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国司登冲锋枪发展概述

司登冲锋枪的发展

二战爆发后,为了应对战争对冲锋枪的巨大需求,英国伍尔维奇(Woolwich)皇家兵工厂的监察官雷金纳德·谢泼德(ReginaldV.Shepherd)少校与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制造厂(RSAF)的哈罗德·约翰·特平(Harold John Turpin)两位设计师共同设计了司登冲锋枪。“司登”(STEN)一名取自Shepherd的首字母“S”和Turpin的首字母“T”,“EN”则取自恩菲尔德兵工厂(Enfield)的前两个字母。

1893年2月12日,特平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埃利斯,这里也是马克沁-诺登费尔特公司(后来发展成为维克斯-马克沁联合公司)的生产基地。特平长大后在这家公司从事绘图工作,协助公司进行多种自动武器的开发,显露了枪械设计方面的才能。1920年,特平转到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的绘图中心工作,二战爆发时已经升迁至该绘图部门的负责人,并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兵工厂遭德军空袭后,绘图部门转移到了赫特福德郡的柴斯罕特附近,在这里特平与谢泼德成立小组,开始了英军冲锋枪的研制工作。

谢泼德生于1892年,获得过自然科学学士学位,一战爆发后报名参军,战后于1922年以军人的身份被安排到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的设计部门,担任军用轻武器检验官,积累了许多轻武器的相关知识。后来谢泼德接受BSA公司的邀请,参与该公司冲锋枪的开发工作。当时,他选择的合作伙伴就是在恩菲尔德结识的设计部门绘图员特平。英国政府命令恩菲尔德兵工厂研制冲锋枪时,两人被同时选中参与这项工作。

试射司登冲锋枪的英军伞兵。

为了便于生产,军方提出了以下要求:

1.冲锋枪不能采用特殊合金材料制造;

2.生产工艺尽可能避免传统的切削加工,要以冲压加工为主;

3.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费)要控制在25先令以内。

1941年1月8日,在研发命令下达仅仅36天后,谢泼德和特平完成了司登冲锋枪的试制型设计。该枪的官方名称为“Carbine Machine Sten”,二战初期,英国将冲锋枪命名为“MachineCarbine”,但并不是指该枪是由步枪改装而来的卡宾枪,只是一种命名方式罢了。

司登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由于弹匣在左侧供弹,看起来怪模怪样。该枪采用国际通用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可以与德军MP-40型冲锋枪通用,因此英军士兵可以直接为司登冲锋枪装上缴获的德军弹药。

1941年6月13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正在英格兰埃塞克斯郡苏伯尼斯的英国皇家炮兵试验中心试射一支司登MkII冲锋枪(T托)。正确的射击姿式有助于提高射击的精度,英军在训练手册中也专门规定了抵腰及抵肩射击时的持枪方法。无论哪种方式,均需左手把持在枪管散热筒位置,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枪管的跳动,从而提高命中率,从中可以看出英国人很认真地遵守了该射击原则,邱吉尔的射击姿式也非常标准。

上图为1942年加拿大长枝兵工厂的司登冲锋枪生产车间,下图为该工厂组织8名女工展示她们生产的司登MkII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设计简单、造价低廉,非常适合于在战时大量生产,当时英国生产一支司登冲锋枪的造价只有10美元,而从美国进口的冲锋枪单价可达45英镑。该枪于1941年投产,1943年产量达到巅峰,每周可达47000支。1941至1945年间,共有400万支各型号司登冲锋枪问世,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制造厂(RSAF)、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法贾克利(Fazakerley)皇家兵工厂和加拿大的长枝兵工厂都参与了司登冲锋枪的生产。英国人自己研制了繁多的司登冲锋枪子型号,包括MkI、MkI*、MkII、MkIII、MkIV、MkV、MkVI和MkII(S),战时及战后由外国制造的变型枪和发展子型号也有许多,阿根廷、法国、比利时、挪威、丹麦、波兰等国家都生产了各具特色的司登冲锋枪,该枪甚至也被二战末期穷途末路的德国人仿造,用来弥补战争消耗或用于阴谋破坏活动,其影响之广泛可见一斑。

