认为无法避免。下午14:30,请求得到了批准。莫德尔命令组成莱温斯基(von Lewinski März)战斗群,由师侦察营、1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装甲营和2个反坦克炮连构成。然后,第3装甲师又开始向前推进了。但相比其他3个装甲师的推进来说,第3装甲师慢了很多,没能完成第一天应该推进的进度。

“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第一个苏维埃口袋—布列斯特形成了。”士兵们甚至没有时间吃饭,经历了一天的“战斗”之后,有的人已经觉得自己是个老兵了。6月22日临近午夜时,莫德尔命令第6装甲团必须在第2天推进到最远的距离,并要求全师在6月23日凌晨前尽快行动起来,力争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第三天4:30,第3装甲师的坦克群出现在布列斯特以东大约20千米的地方,莱温斯基战斗群遭遇了苏军的第22坦克师,这个坦克师实际上已经被德国空军给摧毁了,所剩无几的坦克又遭到第3装甲师的屠戮,战场上留下了197辆坦克残骸,不过大部分是T26之类的轻型坦克。

然后莫德尔亲自整队马不停蹄地奔着科布林(Kobryn)方向推进,那是苏军第4集团军的司令部所在地。莫德尔组成了一个流动的师指挥部跟随部队前进,有趣的是情报、后勤、人事、督察等各个部门都跟随在师长的左右。

已经被德军第18装甲师严重削弱的苏军第30坦克师残部在波格丹诺夫(Bogdanov)的指挥下又进行了顽强的狙击,迟滞了德军推进,以掩护第4集团军司令克洛伯科夫(A. A. Korobkov)的撤退。

24日8:15始,第3装甲师前进了48千米。14:45后,第3装甲师再次加速推进。15:30,第6装甲团第2装甲营逼近了斯凯纳(Shchara)河畔的斯洛尼姆(Sonim)。河床虽然只有约15米宽,但桥梁已被摧毁,沼泽地形和断裂的桥梁都没有办法绕过。苏军要阻挡德军坦克的推进难度并不大,因为只剩下很少的几条道路可供坦克行驶。

第3装甲师被迫停止了前进。随军行动的莫德尔乘坐着指挥车来到前沿了解情况。因为指挥车的军用电台故障、烟火干扰视野及道路阻塞等等原因,无法了解到最前沿的情况,性急的莫德尔按捺不住了,他跳下指挥车,朝着前沿阵地奔去。就在莫德尔离开指挥车后的一瞬间,一枚炮弹直接命中了那辆指挥车,指挥车被炸成碎片,车内的4名军官全部阵亡,莫德尔就这样侥幸地逃过一劫。在那个下午,第3装甲师又推进了18千米。

19:00,莫德尔遇到了军长施韦彭堡将军。听完汇报后,施韦彭堡命令莫德尔必须在当日内尽一切可能在斯凯纳河上建立一个桥头堡。于是,19:30,第3装甲师又一次向前推进了30千米。到这一天结束时,第3装甲师由第3侦察营的摩托车、卡车及第6装甲团第3装甲营的坦克等重型武器组成的战斗群如愿以偿地在斯凯纳河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

24日夜,第3装甲师终于停了下来,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算起,他们已经深入到苏联境内165千米,走完了初步目标的一半路程。

25日,第3装甲师主力冲过了斯凯纳河,莫德尔乘坐的那辆Ⅲ号坦克在战斗中受损,被迫撤出了战斗,而莫德尔本人则毫发无伤。26日,当第3装甲师推进至施特纳德茨附近时,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边缘地带又一次迟滞了全师的推进速度。此前军部要求该师在下午之前必须行进80千米,但目前他们只走完了不到1/4的路程。

15:00,军部命令第3装甲师停止前进,原地待命,但很快新命令又传来了—全师先向北绕过沼泽,再向东高速挺进。于是,第3装甲师的官兵先回头向西行军,然后再沿着沼泽地附近的科布林-别廖扎-巴拉诺维奇公路继续向东北方推进,越过巴拉诺维奇后再向东,这样,他们就脱离了第24摩托化军的纵队,在莫吉廖夫(Mogilev)和罗高寿(Rogachev)之间,寻找着突破第聂伯(Dnepr)河的缺口,目标直指斯卢茨克(Slutsk),而它的部分兵力则还要协助第18装甲师攻打巴拉诺维奇。

斯卢茨克的苏军也是奥博林(Oborin)少将第14机械化军一部,兵力早已经消耗殆尽,莫德尔打算从该城的右翼绕过。在苏联境内,一些城镇的名称相同并不罕见,在列宁格勒方向也有一个叫“斯卢茨克”的城市,后来同样成了苏德双方争夺的焦点。此处的斯卢茨克虽说只是个小城,但就在明斯克正南方,距离博布鲁伊斯克也不算远,第3装甲师的行动意味德军在态势上将迂回包围还在边境线附近抵抗的大批苏军,只要再向前一步,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也将落入德军的包围圈(此时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已经迂回到了明斯克的东北方),所以苏军的抵抗很顽强。26日下午,莫德尔汇报说在所突破的方向(南翼)上受阻,但是不久,斯卢茨克还是被他拿了下来,这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占领。

