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兴趣的地方才有人生

激情是成功的原动力,其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兴趣!

——李开复

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在如今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奈,在种种无奈当中,有一种就是无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总是以现实为借口,为我们做的那些无趣的事情做辩解,其实这是不对的。在很多年轻人的眼中,兴趣和事业两者并无紧密的关联,他们认为,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需要抛弃自己的兴趣,去做那些虽然不喜欢,但能够让自己走向成功的事。

关于这个问题,李开复有不同的看法,李开复始终认为,两者并不是取舍关系,而是可以统一,甚至是应该统一的。在李开复的眼中,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如果经过仔细的分析,并结合李开复的人生路,我们会发现,他是对的。李开复确实就是沿着自己兴趣的道路选择人生的,他很成功,也很快乐,这是我们缺少的,也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在李开复的一生当中,有一个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选择,就不会有今天的李开复。而他的这个选择正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兴趣为他提供了动力,让他肯去努力,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开复一直致力于做年轻人的成功导师,他一直在倡导遵从内心的感受,从心选择,在阐释这些观点的时候,他不仅会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佐证,也会讲些其他人的类似的成功案例。在因兴趣而成就人生的方面,李开复曾经讲过的一个小故事,很是值得人们回味的。

李开复曾经讲过两个音乐家的故事,分别是亨德尔和巴赫。亨德尔小时候非常喜欢音乐,几乎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是他的父亲并不支持他的这一兴趣,而是百般阻挠,因为他认为音乐家是一个卑贱的职位,他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类职业。亨德尔的父亲对亨德尔看得很严,不允许他碰乐器,不允许他去上音乐课,哪怕是看到亨德尔在学一个音符,都会对亨德尔大声呵斥。

面对来自父亲的阻力,小亨德尔没有妥协,反而有越阻拦越勇敢的趋势。他背着父亲偷偷练习管风琴,在兴趣的指导下寻找着人生,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一个音乐巨匠。

另一位著名音乐家巴赫的经历也和亨德尔相似,不过他的阻力不是来自家人,而是来自穷困。巴赫从小就没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自立能力的小巴赫只能跟着自己的哥哥接受教育。哥哥没有那么多钱来供巴赫学习音乐,小巴赫的音乐之路,随时都可能终止。15岁的时候,巴赫决定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他步行三百多公里,来到吕内堡,参加了当地一个少年合唱团,靠着微薄的收入,一边养活自己,一边钻研音乐。最后,在兴趣和激情的推动下,巴赫成功了,他沿着自己的兴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成了巴洛克时代最著名的音乐家。

这些人的成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有兴趣的地方才有人生。因为兴趣可以给我们提供动力,提供激情,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掌握了这些必要条件,自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如果没有,那么就要走许多的弯路了。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看清兴趣和成功的关系,往往都是下意识地认为只有做别人羡慕的事情,才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功,获得更多的认可。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强,而是活出了自己,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做到了最好。到那时,你所从事的就将是别人最仰慕的,做到了这点,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就像李开复一样,他在选专业的时候,没有选当时比较热门的法律,没把自己的人生定义为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律师,而是跟随自己的兴趣选了一个新兴的专业——计算机。但最后,他成功了,在他的领域内做到了最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我们都应该明白,李开复现在受到的称赞,肯定是强于一个优秀的律师的。这就是从心选择的智慧,要记住,有兴趣的地方才有人生。 zUFkgMhqbXQK/EamF3RZcw+h8n2C/TglKJR3WGZ6spKFBqIU2OgZ1L27W03ffk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