司登冲锋枪从1941年末期开始装备英国本土部队,随着产量不断提高,陆续装备到海外的英军和英联邦部队。该枪因其丑陋的外形,在部队中获得“水管工的噩梦”“水管工的怪胎”“臭屁枪”等各种不雅绰号。司登冲锋枪产量巨大,也许是因为该枪生产流程过于简化,战场上的英军士兵经常抱怨,甚至认为司登冲锋枪“喜怒无常”,因为即便枪机锁住,枪支掉落在地时偶尔也会走火;一些冲锋枪的快慢机出现毛病,出现拨到全自动时冲锋枪只能够单发射击,而拨到半自动时却能够连发射击的窘相;一些部队还反映司登冲锋枪在战场上会出现卡壳、枪机失灵的情况。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1942年5月27日英国SOE派出捷克斯洛伐克士兵约齐夫·戈巴克(Jozef Gabsik)行刺纳粹头目莱因哈特·海因里希的行动,戈巴克在海因里希坐车经过时突然掏出司登冲锋枪,却因为枪机失灵而错失良机,幸好战友投掷的手榴弹将海因里希炸成重伤。尽管司登冲锋枪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遭到使用者的诟病,但无可厚非的是,简单工艺所带来的巨大产量正是战争中数量第一、质量第二的鲜明写照。1944年反攻西欧大陆之时,英国步兵、空降兵以及欧洲战场的英联邦部队基本全部换装了司登冲锋枪,该枪俨然成为同盟国阵营中与美国汤姆森、苏联波波莎冲锋枪齐名的英系冲锋枪的代表作。

司登冲锋枪家族,从上至下依次为司登MkII(T形枪托)、司登MkII(环线枪托)、加拿大造司登MkII(T形枪托)、司登MkIII(T形枪托)、司登MkV(木质枪托)。

英制司登冲锋枪主要枪型技术诸元对比表

除了装备英军和英联邦部队之外,司登冲锋枪也广泛装备英军旗下的自由波兰军、自由捷克斯洛伐克部队以及在英国组建的由荷兰、比利时、挪威等流亡人员成立的正规部队。由于司登冲锋枪便于拆卸,该枪大量被空投给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波兰、南斯拉夫等国的反纳粹游击队。二战结束后,司登冲锋枪继续在英国、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服役,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陆军装备司登冲锋枪才被斯特林冲锋枪全部取代,换下的司登冲锋枪换掉海军装备的兰彻斯特冲锋枪后,又继续服役了一段时间。

1945年5月13日,德国投降后,两名手持司登冲锋枪的英联邦士兵与一名德军士兵共同站岗执勤,地点在荷兰中部的一处德军军营。

1945年5月4日,肩跨司登冲锋枪的加拿大第1伞兵营的士兵与苏联红军在德国魏玛会师。

战后,司登冲锋枪根据英国轻武器新式命名规则被依次命名为L50(司登MkII)、L51(司登MkIII)和L52型(司登MkV)冲锋枪。在1956至1962年的北爱尔兰冲突中,装备司登冲锋枪的英军和爱尔兰共和军相互厮杀。二战结束后,大量过剩的司登冲锋枪流入了其他国家,在中国解放战争、第一次与第二次中东战争、希腊内战、马来亚危机和印巴战争中都可以看到大量司登冲锋枪的身影。越战期间,美国游骑兵部队少量装备了安装消音器的司登冲锋枪。1984年,印度总理辛迪亚·甘地也正是被她的锡克族保镖使用司登冲锋枪打光全部32发子弹杀害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墨西哥反政府武装萨帕塔游击队仍然将司登冲锋枪作为制式装备。

司登MkI与MkI*型冲锋枪

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联合干涉部队的英军士兵仍然装备L52型冲锋枪(司登MkV型冲锋枪)。

在20世纪50-60年代马来亚危机中,正在盘查一名老汉的英国军官和当地士兵,这名士兵手持一支L52冲锋枪(司登MkV)进行警戒。

9毫米口径司登MarkI和MarkI*冲锋枪由苏格兰的辛格工业制造公司独家生产(该公司原名为“辛格缝纫机械制造公司”),金属制造行业的一些小公司也会供应部分零件。MarkI型冲锋枪由英国军方1940年评估的原型枪直接发展而来,1941年3月7日被军方正式采纳,第一批量产型于1941年10月20日交付军队。最初设计的司登MarkI冲锋枪采用管状外罩内套枪管设计,弹匣插槽焊接在枪身左侧,呈水平凸出,枪口处安装有楔角形消焰器。其机匣前部安装有木质前扶手,并一直延伸至前部末端,与可折叠木质握把相连。枪托由上下两根金属管组成,末端由一块扁平金属片相连,部分MarkI早期型(一些资料也将其称作司登MarkI空军型)的枪托肘腕部设置有短木板,而绝大部分生产的MarkI标准型则取消了这一短木板设计。司登MarkI*冲锋枪是MarkI型的设计简化版,为了便于生产而进行了局部改进,省略了木质扶手和前握把,采用冲压钢组件包裹枪机,消焰器也从设计中消失。战争中总共有30万支MarkI和MarkI*冲锋枪交付部队使用。

