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越的布局

1954年,随着抗法战争的结束,以17°临时分界线划分的南北两越逐渐形成。北部以河内为中心,形成了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南部以西贡为中心,形成了越南共和国。

这种南北分裂的状态对立志统一的北越来说,一直如鲠在喉。当然,南方中央局的人也是如此。因此,从《日内瓦协议》签署的第一天开始,越南劳动党就大力布置精干人员在南方潜伏下来,以图大计。

按照越南劳动党中央的指示和决策,黎笋和阮威程两人从河内南下,以向南方党政军干部传达《日内瓦协议》和集结部队北撤为由,返回越南南方。阮威程去第5联区,黎笋去南部平原,和阮真(后任越南人民军第2步兵师师长)、黎德寿一起协商成立南方司令部,在表面维持和平、展开政治斗争的情况下,随时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

黎笋和阮威程在指示各联区部队集结兵力准备北撤的同时,也秘密布置潜伏力量并组织当地的政治斗争。1954年8月18日,广治省越军主力部队约6000人先在福蒙集结,然后越过17°临时分界线进入越南北方。承天省主力部队第269团也在8月26日越过边海河的贤良桥 ,撤进越南北方集结。

相对广治承天地区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第5联区沿海平原各省主力部队的撤退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第5联区,越军主力部队众多,既有老部队第108团(团长是著名的段奎少校,20世纪90年代出任越南国防部部长,是越军抗法战争中的南方名将之一)、803团,也有平定省120团、安溪大捷王牌部队第96团(团长是著名的阮明洲少校)、98团等等。由于安溪大捷成功吃掉了法军的第100机动团(前身是著名的法军联合国军朝鲜团),法军对第5联区的各个主力团怀恨在心,故意不给这些部队提供车辆和舟船,在越军北撤过程中使绊子,刁难越军,致使第5联区各主力团往平定省首府归仁的集结行动异常缓慢。按照规定,越军要在《日内瓦协议》签署后300天内撤出南方,法军同时也要撤出越南北方,双方以17°线为界脱离接触。不过越军最终还是完成了北撤行动。

在南部平原的第7联区(东部联省)、第8联区(中部联省)和第9联区(西部联省),部队也相继完成集结,乘船北撤。部队北撤的同时,越南劳动党中央加紧进行潜伏部署。

首先积极部署的是第5联区。1955年3月底,第5联区区委和常务班在阮威程支持下召开会议,除了传达《日内瓦协议》精神外,还重点对越南南方的政治形势发展进行了分析。第5联区与会干部普遍认为,越南南方新成立的吴庭艳政权并非真正的和平爱好者,在越南人民军南方部队北撤过程中,吴庭艳政权就进行了多次残杀,杀害了不少留在南方的越南劳动党党员,但此时的行动还是零星而非有组织的。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第5联区区委认为“越南革命是不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有了这个判断,加上越南劳动党中央的指示,阮威程指导第5联区布置潜伏力量:联省(即第5联区)省委留下3~5人,省委留下5~7人,县委留下3~5人,党支部在农村的每个支部保留3~5名党员。至于党支部人数,可以根据党员们的实际生活情形,允许灵活变动。

根据统计,截至1955年5月,第5联区从联省省委(区委)到各乡的党支部主要委员(不含游动党员)共有3603人,还有170名交通员。具体分布是:广南省506人,广义省396人,平定省451人,富安省254人,平顺省259人。为了加强领导,越南劳动党中央特地委派陈良 和武志公 )两人分别担任第5联区的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利用越法两军集结的混乱,武志公以宣传停战协定为借口,带机关干部从河内直接飞赴平定省归仁;陈良坐船抵达归仁,抢在《日内瓦协议》撤军结束日(协议签订后第300天)进入了南方,完成了第5联区党政机关首脑的再次组建工作。