就整条战线而言,到处都是可以供德军装甲师长驱直入的突破口,个别地段发生的激烈战斗只是吸引到了苏军机动部队,1941年的苏军步兵部队的手中还缺乏有效对付装甲集群的武器,也欠缺抗击坦克冲锋的经验,再加上仓促集结,缺少可以依托的坚固阵地,结果被德军坦克冲垮的部队单位比比皆是,即便少数苏军英勇的炮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除了给德军造成一些损失之外,于整个大局是毫无裨益的。

然后,莫德尔继续向东进攻,他还留下4辆坦克及一部分军队来策应巴拉诺维奇以北到明斯克之间的这一区域,当然他的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27日11:00,施韦彭堡在给莫德尔的无线电中重申了维持向莫斯科方向前进步伐的战略意义,要求第3装甲师快速向第聂伯河(Десныи)方向挺进。于是,莫德尔亲自指挥部队向前挺进。在通往博布鲁伊斯克(Bobruisk)道路的丛林地区,第3装甲师遭到苏军的伏击,这是来自苏军第4集团军的部队。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的苏军中不乏英勇、老练的战士,他们一直等到第3装甲师的行军纵队非常接近了才猛烈开火。这样,在步枪、机枪极近距离的猝然扫射之下,德军成片地被撂倒,车辆则被摧毁,死伤惨重。

在突袭之下,莫德尔亡命徒般的性格就彰显了出来,他不畏矢石,挺立在那辆敞篷的指挥车上,大声地号召那些乱作一团的德国士兵就地还击。一番交火之后,第3装甲师凭借装甲车、火炮、坦克的联合火力及相比之下更加训练有素的步兵,最终把设伏的苏军步兵打散。这一事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第3装甲师的士兵掩埋好阵亡的同伴,认真地吸取了教训,开始思考快速挺进时的防御问题,因为没有人愿意在日后的作战中再出现这一事件的后续。

莫德尔命令第6装甲团第1装甲营火速赶到现场,加入重组的装甲纵队中以加强火力。新组成的战斗群坦克与轮式车辆混合编队,保持车距l00米左右。16:00,第3装甲师重新出发了,但是德军官兵们都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行军速度较前已有所放缓。

得到第3装甲师的捷报,古德里安非常高兴,他用无线电和施韦彭堡将军直接通话,对第3装甲师的表现大加赞扬,许诺为之请功。

闻讯之后,莫德尔倍受鼓舞,当即督促疲惫的部下朝下一个目标博布鲁伊斯克前进。第394步兵团率先出发。博布鲁伊斯克(Babruisk)位于白俄罗斯中部莫吉廖夫州别列津纳(Beresina)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在苏联西部边境地区也算得上是一座军事要塞了。1812年时,俄军曾凭借此城成功抗击了拿破仑的大军长达4个月的进攻。在古德里安的计划中,同北面的第3装甲集群收拢包围圈并攻占明斯克的任务被交给了第46、第47摩托化军,第24摩托化军的目标是拿下博布鲁伊斯克后向莫吉廖夫(Mogilew)地区挺进。

苏联西方面军的司令员是巴甫洛夫大将,他于1897年4月11日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在在伏龙芝军校骑兵科学习。而后参加了西班牙内战,指挥一个坦克旅,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负责苏联装甲兵管理,又参加苏芬战争,任军团司令。1941年晋升大将,作战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苏德开战之后,巴甫洛夫坐在第13集团军司令部里,与部下失去联系,在撤退胜过死撑的现实面前,他却优柔寡断,贻误战机,对战事失利负有一定责任。

6月29日,巴甫洛夫下达的撤退命令为时已晚,苏联西方面军主力第3、第10集团军大部,两翼的第4、第11集团军一部以及第13集团军大部,总计22个步兵师、7个坦克师以及6个机械化旅约40万人被德军围在了明斯克以东的2个包围圈内。德军在攻占明斯克之后,能迅速地调集25个师来形成围歼之势,不能不说是指挥官的问题。

尽管第3装甲师的官兵已经连续8天不眠不休地作战,但莫德尔仍然在敦促他们前进。把那些挡路的法国造、捷克造报废军车从路面上推开,为继续前行扫清障碍,不过,该师下属装甲营的坦克数量已经下降到惊人的地步了。

第3装甲师朝博布鲁伊斯克方向挺进,让即将离职的巴甫洛夫很是不安,虽然此时西部军区协调、调动自己的部队已非常困难,但意识到博布鲁伊斯克的危险时,巴甫洛夫在电话中要求:“敌人的装甲突破预计会在博布鲁伊斯克方向,要求所有的空军对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实施突击。”哈尔德也在这一天的日记中长篇大论地谈论向博布鲁伊斯克推进的意义,认为第3装甲师“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将会“铸成大错”。