司登MkI冲锋枪标准型左右视图,枪口楔形消焰器及可折叠木质前握把是该枪区别与后续型号的鲜明特征。

司登MkI冲锋枪早期型左右视图,该枪与MkI标准型的区别在于安装了带短护木板的环形枪托。

司登MkI冲锋枪早期型零部件拆解图。

手持司登MkI冲锋枪进行射击的英国士兵。

司登M kI*型冲锋枪,该枪实为MkI冲锋枪的简化生产型,枪口消焰器被去除,枪身上的木质结构组件同样被去除,其后置枪托进行了加固。

司登MkII型冲锋枪

早在司登MarkI系列冲锋枪装备英军之前,MarkII型冲锋枪的生产合同就下发给了军火生产商。英国人急于批量生产司登MarkI冲锋枪的后续型号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工艺复杂的MarkI型冲锋枪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扩充的需求,MarkII型造价更加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其二,英国人正在组建的空降部队需要装备一款设计更加紧凑的制式冲锋枪,而MarkII型恰恰满足了这项要求,还共用了很多已经批量生产的MarkI冲锋枪零部件,如枪机组件和弹匣等。

最初设计采用木质枪托的司登MkII冲锋枪,该枪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早期采用钢制环形枪托的司登MkII型冲锋枪。

早期采用钢制T形枪托的司登MkII型冲锋枪。

司登MarkII型冲锋枪全重约3千克,射速540发/分钟,有效射程大约为180米。该枪与MarkI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可拆卸的枪管和可旋转的枪匣插槽组件,此外MarkII型还删除了枪口消焰器。该枪的枪管为冷拔管制造,并没有完全植入枪体,而是采用直径与枪身相同的枪管螺环套管将枪管和枪身固定。螺环套管上带有3排共9个散热孔,射击时辅助枪管散热。在枪身没有安装准星、枪管和螺环套管情况下,弹匣插槽件可以向下旋转至与扳机平行位置,以便节省运输箱空间。MarkII冲锋枪枪机装置套件采用与MarkI*相同的冲压金属件制成,并采用一对螺栓与其他部件固定。MarkII冲锋枪以及后续生产的司登冲锋枪枪身后部都采用统一样式的枪机保险切口槽,当枪机向后拉动并轻微逆时针旋转机柄时,枪机会被锁住以防走火。为此,枪机侧面制造有小尺寸的球面凹口供分离杆头驳放。这种枪机被命名为MkI*,采用与MkI型枪机完全的材料和工艺制成,其替代型则采用铜铝合金压模工艺制成。战争中,共有260万支司登MarkII冲锋枪问世,其制造商遍及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也有超过100家小工厂成为冲锋枪零件的专业供应商。

1942年12月,英军第1伞兵营的一名士兵正在操练,他冲下霍尔萨滑翔机后迅速使用司登MkII冲锋枪进入防御警戒状态。

左图为1942年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厂的司登冲锋枪生产车间,右图为该厂的女验枪员正在对司登MkII型冲锋枪成品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检验。

司登MkII型冲锋枪的零件拆解图:
A.MarkI型枪管螺环套管;B.MarkII型枪身主件;C.MarkII型枪管;D.弹匣插槽组件;E.枪机组件护罩;F.MarkII型机柄;G.枪管固定销;H.准星;I.枪管螺环套管夹片;J.撞针簧;K.MarkI*枪机;L.弹匣槽插销;M.弹匣插槽件用螺栓与垫圈;N.弹匣夹片簧;O.弹匣挡圈夹片;P.弹匣夹片;Q.撞针开口销;R.枪机外罩间用固定螺栓与垫圈;S.复位簧外罩;T.复位簧帽;U.复位簧;V.3号MarkII型枪托(环形)。

司登系列冲锋枪使用的枪机对比:
A.无分离杆凹口的MarkI型枪机,仅应用于司登MarkI型冲锋枪;
B.带分离杆凹口的MarkI*型枪机,应用于司登MarkII型冲锋枪;
C.MarkI*型枪机替代型,采用铜铝合金压模工艺制成;
D.MarkII型枪机,其侧壁分离杆凹口进行了深度切削加工,应用于司登MarkV型冲锋枪;
E.MarkIII型枪机,中部进行了深度切削以减轻重量,应用于司登MarkII(S)型微声冲锋枪以及MarkVI型冲锋枪。

采用铜铝合金压模工艺制成MarkI*型枪机替代型。

司登MkII型冲锋枪的小零件:
A.扳机;B.扳机销;C.分离杆销;D.开口销;E.变换杆组件;F.分离杆勾;G.阻铁轴向销;H.扳机簧;I.分离杆;J.MarkI型阻铁;K.MarkII型阻铁(经济型)。

司登MkII型冲锋枪空降投放箱内拆解图,分为枪托、枪管、刺刀及螺环套管和枪身主件,枪机保险处于安全状态,弹匣插槽旋转朝下。

司登MarkII(上)、MarkIII(中)、MarkV(下)枪身俯视对比图,其中MkV的枪机组件整体前移了33毫米。

司登MarkII冲锋枪所采用MarkI*钢制枪机及铜铝合金替代型对比图,为了能够减轻重量,钢制栓体都采用空心制造工艺,而替代型则为实心,轻量的铜铝合金栓体往往应用于司登微声冲锋枪。