在南部平原,黎笋主持召开了秘密会议,黎德寿、范雄、阮经等与会。在会上,黎笋宣布解散抗法时期公开活动的南方局,转而秘密成立南方枢委 ,抗美时期南方中央局的前身),由黎笋、范友老、阮文荣(Nguyễn Văn Vinh)、黎全首 、潘文登枢委委员,黎笋任南方枢委书记。南部平原的第7、第8和第9联区分别改为 军区)。东部联省由陈文德担任联省书记,中部联省由阮文慕担任联省书记,西部联省由范太阳担任联省书记,武文杰(Võ Văn Kiê)担任联省副书记,西贡—堤岸区委由阮文灵担任书记。各联省书记同时也主管军事。为了防范吴庭艳可能发起的对根据地的“围剿”,南方还潜伏了许多军事干部。比如抗法战争期间在南部平原首创地道战的名将,先后担任过边葛县队长、第12支队队长和第312中团团长的林国登此时化名为阮文属,由胡志明亲自点将,继续留在南方领导军事斗争。

除了留下精锐干部,黎笋还考虑到吴庭艳可能不会践行“民族和解”策略,且很可能会镇压南方劳动党留下的干部,破坏各地党政机关,若果真如此,他们则需要进行武力对抗。黎笋遂命令南部平原(第7、第8和第9联区)的大部分县队、乡队和主力、地方部队伤员留下来,主力部队和暴露的地方部队北撤转移。不过,为了留下部分战斗骨干,各省对黎笋指示的执行情况各有不同。在薄寮省,越军特地从北撤的307营和410营抽调了200名干部和战士留下来潜伏,作为未来重建部队的战斗骨干和游击队骨干。

要准备武装斗争,光靠潜伏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埋武器。按照南方枢委书记黎笋的指示,南部平原各省在部队北撤时纷纷埋枪。有的省份埋枪少,比如永隆省埋枪120支,茶永省埋枪340支;有的省份埋枪较多,比如美荻省埋藏了装备1个营的枪支,迪石省与河仙省埋藏了1000条步枪,足以装备8个步兵连和部分县的乡村游击队,槟知省和防定省的埋枪数量达到足以装备1个团又1个连的程度,执行黎笋指示最坚决的是薄寮省,埋藏了2000条枪支。总的来说,在南部枢委直属的3个联省中,西部联省潜伏的军事干部、战斗骨干和埋藏武器数量都比东部联省要多很多,这给未来战争中第9军区能迅速在乌明森林扎根打下了极为良好的基础。

不过,《日内瓦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南方抗法斗争的结束,越南劳动党在南方虽然潜伏了不少军事干部、战斗骨干,并埋藏了大量的枪支,可武装斗争毕竟不能公开化,否则就要承担“挑起冲突”的罪名。这个压力使越南劳动党在南方部队北撤集结后决定在南方采取政治斗争,力求控制民心,争取在可能进行的普选中获胜,也就是所谓的依靠选举和平夺权。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黎笋进行了南部平原劳动党政治力量的布置工作。按照他的指示,南部平原各省省委执行班的干部安排全部由南方枢委指定,然后各省省委又对县委委员进行安排,县委安排各乡支委等。黎笋要求,从省委到县委和支委各执行班(相当于我国的各级党组织党委、党支部)必须机构健全,同时精减人员数量,保证质量,为部队和主要党政机关单位人员北撤后南方的党组织仍能灵活有效运转做准备。

