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第三回

程乙本这回的回目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三回很重要,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出场了。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苏州人,所以林黛玉是苏州姑娘。苏州的文化特色就是精致,唐伯虎的画、昆曲、园林……精致得不得了,曹雪芹创造林黛玉这个人物也仿佛最精致的一件艺术品。林家的先祖也是几代封侯的,到了林如海已经没落,后来还贬到扬州做官。所以林黛玉的家世只能算中上阶层,排场有限。

写小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出场,作者如何介绍他。人物亮相,有的调子拔得很高,有的调子很低,都有道理。看看我们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出场,谁介绍她出来?她的老师贾雨村。贾雨村是个好功名的俗人,中了科考当上官,因为个性钻营嚣张,在官场里又几番起伏。这个时候他又丢了官,应聘林家西席,当了林黛玉的老师。

按理讲,第一女主角出场是大戏,如果是个二流作者,这时必定等不及,林姑娘一出来,就会哗啦啦写一大篇。曹雪芹不同,他不动声色,只说这个女学生身体很弱,完了,不讲了。长什么样子,家里如何都没提,淡淡的几句就过去了。

这是林黛玉的开头。曹雪芹其实在等,等着最合适的时候。因为贾雨村是俗气的人,他眼里看不到林黛玉的特别,无论是特殊的美貌或性灵,贾雨村都不大觉得。他一生最要紧的是功名,怎么在官场往上爬,怎么去攀关系,他眼里这是个普通的女学生,只是个很弱的、不重要的人。林黛玉要等另外一个人出来看到她,这就牵涉到写小说很重要的观点(point of view)。现代小说研究这个,从什么人眼里看什么事情,看人、看物都有观点,选中的观点决定这本小说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它的主题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它的风格决定于什么人看事情想到的语言。一个知识分子看到的事物,想到的语言,跟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完全不一样。

开头我们对贾府的认识,是从冷子兴这个冷眼旁观的人,他对贾府里的状况说书似的讲一下,限于很粗浅的介绍。焦点一转到第一女主角身上,就用贾雨村的观点稍微提一下。这个人物怎么慢慢地树立起来,就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

我觉得程乙本回目“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比庚辰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好得多。第一,“抛父”这两个字用得不当,不是她要离开她父亲,是贾母——她的外祖母,因为怜惜失去母亲的孤女,来接她回去。这一接,定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命运。之前有个和尚警告过她,最好不要见近亲,见了有灾祸。的确,黛玉进了贾府,最后为情而亡,所以“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是很关键并符合实情的。

贾雨村是贾家的远亲,他也想到受林如海之托送林黛玉到贾府去,可以顺便攀近些。要恢复他的旧职,甚至爬高一点,就得跟贾政他们攀关系。他送林黛玉到了贾府,大家注意,这时焦点又一转,转到林黛玉,从黛玉的眼光来看贾府。

中国从前的房子有好多“进”,黛玉进贾府,一进、两进、三进、四进、五进,每一进都是不得了的气派,这个很要紧,对林黛玉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后来她的所有行为。她的内心是很恐惧的,投靠亲戚谈何容易?而且她本来的家比起贾家差太远了,她是个孤女,如果有妈妈在背后撑腰当然又不一样,妈妈是贾母心爱的女儿。一个孤女进了侯门,进了豪宅,心理上的威胁很大。黛玉原本极端敏感,极端聪明,又非常自傲。她作的菊花诗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就显现她是个傲霜枝。黛玉当然骄傲,她才貌双全,一株绛珠仙草降凡间,自有孤高个性。在贾府这种环境,她要保有自己的身份,不能有半分退让,所以她的行为语言常带尖刻。那种攻击性,我想跟她的孤女心态及初进贾府感受到的威胁都有关系。

曹雪芹用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手法写林黛玉进贾府,他没有讲林黛玉怎么受到威胁,心里怎么害怕,一句都没有。他让那些房子、陈设、一群一群的佣人(你看!贾府里有两百多个佣人)身上穿的也是绫罗绸缎,那种排场是很大的威胁。我们常说“穷亲戚”,林黛玉家还不算穷,也是官家小姐,仍感受威胁。宁国府、荣国府人多势众,这样排场的两家人都是她的亲戚啊!

