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兴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应当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
——李开复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诞生了很多新词汇及网络流行语,其中有一句说得非常有道理:“在错误的道路上,即使奔跑也没有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努力,但更要找准方向。关于这一点,李开复也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在自己的演讲中,就经常会说到关于选择的话题,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去选择,只有做钟爱的事情,才能够为自己赢得一个未来。而在选择方面,李开复也确实做得很好。
1983年,李开复本科毕业,他的成绩很好,是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的第一名。在李开复毕业的时候,很多教授都给了他建议,希望他能够继续进行学业,攻读博士。而且,李开复个人也有这种打算,于是他就开始做相关准备了。
李开复给了自己三个备选项,分别是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因为李开复之前跟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教授有过接触,这家学校给李开复发了一封邀请函,希望他去参观,李开复应邀前往。
这次参观给李开复的印象很深刻,在参观过程中,他看到了一所优秀大学严谨、求实的学风,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学校学生们的创造性。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自动售货机,这里的自动售货机竟然是有“局域网”的,学生们通过电脑就可以查看售货机中还有多少东西出售,每样东西还剩余多少。这个不寻常的发明,引起了李开复的兴趣,他感觉到,这个学校有一群略显呆板,但绝对可爱的学生。最终,他选择了卡内基·梅隆大学。
在目前的社会中,很多年轻人面对学业选择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学校,只要学校好,读什么专业往往就不太在意了。但李开复不是这样,在定下学校之后,他就开始考虑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了。这一点,他很看重。
经过了一系列的对比和调查,李开复发现,那些太过抽象的研究很难找到具体的应用方向,在应用方面有缺点;而那些过分注重应用前景的课题,往往又不太深刻,很容易被淘汰。最后,他经过多方比对,发现计算机语音识别方向将研究和应用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有研究深度,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最佳的选择。就这样,他将语音识别当作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由此确定了导师。
专业方向和导师都选择好之后,李开复就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在他整个博士在读期间,李开复非常努力,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段经历对李开复的影响很大,在之后的工作中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正是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实用性的专业方向,成就了他后来的事业。
李开复是聪明的,更是谨慎的,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他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如何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正是因为这点,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像很多年轻人那样,只知道努力,只知道付出,却始终没有找对方向。很多年轻人往往由于所选专业的偏差,上学期间没有认真钻研学业,学习成绩不理想,能在社会上对其自身有帮助的知识更是掌握得极少,从而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那些正在选择专业方向的年轻人,就应该多想想李开复的故事,避免因为专业造成一生的遗憾。
纵观李开复的整个选择过程,都是以专业为导向的,他去考察的时候,不是看学校的建筑多么宏伟,学校的历史有多么悠久,而是看了在校生们的发明,了解了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之后才选择的。专业也一样,不仅结合了自己的兴趣,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思考,他才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且有深度,而且非常实用的专业。这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开复的这种智慧,不要只知道闷着头努力,更要抬头看看方向。要知道,只有方向选择对了,你的努力才有意义;如果方向选择错误,那么再努力也是没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