在做好依靠政治斗争鼓动群众,力求在普选中获胜的同时,黎笋也对干部进行了明暗分类安排,一明一暗,“明”自不必说,“暗”指的就是打入对方阵营,进行地下活动。在黎笋的领导下,1954年8月—1955年3月,越南南方各留守干部和党员,从南方枢委到联省省委、市委、县委、支委,都积极进行新时期到南方进行革命斗争的政治思想学习。根据新阶段以政治斗争为主,隐蔽发展敌对阵营秘密力量和潜伏力量的任务情形和要求,黎笋在潜伏干部中掀起了党员人生革命观(nhân sinh quan cách mạng)和共产党人的气节教育工作。在对所有留守党员进行了包括群众关系、阶级意识、活动场合、是否有合法活动的可能的全面考量后,把潜伏下来的党员分成A、B、C三类。C类是指安插在吴庭艳政权内部和心脏地带的秘密党员,他们主要是在敌人阵营里进行活动,政治生活必须直接和南方枢委特派联络员进行单线联系,避免暴露;B类是指可以公开合法活动的党员;A类是指潜伏在各个地方进行秘密的不合法运动的党员,比如潜伏下来的军事干部和战斗骨干等。另一方面,黎笋还特地针对A类党员和C类党员进行指示,要求他们暂时隐蔽下来,放弃一切政治生活和与组织的联系,避免暴露,以便在最紧要的关头(也就是南北两越撕破脸皮的时候)再重新归队。正是黎笋这个巧妙而全面的安排,使越南劳动党在1955—1960年之间的大屠杀中仍然能够幸存下来,保留了党组织。就这点来说,黎笋对战争的最终胜利和劳动党在南方的组织系统能维持运转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党员干部以外,黎笋还特别重视对革命劳动青年团的建设。按照他的要求,革命青年团(相当于共青团)不必分成A、B、C三个等级。作为越南劳动党组织最可靠的后备队,黎笋指示越南革命劳动青年团要在青年农民、工人和对革命具有坚定信念、勇敢并有智谋的青年社会群众(比如大学生、商业人士等)中积极发展团员,进行高质量建设,同时让团员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对南越的社会和经济界进行全方位渗透,给南方枢委提供南越的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资料和情报,以作为政治活动和军事斗争的参考。

此外,根据《日内瓦协议》,抗法时期越盟在南方成立和领导的各个团体、群众政治组织都要取缔,改以各种社会面孔出现,比如工人纠察队、兵民学务组织、各个学校的学生会、各个城市的救济会,以及各省各大城市的女工家政协会等,目的也和革命劳动青年团一样,全方位对南越的经济和社会进行渗透,最大限度获取南越各地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情报和资料,供南方枢委参考。

在兵运方面,南方枢委要求部分秘密战线的干部采取各种方式混进吴庭艳政府各部门及机关,主要针对同乡会 、接济会 、警察组织,从南越中央各个机关到省市县乡屯各级政府都进行全方位渗透,目的是掩护群众斗争 ,保卫人民和革命基础(bảovệ nhân dân và cơ so )。

在渗透的同时,吴庭艳果如黎笋预料的那样,逐步挤占吞并了抗法时期越盟在南方建立的各个根据地。吴庭艳采取到处成立乡镇机构,组织经济乡、民卫队、警卫兵部队(后发展成保安军)、警察屯的方式,设点渗透,扩大南越政府在各个根据地的影响力,进而达到彻底控制根据地及当地民众的目的。这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955—1957年,吴庭艳政府在南部平原的中部联省和东部联省获得了极大的胜利。在槟知省,越军抗法时期的根据地一共有115个乡和500个村,其中2/3落入了吴庭艳手中;美荻省越军根据地的123个乡和796个村也几乎全部落入了吴庭艳之手。

不过,在东部联省和中部联省获得胜利的同时,吴庭艳在西部联省的渗透却遭到西部联省省委有计划的抵制。在薄寮省,越南劳动党通过渗透,不仅把自己人安插在省长位置上,还成功渗透获得南越国军1个团长的职务。此外,还有160名秘密战线的干部打进了吴庭艳新组建的南越国军各个主力单位和警卫兵部队(这个军种在整个越战期间是越南劳动党兵运工作的重点对象,也是渗透最厉害的军种)。对南越国军海军的渗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4艘舰艇上有劳动党的秘密干部。打进南越国军的许多秘密干部,不少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南越国军的屯长,比如梅清宏,他挂着南越国军警卫兵大尉的军衔,出任同固屯的屯长;陈文集(Trân Văn Tâp)挂着南越国军警卫兵中尉军衔,担任万定(Vàm Đình)屯屯长。

渗透行动中,C类党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在南越国军内部一共建立了20个秘密党支部。根据当时的情况,劳动党主要往南越国军新发展的兵种—警卫兵系统渗透。由于南越方面甄别能力较弱,许多C类党员顺利打入了警卫兵系统。不过,吴庭艳很快就加强了南越国军的反间谍侦察系统,把警卫兵改组成保安军,不少潜伏在原警卫兵系统里的秘密干部被调到其他部门,部分秘密干部暴露被捕,不过还是有不少秘密干部继续留在了新改组的保安军系统里,他们竭尽全力帮助南方枢委获取情报,组织各屯暴动,秘密给潜伏的战斗骨干送去宝贵的美式武器、弹药以及药品。

