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李开复
提起天赋,很多人都会一头雾水,我们经常会提到这个词,但对其真实指向却往往很模糊。关于天赋,李开复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说“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谓天赋,就是指具有从事某一件事情的能力,像理解力、执行力等。而这些,恰恰是与兴趣紧密相关的。
当面对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总是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了解得更深入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经过这些努力之后,在这方面,我们自然就会变得更专业,可能获取的成就也就更大。而对于没有兴趣的东西,则恰恰相反。当面对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必须去做的不感兴趣的事时,人们往往会心生厌烦,这种厌烦会让我们带着负面的情绪去完成这件事,其结果往往就变成了力没少出,时间也没少费,效果却十分有限。
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更高的效率去做一件事情,关于这点,李开复的经历很能说明问题。
1994年,李开复迷上了计算机对弈,他和自己的学生萨卓依两个人开始着手研究将统计学应用在奥赛罗棋上。奥赛罗棋是一种类似五子棋的对弈游戏,在美国比较流行,但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对弈,还没有人将其应用在计算机上。李开复在这件事上的研究算是开先河之作。
李开复他们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奥赛罗的棋谱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用统计学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命令计算机每走一步都采取赢率更大的策略。两个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明了很多不同的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了比较。那段时间,李开复和萨卓依的兴趣点几乎都在这件事上。下课后,两个人就开始研究算法,晚上通常是去李开复家吃些东西,然后两个人就又返回学校一头扎进研究中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后,他们的计算机程序已经可以推算到未来的第14步了,而最牛的奥赛罗棋手,也不过能预测5~6步而已。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李开复将这件事告诉了瑞迪教授,瑞迪教授听了之后很感兴趣,并建议他们参加奥赛罗棋的世界杯比赛。同时,瑞迪教授还拿出自己的私人经费,让李开复他们花了3000美元写了论文,并给了他们1000美元参加位于加州的一个奥赛罗计算机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李开复他们获得了奥赛罗计算机的世界冠军。
获得奥赛罗计算机冠军之后,李开复和萨卓依开始琢磨挑战人类棋手,他们通过杂志联系上了当时的奥赛罗世界冠军——罗斯。罗斯听说要进行人机博弈,很感兴趣,答应了他们的挑战。
最终,这场人机对弈如期举行,不过,原本定的三局只进行了一局,因为罗斯在第一局以大比分输掉比赛之后,就气愤地放弃比赛,离场了。这是机器第一次打败人类冠军,是开创性的、里程碑式的一件事情。李开复完成了这件事情,靠的是他在编程方面的天赋,更是他在这方面的兴趣。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兴趣,那么李开复不会去研究计算机对弈,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他不会夜以继日地编程。没有这些过程,李开复在计算机对弈领域也就不会有如此成就。在外人看来,他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而实际上他表现出的天赋都是靠兴趣支撑的。正是由于对这件事有着无限的兴趣,才让他想到去做,并愿意去做,为了做这件事他肯付出,并觉得这种付出是快乐的。这种心态对他的研究非常有帮助,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我们没有李开复那样的编程能力,设计不出能够战胜人类棋手的计算机程序,但是,我们可以在别的方面下功夫。人总是有自己的兴趣的,找到它,并为之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你也会在相关的领域有所建树,那时你会发现,你的天赋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