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狮心兄弟——理查一世和约翰治下的金雀花王朝

凭借英吉利海峡的天堑以及埃莉诺这个“人质”,亨利二世和几个不孝子打打停停折腾了十余年。亨利二世虽然不以武略见长,但运气着实不错。在他的诸多敌人中,最具威胁的莫过于人称“粗鲁王”的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骁勇善战,临阵之际高喊一声“有胆来战”便带头冲锋。由其率领的苏格兰军队加入战团后很快便攻占了金雀花王朝的北方重镇纽卡斯尔(Newcastle)。亨利二世无奈之下一度想割地求和。但“粗鲁王”威廉却拒绝和谈执意进军,结果在战场上遭伏被俘。

面对沦为了阶下囚的对手,亨利二世自然不会客气,不仅敲了“粗鲁王”威廉一大笔赎金,还逼迫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法莱斯条约》。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粗鲁王”威廉都忙于镇压苏格兰北部的反对派,金雀花王朝北部的威胁暂时算是解除了。

从法理上来讲,“幼王”亨利已经是英格兰的合法君主,如其坚持造反,亨利二世的政治地位可谓岌岌可危。但“幼王”亨利并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在得知苏格兰人兵败的消息后,他选择了与自己老爹和谈。亨利·安茹以每年多给点零花钱的方法便成功安抚了他,但父子从此形同路人。

1183年,“幼王”亨利洗劫了一所修道院后死于痢疾。临终时,“幼王”亨利请求再与自己的父亲见一面,但亨利二世认为是他这个不孝子在耍花招,拒绝了。6月11日,年仅28岁的“幼王”亨利去世,手中始终紧攥着父亲给他的一枚戒指,据说那是亨利二世原谅他的象征。这个噩耗让亨利二世不无动情地说:“他让我费了很多心,但我宁可他活着让我费更多的心。”

“幼王”亨利去世后不久,亨利二世的三儿子——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Geoffrey II,Duke of Brittany,1158—1186年)也死于法王腓力二世的宫廷。由于生前经常劫掠修道院和教堂来筹集军费,因此隶属于教会的编年史作者对他的评价极其刻薄,认为“(他)在任何事中都是伪君子,是一个欺骗者和伪善者”。对金雀花王朝而言,若弗鲁瓦也算是乱世祸首,因为他常年居住在巴黎与腓力二世狼狈为奸,并不断怂恿自己的兄弟与父亲作对。但客观来说,金雀花王朝从未合法拥有过布列塔尼,若弗鲁瓦的政治地位来自于“倒插门”迎娶了布列塔尼女公爵康斯坦丝(Constance,Duchess of Brittany,1161—1201年)。从这个角度看,若弗鲁瓦站在腓力二世的立场反对自己父亲,也算是忠于王事。难怪他死后,腓力表现得异常悲痛,甚至上演了一出意图跳进棺材的行为艺术。

连续失去了两位王子后,阿基坦公爵理查成了金雀花王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亨利二世看来,困扰自己多年的幼子约翰的封地问题似乎可以解决了。但身为阿基坦公爵的理查却无心和自己的弟弟分享家产,于是父子再度刀兵相见。就在亨利二世被难缠的家庭问题搞得一病不起之际,又传来了幼子约翰投靠哥哥理查与自己作对的消息。

本就病入膏肓的亨利二世干脆放弃治疗并开始绝食,只求速死。1189年7月6日,这位金雀花王朝的奠基人含恨而终。据说在临死前,亨利二世命画匠作了一幅画挂在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的大厅上,画的内容是四只小鹰和一只老鹰互相撕咬,其中最小的鹰停在老鹰的肩膀上,利嘴正在啄老鹰的眼睛。这幅画表达了亨利对自己几个儿子反叛的事情失望和痛心。不久,理查在英格兰继承王位,史称理查一世。

亨利二世的人生通过一场惊世骇俗的联姻走向了巅峰,却在一幕幕人伦尽丧的悲剧中落幕。世人对其家庭生活津津乐道,大多却忽视了他的治国才能。事实上,他对英国历史的贡献不仅仅是金雀花王朝的辽阔疆土,他倡导的司法改革确立了地方—中央法庭的二审裁定体制,以陪审团的意见取代原先荒谬的“神裁法”,使他成了西方法律之父。