对南越基础政权,越南劳动党方面也派人打了进去,有的当村长,有的当野战警察屯长,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也有不少劳动党的秘密干部。到1956年底,由于黎笋的积极主动布置,南越许多基础的乡村政权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渗透。

黎笋领导的南方枢委展开秘密斗争的同时,越南北方也迎来了真正的独立建国。为了在法军撤离后接管城市,越南劳动党中央决定指派武元甲、黎文亮、思友、春水指导接收首都河内。在法国远征军撤离河内和海防前,越南人民军和法国远征军于1954年9月9日进行了战俘交换。越军一共向法国远征军交还13414名战俘,其中9247人是欧非籍官兵(包括奠边府战役被俘虏的德卡斯特里少将、朗格莱上校和比雅尔中校)。法国远征军交还给越南人民军68358名俘虏,其中11114人是越南人民军指战员,其他多为革命干部和乡村游击队员。

交换战俘之后,法国远征军陆续撤离越南北方各大城市。1955年5月13日,法国远征军全部撤离越南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算是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虽然法军撤退了,可他们还是在越南西北地区留下了许多间谍和苗族、泰族等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于是,北越在法国远征军撤离后,又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西北剿匪作战。根据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的统计,1955年6月底,老街省少数民族武装有5025人,河江省798人,安沛省147人。面对这些危险,越南人民军成立西北军区,调动第246步兵团、第238步兵团、第148步兵团,以及老街省、安沛省、河江省、高平省和海宁省全部地方部队,在西北军区统一指挥下,一边进行军事打击,一边大力修路、加强边防和堵截武器流入。不过,越南西北地区毕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剿匪作战难度很大,越军前后一共耗费了大约15年时间才于1970年剿灭了最后一股苗、泰族武装势力。

不过,懂得利用《日内瓦协议》的并非只有北越,美国也充分利用了《日内瓦协议》的漏洞,获得了极大的胜利。为了让吴庭艳的天主教派在南越获得稳定的政治基础,美国力求尽量改变越南南方的天主教徒人数和佛教徒人数的比例。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日内瓦协议》第14条规定,从1954年7月21日起的300天内,允许越南南北双方人民自由迁徙,任何政权和人士不得干扰阻碍迁徙自由的条款,并派出精干特工前往越南北方,展开心理战宣传攻势,煽动越南北方的天主教徒南下。他们在北方天主教徒聚集区宣称基督业已南下,许诺要在越南南方建立民主自由政权。

不仅中情局开足宣传马力,就连美国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大使馆也搞了一个“越南北部移民委员会”,以美国驻北越大使馆为据点,直接对越南北方进行广播宣传,煽动天主教徒南下。另一方面,美国方面还特别指派越南北方的红衣主教担任中情局的总宣传委员,直接负责指导所谓的“移居战役” 。他们以视察的名义在河内和海防之间的难民营内四处活动,给准备移民南方的越南北方天主教徒提供大量粮食和帐篷。与此同时,美国空军还出动大批C46和C47运输机,在白梅、嘉林和吉碑机场昼夜不停地起降,把集结在河内、海阳、海防的天主教徒运往南方。为了加大运输力度,美军还出动了2艘武装运输舰,法国远东海军的各条主要舰艇也参加了运输作业。

南越总统吴庭艳也亲自上阵。1954年8月2日,时任南越总统的吴庭艳竟然亲临河内视察移居战役的情况。他公然宣布:我将尽一切努力指导组织移居工作,全力为移居南方的民众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政权。这个许诺加上共同的信仰,北方天主教徒更是信以为真,于是更加踊跃地南下。

在美法和南越的宣传攻势下,越南北方天主教徒如潮水般南下。根据北越方面统计,在《日内瓦协议》签署300天内,共有88.7万人从越南北方迁徙到了越南南方,其中天主教民76.4万人,包括568名领牧 和4名监牧,给吴庭艳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i6waw69C5xegJEGeVuQMGIGZbk31ybnfcpppAyBMkwuVTrCDNN+ZZv9+RnYLDV5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