6月30日这一天德军宣称共击落200架苏军飞机,其中在第3装甲师的上空就击落20架左右。苏军方面,接替巴甫洛夫的是来自远东地区的红旗独立第1集团军司令叶廖缅科(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еменко)中将。随后,斯大林又进行了更多的人事调整,铁木辛哥(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被扶正,叶廖缅科改任为副司令员。不管是谁来当司令员,对博布鲁伊斯克方向都不敢大意,于是,接下来的两天,地面的军事行动反而比较平静。

7月2日凌晨,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冒着猛烈的空袭,推进到了博布鲁伊斯克城外,随即展开强渡别列津纳河的攻势。德军挑选的渡河地点是河流的狭窄之处,在这里,别列津纳河看上去只是条数米宽的水沟,但河对岸的苏军火力相当猛烈,苏军主力都被吸引到了这个方向上。

第39工兵营在弗里茨·贝格(Fritz Beigel)少校的指挥下尝试渡河,结果人员伤亡惨重,部队停滞不前。莫德尔及时派出了1个连的援兵,获得增援的贝格少校将所有的机枪集中起来攻击苏军火力点,密集的弹雨终于压制住了守军的火力,步兵和工兵则趁机攻上了对岸,用炸药炸掉了苏军的河岸工事,然后冲进博布鲁伊斯克城内。

古城的建筑在战火中熊熊燃烧,据苏联方面记载,党卫军特别行动队后来在此城屠杀了2万犹太人。据史学家们调查,莫德尔和第3装甲师没有参与1941年夏、秋季的大屠杀。

当天日落之前,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马不停蹄地挺进到第聂伯河畔的罗加乔夫(Rogachev)城下。7月3日的整个白天,第3装甲师在罗加乔夫城郊与苏军装甲部队展开激战。黄昏时分,苏军40辆新型的T-34坦克突然在战场上出现,打了德军个措手不及。其实,哈尔德的战争日记中6月25日就已经提到这种武器。德军步兵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T-34的正面装甲,这个王牌师的士兵首次在战场上惊慌失措地溃退了。

摩步旅的安格恩(Günther Angern)少校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摄下了这些钢铁怪兽的照片,把它们摆到莫德尔的面前。莫德尔对苏军新型坦克的出现难以置信,因为战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尽管开战后卡尔·冯·维贝尔(Karl Ritter von Weber)将军的第17装甲师已经在鲍里索夫遭遇了T-34危机,但情报并没有及时传达到第3装甲师。于是,忧心忡忡的莫德尔搭乘着1辆Ⅲ号坦克来到正在激战中的最前沿,通过望远镜亲眼看见T-34坦克刀枪不入,如入无人之境般地冲杀……他当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并给古德里安打去电话,请求用第4航空队的轰炸机来摧毁这些“打不烂”的苏联坦克。实际上,这只是苏军阻击德军向斯摩棱斯克挺进的开始。

第6装甲团某坦克排的霍斯特·佐贝尔(Horst Zobel)少尉所部已经连续奔波了12天,走了600千米,其中许多是因为走错了路,或者绕过河流走了冤枉路。他们有时一连24小时都坐在坦克里,包括吃喝拉撒和睡觉,平均每天要跑约50千米的路。无论职务高低都没有特殊待遇。佐贝尔少尉认为驾驶员特别需要休息。

克利曼、奥多尔希两个战斗群的指挥官都在请求暂停进攻,认为至少需要24小时的休息时间来重组人马、补充弹药等。莫德尔对他们的意见不予理睬。于是,奥多尔希中校派出一个营长去恳求,可能是想下级军官更容易打动历来对士兵很有亲和力的莫德尔。汉斯·克拉森博格(Hans Kratzenberg)少校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在一个无名的十字路口,师部在移动的指挥车上,旁边围着一群参谋。莫德尔听说过克拉森博格的名字,也同意他的理由:“克拉森博格,你说得完全正确!”但随后他解释了为什么要全师继续前进的理由。“耽搁一分钟,我们可能就会失去战机,付出巨大的损失。而那是我们所承担不起的。”莫德尔说,“我们现在必须推进,不顾一切。赶紧解决那些技术问题,(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了。”

◎ 在一个移动指挥部里

◎ 1941年夏天

◎ 1941年6月22日,第3装甲师控制了南布格河上的桥梁。

◎ 1941年6月22日,德军正在越过苏德边境线。

◎ 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

◎ 莫德尔在“巴巴罗萨”行动中

◎ 1941年6月22日

◎ 1941年

◎ 第3摩步旅旅长乌尔里希·克利曼少将

◎ 1941年

◎ 1941年6月,第3装甲师师长莫德尔中将在俄罗斯前线留影。 o/9R52SrXEFL+Kfee+Y+U9Xf/6Yr7B965fdf6ze3il+J0FOTEHmTSscfTMBOS7U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