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桌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而且也关系着人们的生计安危。放眼望去,许多没有达成的协议都是在饭桌上达成的;许多合同细节上的争议都是通过吃饭解决的;许多没有搞定的生意都是通过一顿饭来搞定的;很多推心置腹的话也都是在饭桌上说出的。由此可见,饭桌确实是销售员搞定订单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阵地。
美国纽约某大学的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派部分商学院的学生到大街上寻找两个实验参与人,然后分别将其约到事先指定的房间内,第一个人被安排在一间摆满丰盛食物的房间中,边谈边吃;第二个人则被约到一间空旷的房间中,单纯谈话。而最终的谈话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在摆满食物的房间中,有56%的人都同意帮忙完成实验;而在空旷的房间中却只有20%的人同意帮忙。
要知道整个谈话过程,学生们请求帮助的理由都是相同的,谈话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交流环境,使得同意与不同意的人数相差了大约两倍。由此可见,食物的力量不容小觑。
那么,食物为什么会给谈话效果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首先,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话就会多起来。如果不信,在吃饭时间看看那些人头攒动的大小餐饮店,你就会发现餐桌上的人们已经摆脱了平时的拘谨,不仅欢笑声此起彼伏,就连牢骚与不满也比平时多了很多。所以此时如果请求对方帮助,即便不使用任何技巧,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其次,与他人共同进餐能够很好地体现彼此间的亲密程度,有助于促进和加深彼此的友好关系。有一种社交技巧叫作“Luncheon”,即午餐的交流技巧。其本意就是通过和大家一起吃饭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在日本这种技巧被更名为“Dinner”,即晚餐。因为日本人通常把招待客人的时间定在晚上。日语中有个词译成中文就是“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人”,以此来表示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也暗示着心理上的距离十分亲近,当然就更容易说出真心话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当人们吃完食物后会变得非常宽容。由于肚子已经被填饱,所以很少会对对方产生敌意。如果在这个时间谈事情,那么不管你的要求多么令对方难以接受,在客观上也会起到遏制对方提出反对意见的效果。其实,即便对方心中想反对,但嘴里塞满了食物,也不好说出反对意见,毕竟边吃东西边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尽量选择在对方刚把食物放入嘴里的时候说出自己的要求,这绝对是一个防止对方反对的最有效战术。
有人说“经常见面不如偶尔吃饭,偶尔吃饭不如痛饮一次”,这里不仅道出了吃饭的重要,还提到了喝酒。如果彼此的关系已经到了能一起喝酒的程度,那么即便不去拉拢,对方也很可能不会拒绝你的请求。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有目的地与对方喝酒,那么就千万不能喝醉,否则会适得其反,花钱吃了饭还把事情办砸了。
因此,请客户吃饭在销售员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销售员在请客户吃饭之前,首先会有很周密的策划,给吃饭一个明确的定义和任务:是饭点的工作餐,还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攻关餐,是为了联络感情的聚会,还是为了庆祝合作成功的庆祝餐……在吃饭前,自己心里一定要明确。
其次,销售员要根据吃饭的不同意义而精心选择不同的作陪人员。因为所选的作陪人员不会说话得罪客户而搞砸了生意,或者太会说话而让作陪者与客户谈成了合作,都是得不偿失的。
最后,销售员在约客户吃饭时一定要懂得餐桌礼仪,合理安排好座位的次序。当我们进入餐厅后,正对门口的位置是主位,即今天谁请客谁坐此位。主位的右边是主宾位,左边是次宾位。三位主角确定后,其余人也不是照集体相那般随便,而是以次宾位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递减,直至挨近主宾的那个座位,才叫作“末座”,所谓“敬陪末座”“忝陪末座”者,指的就是这个座位。这一点很多年轻的销售员都不很在意,在请客户吃饭时,座位的安排不恰当,无形中得罪了客户还不知道。
总之,请客户吃饭是一门学问,是销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用好了,无往而不利,用不好会影响销售业绩,得罪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