◎ 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神裁法”是决斗

作为亨利二世最为疼爱的幼子,“无地王”约翰在最后关头对父亲的背叛令人不齿。但从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约翰此举也算高明:在亨利二世的有生之年,自己不可能消灭理查及背后支持他的法王腓力二世,与其最终沦为亨利二世的陪葬品,不如趁早改换门庭。正式登基后的理查也没有亏待弟弟,虽然名义上约翰只是摩坦伯爵,但是通过迎娶格洛斯特女伯爵伊莎贝尔(Isabella,Countess of Gloucester,1173—1217年),约翰在英格兰地区还是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和采邑。不过,理查一世同时也要求约翰三年之内不前往英格兰。

理查一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他正在积极筹措十字军东征。多年来与父亲兄弟之间的争斗,令他早已习惯了戎马生涯。在他眼中与其耗费时日去治国理政,不如纵马驰骋来得逍遥快活。何况对金雀花王朝而言,通往耶路撒冷的路途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法王路易七世已经证明可经海路抵达耶路撒冷。1190年7月,理查一世率领由英、法两国骑士组成的联军在马赛港上船,乘坐从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租用的船只,开启了穿越地中海波涛的征途。

◎ 理查一世的妹夫古列尔莫二世

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一次性完成这样的远航自然是不可能的,而理查一世的妹妹琼纳(Joan of England,Queen of Sicily,1165—1199年)此前恰好嫁给了西西里国王古列尔莫二世(Guglielmo II,1153—1189年),因此位于亚平宁半岛南部的西西里便成为了英、法联军的中转站。不过,理查一世抵达西西里时,他的妹夫古列尔莫二世已然驾崩,这座岛屿的实权掌握在一个名为坦克蒙德(Tancredi,1139—1194年)的军阀手中。在得知自己的妹妹被坦克蒙德监禁于牢房后,理查一世率领十字军攻破了西西里的首府墨西拿(Messina)。理查一世虽然救出了妹妹,却无力维持对西西里的长期占领。于是1191年4月,理查一世放弃西西里,夺取了原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塞浦路斯岛(Cyprus)。

塞浦路斯扼守着东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可谓是十字军理想的前进基地。但在这座岛上,理查一世与纳瓦拉王国公主贝伦加丽亚(Berengaria of Navarre,1165—1230年)的亲密举动,令他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政治蜜月期宣告终结。表面上看,腓力二世的愤怒缘于理查一世与他的妹妹有婚约在先,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理查一世这桩婚事背后的政治算计。纳瓦拉王国位于法国南部,与阿基坦公国接壤。理查一世与其公主成婚后,金雀花王朝将解除南部的后顾之忧,形成对巴黎的合围之势。同时,以筹备和举行婚礼为借口,理查一世大大放慢了进军的脚步。任由法国人在耶路撒冷北部登陆后,慢慢围攻要塞阿卡(Acre)。

早在英、法联军抵达之前,十字军已经对阿卡展开了长达一个冬季的围困。期间战斗减员和各种瘟疫、热病夺走了诸多贵族、骑士的生命。法国军队的抵达也没令局势有太大的好转,毕竟腓力二世麾下只有650名骑士和1300名步兵。

1191年6月8日,坐拥4000名骑兵、4000名步兵的理查一世终于抵达了阿卡前线。以生力军姿态投入战斗的英国十字军虽然最终攻占了阿卡,但理查一世这种摘桃子的做法不免令友军侧目。战斗中,理查一世将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军旗从阿卡城头拔下的举动更令双方形同水火。

攻占阿卡不过是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的起点,但各路人马却在此时展开关于未来光复圣地后的国王人选问题的争论。一番唇枪舌剑后,原本就对理查一世满腹牢骚的腓力二世率军离开。独自面对周边虎视眈眈的穆斯林大军,理查一世只能命令麾下的十字军沿着海岸行军,与自己的舰队平行,以便部队补给不出问题。同时,他还严令士兵绝对不可以打乱队形去追击敌人,以免落入萨拉丁布下的圈套。

理查一世的谨慎小心最终为其赢得了阿尔苏夫战役(Battle of Arsuf)的辉煌胜利。借助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的帮助,理查一世击退了萨拉丁麾下穆斯林大军的围攻,并宣称阵斩对手7000人以上,己方的损失仅为对手的十分之一。但随着萨拉丁在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上实行“焦土政策”,理查一世及其麾下的十字军最终败给了饥饿和酷热。在两次组织对耶路撒冷的远征均无功而返后,理查一世选择与萨拉丁媾和。由于双方此前均屠杀过大批战俘,且均认为自己胜利在望,因此最终达成的停火协议,不仅未能进一步推高理查一世和萨拉丁的声望,反而令两人成了众矢之的。