司登MkIII型冲锋枪

司登MarkIII型冲锋枪由莱尼斯兄弟公司位于伦敦的梅尔顿铁制品制造厂独家生产,此前该公司也是司登MarkI以及恩菲尔德步枪的零件供应商。MarkIII冲锋枪的量产从1942年早期开始,并于当年4月开始交付军方。该冲锋枪的平均生产时间为5.5小时,仅是MarkI冲锋枪工时的一半。MarkIII冲锋枪主枪身由一块金属板材卷曲后对缝点焊而成,枪体上的所需孔缝事先已经在板材上冲压完成,焊缝前部恰好形成冲锋枪的准星。枪管直接连接到枪身内侧的两个圆片处,并用铆接固定。弹匣插槽组件采用焊接工艺与主枪身连接,枪身前部下侧的一对圆孔起到散热作用。这对圆孔也可以用来固定枪背带末端的金属圆环,但当士兵挎枪行军时,冲锋枪倒置无法满足迅速转入射击姿势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在MarkIII冲锋枪枪身前部上侧的焊缝打了一个小孔以安装背带环。

携带司登MkIII型冲锋枪的英军士兵。

司登MkIII型冲锋枪。

第一批司登MarkIII冲锋枪全部拨发给英国本土警卫队,这支部队原先装备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则全部转给英军突击队使用。在本土警卫队全部换装后,后续生产的MarkIII冲锋枪全部运往前线装备步兵和空降部队。MarkIII冲锋枪最终因为质量问题而于1943年9月停产,此时已有90万支冲锋枪下线。该枪的首要问题是枪管不能拆下清洁或替换,因此枪管的寿命直接决定了整枪的服役时间;其次,在持续射击时,枪管会与枪身内侧的圆形片松开,必须旋转进行调整,这无疑会影响准星和照门的瞄准精度;此外,由于MarkIII冲锋枪的弹匣插槽被焊接到枪身,它不能像其他型号的冲锋枪一样拆卸成小组件进行运输,而且枪身前部无法安装刺刀。

司登MkII冲锋枪零部件说明

司登MkIII型冲锋枪零件拆解图:
A.MarkIII型枪身主件;B.MarkII型机柄;C.MarkI*型枪机;D.MarkII型枪机外罩;E.复位簧;F.复位簧罩;G.复位簧帽;H.2号MarkI型枪托(T形枪托)。

司登MarkIII冲锋枪的弹匣插槽直接焊接在枪身主件上。

司登MarkIII冲锋枪弹壳抛出口前侧采用铆接固定的手指环。

司登MarkIII冲锋枪背带安装方式图解,左图为早期枪身前部下侧散热孔固定枪背带环,右图为改进后枪身前部上侧的焊缝打孔安装背带环。

MarkIII冲锋枪的枪身下侧焊接有扳机护圈,其后部插缝用于固定冲锋枪的枪托。

司登MkIV型微型冲锋枪

司登MarkIV型冲锋枪原为英军空降部队和SOE下属特种作战分队设计,枪械改良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司登冲锋枪的整体枪身尺寸,便于空降部队携带和特种作战人员隐藏使用。该枪由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设计,先后出现了司登MarkIVA、MarkIVB和MarkIVA(S)消音冲锋枪等变型。与司登MarkII型相比,司登MarkIV外形变化较大,MarkIVA保留了主枪身,枪管比MarkIV大为缩短,配有长70毫米喇叭形的消焰器,折叠枪托的形状也比较奇特。这3种型号冲锋枪增加了小握把,采用了一种新型可折叠的“L”形枪托,但不像德国MP40冲锋枪的枪托那样沿轴向旋转,而是以握把底部为轴心水平旋转。

MarkIVA的枪托比MarkIVB长76.2毫米,机匣和发射机框与MkII相似,在机匣后端装有一木质握把,还配有一个较大的扳机护圈,以便于在严寒条件下戴手套射击。MkIVB的握把更靠近枪的重心,这也是该枪与MarkIVA型明显的区别。MarkIVA与MarkIVB两种型号的装填拉柄也略有不同,中部钻有孔,整体结构比以前几种司登冲锋枪更加紧凑一些。

司登MarkIVA仿效司登MarkII的做法,在枪管处安装消音器,改装后的冲锋枪被命名为司登MarkIVA(S),字母“S”为“特殊用途”一词的缩写。与司登MarkIV竞争微型冲锋枪设计的枪型只有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提出的维尔冲锋枪(见“实验型冲锋枪”一节),虽然军方最终选择了司登MarkIV系列枪型,但也仅停留在实验型阶段,没有投入量产。

