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立身的三宝:正义、尊严、人格

这也许只是战国时代一个普通的日子,云淡风轻。孟老夫子的马车驰骋在去往齐国的路上,碰巧遇到弟子充虞,师徒对话间,夫子一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一股浩然正气奔涌而出,瞬间便“沛乎塞苍冥”。正是这股浩然正气使孟子不向混乱的现实环境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人格,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南怀瑾先生也承认,像孟子这样的圣人,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去“阿意苟合”,向时代风气妥协,以便获取最大的利益。他实在“非不能也”,而是“不肯为也”,宁可为真理正义穷困受苦,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那些功名富贵。这就是圣人人格。

人格是构建人生大厦的支柱,没有它,壮丽与辉煌将无从谈起;人格是人生的风帆,有了它,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人格是一个人的名片,在这张名片上印制高尚,人生之路畅通无阻,而一旦打上卑鄙的烙印,一世难再有英名。人格是人生亮丽的风景线,唯有它,才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巨大魅力。人格高尚者,让世人敬重,如屈原、孟子、陶渊明、李白、文天祥等,一世英名照汗青;人格卑劣者,让世人唾弃,如秦桧、严嵩、慈禧太后、汪精卫等,遗臭万年遭唾弃。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20世纪人性被摧残的最典型象征,在这座集中营门前的告示牌上写着“任何人到达本集中营,都必须交出三样东西:私属物、尊严、人格”。从此,人将不人。

南宋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一向为历代百姓所痛恨。位于杭州的岳王坟前有用铁铸成的秦桧夫妇跪像,不断地被人咒骂、踢打、吐口水。

关于秦桧夫妇铁像,有一个传说。

话说有个姓秦的浙江巡抚,上任后见秦桧夫妇的跪像受辱,感到脸面无光,想将铁像搬走。为避免激起民愤,他命人在夜间偷偷地把铁像搬走,扔进西湖。不料,次日湖水忽然发出恶臭。由于岳王坟前的铁像不翼而飞,百姓纷纷要求官府调查。不久,铁像竟然从湖底浮起。百姓将铁像捞起,放回岳王坟前,湖水又清明如初,臭味全没了。百姓都认为是秦桧弄污了西湖。姓秦的巡抚见此情形,亦无可奈何。

后来有秦姓人作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桧就这样向罪恶交出了自己的人格,从此遗臭万年,永被后世人唾弃。

谁想遗臭万年?大多数人都想保持清白的良心,无愧于天地地过完一生,以求无憾。还有很多人活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格,为后世所传颂。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他一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他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乌烟瘴气、尔虞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坏人同流合污。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历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不羁的性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当政者。于是,在钟会之流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一说263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死。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而是一首美妙绝伦的乐曲将后继无人。他要来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铮铮琴声响起,激越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每个人心中。弹毕,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戮,那一刻,残阳如血。从此,《广陵散》绝。

那一年,嵇康39岁。

嵇康钟情于道家,孟子为儒家,两人都有着狂放的性格及绝不谀世的情操,真可谓大丈夫。这就是自古高风亮节的代表。也许他们在当时志不能伸,却留下一世英名。因此,在《正气歌》中,文天祥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中国历史上能讲出这种话的人可谓空前绝后了。像这种大丈夫一定有大人格、大境界、大眼光、大胸襟!做人要做大丈夫,生子当如孙仲谋。

完美人生来自完美人格,我辈即使不能名垂千古,也要携一身正气,如果不能照亮世界,也要照亮自己的人生,这才不枉在人世走一遭。 OUaw2pbkQJ5CKbXtcYcTQ1HD/TwEbu5L90RAAEq2Vr21We/iFY4tMzmZIDPsR38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