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私欲和爱恨是痛苦的来源

“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去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代黄龙慧南大师写下的这首禅机丰富的诗,仔细品味,其意思便是奉劝世人莫贪功求利,心中超然,自然可得佛道。

南先生一直以来都爱修禅佛,他在说修行的方法时曾言,任何一个修行的人,都要时时刻刻谨记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佛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修道是为了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需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是绝对错误的。

其实,不仅学佛如此,人们若始终带着这些观念投身生活,即便他是修行者,他的生活也会充满了冷漠。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金砖银瓦,而缺乏真正的人情。

一个有钱人因为母亲去世,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诵经超度。这个人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不停地问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呢?”

佛光禅师看这个人这么爱钱,便要捉弄他一下,就不客气地说:“要十两银子。”

那人认为太贵,就讨价还价说:“禅师,十两银子也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两如何?”

佛光禅师心中觉得好笑,但还是点点头道:“好吧。”

在诵经进行佛事的过程中,那人听到佛光禅师念念有词地说:“十方诸佛菩萨,佛光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她能往生东方。”

那人听后觉得不对头,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过往生东方啊!”

佛光禅师调侃道:“往生西方世界需要十两银子,你坚持打八折,只好送亡者到东方去了。”

那人很尴尬,只好说:“我再加二两好了,你还是让我母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为了钱而不顾亲情的人是可笑而可悲的。利是什么?信手得来信手去,没人能将它永远留在身边。人是赤条条地来,自然也是赤条条地去,为什么还总是想不开呢?名利本为浮世重,贪得无厌只会为人们带来祸害。它所引起的欲望阴云会彻底覆盖一个人的本心,倘若不慎沾染上贪嗔的习气,就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于是,南怀瑾先生举了佛门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贪的恶处,奉劝世人不要为贪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子、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很大。年纪大了,法师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两个小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个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们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行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子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咔啦咔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就是这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除贪之难。

其实,人与人的追求不同,欲望也不同。有的人求子孙满堂,得之,心满意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得之,心中无憾;有的人求无上智慧,得之,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得之,甚为欢喜;有的人求名扬四海,得之,风光无限;有的人求家财万贯,得之,幸福无比。但是无论是求喜、求乐、求名、求财,说穿了,都是欲望在起作用而已。

佛说“贪、嗔、痴”为人生“三毒”,是为众生业障的根本。妒忌、残害等心理,都是随“三毒”而来的无明烦恼。在这“三毒”之中,“贪”为第一毒,因此,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纯朴宁静的心灵,首先就要驱除贪的念头,摒除功利主义,摒除对欲望的无限渴求。

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人的心便会发生病态的畸变,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继而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功名利禄没有满的时候。人越是得到,胃口就越大,每天便会为这些事物殚精竭虑、费尽心机地算计,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走极端。而不能控制功利心态的人,往往不自知,如同一只转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没办法停下来,最后才发现自己遍体鳞伤,筋疲力尽。

事实上,贪嗔痴恨爱恶欲,人们大多对其都是有忍耐力的,只不过有人以这些事物不断诱惑自己为借口,而真正无法控制的却是自己的内心。作为不是修行者的凡人,不必完全戒掉众多情绪,但是要想获得生活上的平静和祥和,便要看淡这些私欲和爱恨,它们,正是人痛苦的来源。 Q7AKzR6B0IARiDeDyiy/IO8OiFU+IHEjnbTP8BhlluGxErnii/OcvY4lsnSNK9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