司登MkIV系列

司登MkIV微型冲锋枪家族,从上至下依次为MkIVA、MkIVA(S)微声冲锋枪和MkIVB改良握把冲锋枪。

司登MarkIVA型微型冲锋枪。

司登MkV型冲锋枪

二战中期,纳粹德国军队开始在各主要战场节节败退,与此相对应的是盟军士兵作战方式的改变。英军早期装备的冲锋枪往往采用与步枪相同的抵肩射击方式,这种射击方式主要适用于固定防御作战。但英军反攻意大利和西欧时发现,早先的冲锋枪设计并不适合于士兵进行丛林巡逻、逐屋清剿或街道巷战,因为所需要射击的目标稍纵即逝,要求士兵在立姿状态下必须能够快速出枪进行射击,而老式型号需要握住冲锋枪,抵在大腿侧面,夹在腰和臀部位置射击,射击精度很受影响。

司登MarkV型冲锋枪很好地解决了士兵行进射击的难题,改进的样枪于1943年末期完成,并在1944年1月进行了综合测试,同年2月即被军方采用,迅速投入量产。首批装备司登MarkV冲锋枪的英军部队包括第1空降师和第6空降师,直到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之前,MarkV冲锋枪的总产量达到50万支。战后,该枪并没有立刻退役,一直在英军中使用到1956年。

MarkV型冲锋枪的制造工艺较之前的型号更加精细,所以其单位生产时间增加至12小时。所有MarkV冲锋枪在出厂前都对枪身金属进行了耐用防腐等化学处理,并刷上硬质黑色漆。可拆卸枪托采用木质材料制作,末端安装了黄铜或金属片。枪托上侧安装有枪背带环,内置空隙可以用来存放清洁杆。冲锋枪的扳机握把和前握柄同样采用木质材料制成,枪机及扳机握把后部的夹紧螺栓用于对接木质枪托,而前握柄安装在前部枪管螺环套管下侧并采用螺栓固定。为此,司登MarkII冲锋枪所使用的MarkI式螺环套管被重新设计的MarkII型所取代,这种螺环套管采用前后双排6散热孔设计,并应用到新式MarkV型冲锋枪上。

安装木枪托和前握把的司登MkV型冲锋枪。

司登MarkV冲锋枪在使用中暴露出前握把的设计缺陷,并于1945年6月将其删除。一个原因在于前握把在冲锋枪射击时起到了杠杆作用,加快了枪管和螺环套管间固定螺栓的松动脱落,从而影响射击精度。另外,前握把本身与螺环套管的连接并不坚固,射击时容易造成脱离,而修理时拧紧固定螺栓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又会弄断木质握把。

图中三人来自英军第6空降师第2营D连,从左至右依次为列兵弗兰克·戈登纳、上尉布里安·普利德和上等兵B·H·兰博利,他们都配备了左轮手枪,中间一人手持安装4号刺刀的司登MarkV冲锋枪,三人均于诺曼底战役最初阶段机降抢占飞马桥的突击行动中阵亡。

司登MarkV冲锋枪采用了MkIV型枪管,管身经过机械切削,采用与恩菲尔德4号步枪相同的刺刀卡隼和前准星及其保护器,因此两部枪械可以互换准星及刺刀使用。准星直接安装在枪管而不是枪身上,枪管定位凸缘设计有小切口,用于协调枪管与枪身定位销的安装,同时可以用来进行射击校准。由于MarkV冲锋枪分离杆接头比其他型号司登冲锋枪更加前移,枪机侧身的分离杆凹口进行了相应延长,侧壁切削出一个凹面,并重新命名为MkII型枪机,值得注意的是,该枪机可以应用于所有型号的司登冲锋枪。

司登MkV冲锋枪细节说明

司登MarkV冲锋枪的枪托安装。

司登MarkV冲锋枪上的枪托背带使得前肩挎枪的士兵可以迅速进入射击状态,此外该枪也可采用步枪样式的后肩背挎。

司登MarkV冲锋枪的前握把组件。

司登MarkV冲锋枪的枪管组件,包括准星、前握把及螺环套管。

司登MarkV冲锋枪使用的4号MkI型刺刀。

司登MarkV冲锋枪零件拆解图:
A.MarkII型枪管螺环套管;B.MarkIV型枪身主件;C.MarkIV型枪管;D.MarkII型弹匣插槽组件;E.弹匣夹片;F.MarkIII枪机组件外罩;G.复位簧外罩;H.复位簧帽;I.后握把用固定螺栓与垫圈;J.MarkII式枪机;K.弹匣夹片簧;M.弹匣挡圈夹片;N.MarkV式机柄;O.撞针开口销;P.螺环套管夹片;Q.弹匣槽插销;R.撞针簧;S.后握把用固定螺栓与垫圈;T.前握把套环;U.前握柄;V.MarkI式准星保护器;X.准星套环;Y.准星保护器用螺栓;Z.后握柄;9.木质枪托。