◎ 向耶路撒冷进军的理查一世

◎ 耶路撒冷周边的沙漠令十字军苦不堪言

1192年秋,理查一世假扮成商人回国,但还是在维也纳附近被识破,成了利奥波德五世(Leopold V the Virtuous,1157—1194年)的俘虏,被囚禁在杜伦施坦(Durnstein)的城堡。萨拉丁则在1193年死于黄热病。由于他的子嗣们因继承权陷入分裂,穆斯林相对统一的状态再度被打破。

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耶路撒冷与萨拉丁兵戎相见的传奇事迹令理查一世在欧洲享有盛誉,甚至一度成为骑士精神的代名词。但事实上,理查一生虽然颇多辉煌,但以执政者和统帅的标准来衡量却只能算不及格。在亨利·安茹的统治下,王朝一度欣欣向荣,以至于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只能龟缩于以巴黎和奥尔良为中心的“法兰西岛”。但由于“狮心王”理查对自己父亲的战争以及耗资巨大的十字军远征,金雀花王朝的经济陷入了破产边缘。

为了筹措战争费用,理查一世在英格兰卖官鬻爵,包括主教职位。他还出售城堡和村庄,甚至公然宣布只要有适当买主,他愿将伦敦卖掉。随着理查一世被俘,一心想要取代哥哥的约翰更与腓力二世狼狈为奸,不仅在英格兰发动叛乱,还出资要求神圣罗马帝国将自己的哥哥关押到天荒地老。

在付出相当于安茹王室两年收入的巨额赎金后,“狮心王”理查终于重获自由。但他显然没有从这场牢狱之灾中吸取任何教训,他原谅了居心叵测的弟弟约翰,并全力投入对腓力二世的复仇之战。为防御法军对诺曼底的进攻,从1196年开始,理查一世不惜巨资在塞纳河上修建雄伟险峻的盖亚尔城堡,但巨大的营造费用激起了伦敦人民的抗税暴动。

◎ 盖亚尔城堡遗址

1199年,在岳父纳瓦拉国王桑乔六世(Sancho VI of Navarre,1132—1194年)等亲戚的帮助下,理查一世几乎将腓力二世逼入绝境,但巨大的军费压力令金雀花王朝不堪重负。理查一世只好与腓力二世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停战协议。据说此后,为了军费争夺一处宝藏,理查一世在攻打一个城堡时不幸中箭身亡。

理查一世身后无子,因此围绕王位继承权的纷争再起。约翰继承了王位,但此前理查一世曾立早逝的三哥若弗鲁瓦的遗腹子亚瑟为储君。大部分英格兰和诺曼贵族根据诺曼底的继承法支持“无地王”约翰,而布列塔尼、曼恩和安茹的贵族则根据安茹的继承法支持亚瑟。在英格兰深陷继承权争夺的时候,腓力二世展开了空前的攻势。草草继位的约翰深陷内忧外患的漩涡,自然无力抵抗。至1214年,金雀花王朝先后丢失了龙兴之地:安茹和诺曼底。在欧洲大陆,约翰只剩下母亲的嫁妆——阿基坦公国在苦苦支撑。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约翰虽然击败了亚瑟,但对外战争的失败很快便引发了一系列的内部矛盾。面对来势汹汹的叛乱诸侯和教会势力,“无地王”约翰只能委托与自己关系复杂的大主教郎顿(Stephen Langton,1150—1228年)出面调停。1215年6月15日,在温莎城堡附近的一片草坪上,约翰与叛军首领签署了一个包含61项条款的改革方案。这次会谈的纪要在几天后被整理成了著名的法令——《大宪章》 (Magna Carta)

◎ “狮心王”理查的雕像

◎ “无地王”约翰签署《大宪章》

客观来说,《大宪章》只是“无地王”约翰与叛军之间妥协的产物,它并未真正推动金雀花王朝的改革。《大宪章》墨迹未干,敌对的双方便再度兵戎相见,史称“第一次男爵战争”。“无地王”约翰虽然被史学家揶揄为“软剑”,但在被逼到墙角后,他也全力迎战。1216年10月,四面受敌的约翰因痢疾死于纽瓦克城堡。在岁月的涂抹下,《大宪章》和“无地王”约翰逐渐面目全非,前者在两百多年后成了英式民主的滥觞,后者则成为英国神话故事中“狼人”的始祖。 IZaP8MW8GD3pEma31Rz4la/SVRYmRpit/Cu1KNzdaVRs6BgrKogWgR4mzJPj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