司登MkII(S)与MkVI微声冲锋枪

司登MarkII(S)微声冲锋枪,该枪采用环形枪托。

司登MarkII(S)微声冲锋枪,该枪采用环形枪托。

司登MarkVI型微声冲锋枪。

1943年1月,英国官方第一次接到欧洲沦陷国家地下抵抗组织装备微声司登冲锋枪的请求。此前,英国人已经研制出安装消音器的司登MarkII冲锋枪,命名为Mark(S)型。这里字母“S”意为特殊用途(英文Special Purpose),并不是“消声器(silencer)”或“压制武器(suppressing weapons)”的首字母。司登MarkII冲锋枪的枪管和螺环套管拆下后,采用螺栓直接将枪身与消声器固定连接。冲锋枪消声器有18个内部导流片和横向孔,用于释放高压火药气体,可将子弹射速降至亚音速以消除枪口射击声。为了降低枪膛火药气体压力,冲锋枪换用重量更轻的MarkIII式枪机以及更短的复位簧。

与MarkII冲锋枪不同,安装消声器的司登MarkV型冲锋枪被官方正式命名为MarkVI型微声冲锋枪。考虑到消声器的安装兼容性,MarkV冲锋枪的枪管定位销必须去掉,但定位销对于冲锋枪准星的安装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最终,设计人员拆下了司登MarkV冲锋枪的MarkIV式枪管,并采用司登MarkII冲锋枪的枪管和准星组件取而代之,因此MarkVI冲锋枪上完全删除了前握把组件。

司登冲锋枪的技术结构分解

司登冲锋枪的枪托和握把

司登冲锋枪所用枪托,依次为:A.MkIII式木制枪托;B.3号MkI式环形钢制枪托;C.2号MkII式“T”形钢制枪托;D.2号MkI式钢制枪托;E.3号MkII式环形钢制枪托,内置刺刀;F.3号MkII式环形钢制枪托,内置清洁杆。

司登冲锋枪所使用的环形钢制握把。

司登冲锋枪的枪尾护板

在司登MarkV冲锋枪在没有安装木枪托的情况下,枪尾处直接安装一块金属护板来保护枪身。去除枪托的司登冲锋枪更加小巧,便于在遭遇战以及近距巷战中使用,更便于伞兵在空降行动中携带,但没有安装枪尾护板或枪托的司登冲锋枪在使用时很容易卡壳,有时甚至会因为闭锁装置压缩簧抵住复位簧帽而导致枪机损坏。

司登冲锋枪专用刺刀与两块枪尾护板,以及用于携带这些部件的单兵装具布袋。

英国伊丽莎白皇后正在检阅英军第22独立伞兵营的士兵,站立在女王左侧的一名英国伞兵胸前携带的司登MkV冲锋枪安装了枪尾护板。

司登冲锋枪的弹匣

司登冲锋枪所用的插入式金属弹匣可以容纳32发9毫米子弹。早期的MarkI式弹匣有一排4个等距金属孔,用于士兵目测判断弹匣内的子弹存量,但该弹匣也非常容易因为脏污、受潮或异物进入而引起子弹卡壳。后期改进的MarkII式弹匣取消了金属孔设计,虽然一些MarkI式弹匣仍在使用,但其金属孔也被军械部门点焊封闭,并被称为MarkI“FTR”式。

司登冲锋枪MkI、MkII与MkI“FTR”式弹匣5款不同工艺制造方式对比。

司登冲锋枪MkI式弹匣5款不同工艺制造方式,从左至右依次为:
A.单片滚压成形;B.单片内部冲压成形;C.单片外部冲压成形;D.左侧点焊冲压成形;E.右侧点焊冲压成形。

司登冲锋枪弹匣的主要的组件包括弹匣外壳、托弹板、压簧、底盖和底盖挡圈,子弹采用双排压入。但英印军为了防止子弹卡壳将弹匣修改为单排子弹压入,弹匣内部加装了4组178×2.4毫米的铜丝,子弹总容量减少至19发,这一改进并没有在英联邦其他军队中得到普及。

司登冲锋枪使用的主要弹匣:
A.32发标准弹匣;B.英印军改装的19发弹匣;C.兰彻斯特冲锋枪50发弹匣,可与司登冲锋枪通用。

登冲锋枪的弹匣布袋

与司登冲锋枪弹匣相配套的单兵用布制弹袋共有两款设计样式,两者均缝制有7个独立弹匣套。早期弹袋采用1个大布盖和3个按扣遮盖住全部7个弹匣套,弹袋整体挎在士兵的前胸位置。由于早期型弹匣布袋容易磨损,后期型弹匣布袋增加了宽大的“L”形背肩带,宽50.8毫米,7个弹匣套缝制了7个独立布盖。士兵在背挎后期型弹袋时,既可以像早期型那样横跨在胸前,又可以斜挎在腰间位置,同时不影响士兵前腰位置别挎的必备弹药包。必须指出的是,司登冲锋枪弹匣布袋仅限于英军伞兵部队、特种部队或步兵部队中的突击分队使用,而其他部队则使用必备弹药包来装载冲锋枪弹匣。由于装备冲锋枪弹匣布袋的英军部队还必须装备必备弹药包,所以士兵行动起来会显得十分笨重,但提升了弹药携带量。

早期型司登冲锋枪弹匣布袋正面、背面与布盖打开照。

下图为战争后期英国伞兵和突击部队使用的后期型司登冲锋枪弹匣布袋;右下图为普通英军和英联邦士兵使用的必备弹药包,也可以用来装载司登冲锋枪的弹匣。

英军伞兵部队使用的后期型司登冲锋枪弹匣布袋,左图士兵胸前横挎的冲锋枪弹匣布袋遮住了必备弹药包,显得十分臃肿。

司登冲锋枪的弹匣上弹器

战争中英方一共设计了4款司登冲锋枪用弹匣上弹器。其中,MarkI式采用与德国冲锋枪早期用上弹器相似的箱形设计,利用上弹器上的压簧销夹住弹匣续弹,然后按下凸起按钮将其释放。MarkI弹匣上弹器除了应用于司登冲锋枪外,还可以供兰彻斯特冲锋枪和奥斯登冲锋枪的弹匣使用。MarkII式弹匣上弹器是MarkI式的生产简化设计,上弹器背面的外置钢销用来别住弹匣。MarkIII式上弹器采用塞式插槽设计,其金属槽完全置于弹匣上部,利用按压插塞将子弹挤压进弹匣内。MarkIV式上弹器是4款中最为简单的设计样式,其长方形金属件上的小钩与弹匣背面的细缝对接相连,通过按压上弹器上的金属杆挤压压簧将子弹送入弹匣内。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4款上弹器里仅有MarkII和MarkIV式投入量产,其他两款因为结构复杂被军方放弃。

司登冲锋枪使用的MkII弹匣上弹器的两款不同样式。

司登冲锋枪使用的MkIV型弹匣上弹器正反照。

司登冲锋枪弹匣上弹器:
A.安装MarkIV上弹器的32发标准弹匣;
B.安装MarkII上弹器的32发标准弹匣;
C.拆下的MarkIV弹匣上弹器;
D.拆下的MarkII弹匣上弹器。

MarkII与MarkIV上弹器使用对比图。

奥斯登冲锋枪所用的弹匣上弹器,可与司登MkII和MkIV型冲锋枪通用。

用于盛放司登冲锋枪MarkII弹匣上弹器的帆布袋,该布袋原计划供空军人员携带手枪弹匣。

司登MkV冲锋枪细节说明

司登冲锋枪的枪机保险

1944年春,所有型号的司登冲锋枪换用最新设计的MarkV式机柄,为此冲锋枪的枪机外壳钻孔尺寸修改为7.14毫米,以便新式机柄压入。机柄向内紧紧压入时,枪机处于锁定状态,机柄的末端将穿过枪身外壳将机体完全卡住,使之无法往回滑动,复位簧的凸榫将机柄固定在安全位置。当机柄向外拔出时,枪机释放,复位簧将机柄固定在滑动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司登冲锋枪都采用了MarkV式机柄,以至于今天很难找到采用老式MarkII机柄的司登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所采用的MarkII式机柄(左)与新式MarkV机柄(右)样式比对。

MarkV式机柄工作原理示意图。

司登冲锋枪的抛壳护圈

应用于司登MarkI、MarkII和MarkV型冲锋枪上的抛壳护圈采用小尺寸弹簧钢环设计,利用自身张力固定在枪身外壳前端。护圈一边切有凹口,以便与MkII冲锋枪前端准星相吻合,同时可以防止护圈旋转松弛。护圈一侧的圆面凸缘设计可以防止枪手手握左侧弹匣射击时,小拇指触碰抛出的热弹壳造成枪机卡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司登MarkIII型冲锋枪采用螺栓铆接方式连接抛壳护圈与枪身主件。

(上三图)加拿大生产的司登MarkII型冲锋枪所采用弹壳抛出护圈组件近照。

司登冲锋枪的退弹夹和清洁杆

退弹夹是一款单兵配备的修理工具,专门用于取出司登冲锋枪射击时枪膛内卡住的子弹壳。退弹夹由两片“L”形金属杆弯折处螺栓连接而成,使用者可以握住退弹夹的长柄,利用短柄前端的尖齿深入枪膛,夹住卡住的弹壳将其拉出。

280毫米长的“L”形清洁杆是安装3号MarkII环形枪托的司登MkII和MkIII冲锋枪专配工具。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清洁杆储藏于环形枪托的弧部金属框内,由双夹簧固定。战时一共生产了3款不同类型的清洁杆,其形状、长度相同,末端都设计有小别孔,用于安置清洁布擦拭枪管内径。三者不同之处在于所用材料,分别为全钢制、全铜制以及半铜半钢金属杆。

司登冲锋枪的清洁杆。

司登冲锋枪的退弹夹。

司登冲锋枪的背带

早期的司登MkI和MkI*型冲锋枪全部使用恩菲尔德步枪的布制背带,之后英军军方为司登冲锋枪设计了3款制式背带。

图中的A背带为专门供MkII和MkIII冲锋枪使用的914毫米固定长度枪背带,被军方命名为司登冲锋枪背带MarkI式,其一端的“D”形背带环采用反向传过打结方式捆绑在金属枪托上,另一侧的金属钩用于钩挂在冲锋枪枪管的散热孔上。图中B背带被命名为司登冲锋枪背带MarkII式,为660至1397毫米可调长度背带,一端的“D”形环被椭圆形环所取代。图中的C背带为战后设计的司登冲锋枪背带MarkIII式,与MarkII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另一端的铁钩被新式的簧压钩替代,英军在战后装备的新式斯特林冲锋枪也应用了MarkIII背带的设计样式。

供司登MarkII冲锋枪使用的MarkI式枪背带,其标签注明:“9毫米司登冲锋枪用背带,1942年6月6日。”

标明“BMG公司生产,时间1945年”的枪机布套。

司登冲锋枪的枪机护套

司登冲锋枪所使用的枪机护套类似于恩菲尔德步枪的制式护套,但尺寸更长,一侧的凸出部分用于容纳冲锋枪的弹匣舱。战时生产的司登冲锋枪用枪机护套共有卡其色、绿色和白色3款制式颜色。

司登冲锋枪的绑腿枪套

在战争初期英军伞兵部队的创建过程中,军方开发了一系列伞降单兵装备,以便伞兵着地后能够迅速拿起武器投入作战,其中就包括伞兵用司登冲锋枪套。该枪套尺寸紧凑,由皮革材料制成,连接有两组可快速解开的皮革绑腿带。冲锋枪和枪托拆开后装入枪套,并采用粗麻布将枪套的开口扎紧,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跳伞过程中枪械的意外掉落。冲锋枪套的皮革带捆绑在伞兵的一条腿上,另有一条6米长的悬线与伞兵背负的降落伞吊带相连。在打开降落伞后平稳降落过程中,伞兵可以解开绑腿枪套使其吊落在身体下面6米处,等到安全降落后,可以取枪迅速投入战斗,但该绑腿冲锋枪套最终没有被英军采用。

(上两图)枪套为BHG公司制造的实验产品。

司登MarkV冲锋枪专用的冬季枪套。

在枪机护套成功应用于早期型号的司登冲锋枪后,英方专门为其设计了一款枪身全部包裹的防水帆布制枪套,样式与恩菲尔德步枪以及布伦轻机枪的枪套相似,但尺寸更小些。MarkV冲锋枪所用的帆布枪套采用全白色设计,适合于冬季雪地环境下使用。枪套上缝制有可调长度的背带以及大尺寸布盖,布盖由布制扎扣与枪套扎紧。

锋枪的储运箱

1945年夏季,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英国陆军装备的大量司登MarkV冲锋枪需要储运回国,于是英国人专门为该冲锋枪装备了类似于弹药箱的单枪用木板箱,窄面两侧箱头安装有金属线框式压锁,将箱盖固定,另外两侧安装有铁质提手。储运箱的一侧贴有纸质标签,内容包括“1支9毫米口径司登MarkV冲锋枪、1条枪背带、1个MarkIV式弹匣上弹器、8个MarkII式弹匣、1支刺刀、1个刀鞘、1套清洁装备及其工具盒”。

(上两图)司登MarkV冲锋枪的储运箱。

1944年夏季,法国战场上使用司登MarkV冲锋枪的英军第6伞兵师伞兵。

司登MarkI冲锋枪早期型细节组图

1941年秋,列队接受检阅的国民警卫队成员,其中前两人各手持一支司登MkI标准型冲锋枪。

司登MarkII冲锋枪(T形枪托)细节组图

1945年初冬,在马斯河战斗的英联邦士兵,二人各手持一支T形枪托司登MkII型冲锋枪。

司登MarkII冲锋枪(环形枪托)细节组图

1944年秋,西欧战场上一对加拿大士兵正在展示缴获的纳粹国旗,左面的加拿大士兵手持一支环形枪托司登MkII冲锋枪。

司登MarkIII冲锋枪(T形枪托)细节组图

1943年在英国本土进行巷战训练的英联邦士兵,左边士兵手持一支司登MkIII冲锋枪。

司登MarkII(S)消音冲锋枪细节组图(突击队型)

司登MarkV冲锋枪细节组图(伞兵型,无前握把)

1944年9月,在市场花园行动中,空降荷兰阿纳姆地区的英军第1空降师组图,图中的伞兵全部配备司登MkV式冲锋枪。 8WO0t3cJID1yCjjf/yKyPByr4ZRhRUtMQnHEXsBwor4RHe+9s9rC1NtdgatUwZ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