当然这个就是小说家的手法,所谓的objective correlative,就是把主观的情绪用客观的这些事物投射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回,看起来好像林黛玉进去见了人,这里那里看一看,其实所有的氛围就是决定了日后林黛玉的一切想法和行为。

这就是小说家高明的地方,一句不露,让读者自己去看林黛玉进府,读者也变成了林黛玉,由她的眼光来看那样的礼法、那么多的东西。于是读者感受到了,替林姑娘感受到了。

小说家要写贾府,怎么写它的气派?用客观笔法来写贾府怎样怎样,冷冰冰的一点感受也没有,用林黛玉的眼光不同了,它有一种判断在里头,情感在里头,还有很重要的主题。曹雪芹写贾府,写大观园,都用了非常高明的小说家的手法。

跟着林黛玉的观点,她进去以后见了哪些亲戚哪些人,然后到了荣国府、宁国府。府中吃饭有他们的规矩,黛玉静静地看,心里却紧张,她得注意别人都怎么做,贾家规矩大,她生怕稍出差错被人笑话。比如说,她自己家里吃饭不喝茶,怕伤胃。贾家不一样,吃饭时端着茶来,而且上两次。头一盅茶上来不是喝的,用来洗手的,若不注意一下喝了,就闹笑话了。第二盅茶是喝的,黛玉不便说家里吃饭不喝茶,只好入境随俗,光一件喝茶小事就得用心。

虽然贾母疼怜,黛玉自己是好强的人,从一点一点事情的累积,读者慢慢了解黛玉的心理,会对她采取比较宽容同情的态度。这个很要紧!否则就难以体会林姑娘的敏感、防卫,三言两语动不动又戳人家一下。

贾府中人物多,一下子一大堆人出场,对小说家来说是难得不得了的事情。《红楼梦》里有十二金钗,每个人都有个性,每个人的面貌不同,一亮相就要点出来,这就是考验笔法的高下。

看看曹雪芹怎么介绍人物。黛玉来拜见贾母,贾母看着外孙女,当然百般疼怜,哭了一顿,然后就介绍身边这几个人,首先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个春”。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姐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第一个,迎春,贾赦的女儿。 肌肤微丰 (大概是有点胖) ,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这是书中唯一一次介绍迎春的外貌。这么几句话,写出迎春是个很和平、很老实、很容易亲近的女孩子。他们叫她“二木头”,最可怜最老实是她,总是被欺负,后来出嫁遇人不淑被欺负而亡。

第二个,探春,贾政的庶出女儿。三姑娘探春削肩细腰,神采飞扬,这个女孩子不好应付。府中人批评,三姑娘像朵玫瑰花,有刺!三姑娘不像迎春那么老实,是很能干、很厉害的女孩子。但她是姑娘家,没办法把本事使出来。后来贾家败了,探春心里很着急,感叹可惜自己不是个男儿!如果探春是个男儿,很可能贾家能让她撑起来的。探春有理家之才,她跟凤姐是两个女强人。别人都怕凤姐,唯独探春不怕,有时候在言语里边还把凤姐压一压。王凤姐这个女人了不得的,非常识相,很懂人情世故,厉害又霸道的凤姐为什么对探春礼让三分?因为她是小姑子。在中国的家庭里头,嫂嫂不能跟小姑子争的,如果嫂嫂不让小姑子,那个嫂嫂就不贤慧。这里写探春的外貌不俗,往后看,就知道她的个性也是坚强的。

第三个,惜春。年纪还小,讲不出道理来。其实惜春也是个蛮重要的人物,我们日后也会再讲。

贾府三姐妹,在书中这一回几笔就过了,不高调。她们穿的,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一笔带过。如果作家耐不住,“三春”出来了,三个小姐都细写她们穿什么,再写她们戴什么,写了一大堆,反而衬不出后面的力道。

王夫人、邢夫人来了,这两位是林黛玉的舅妈,其他一些表亲都到了,也是三笔两笔都把她们介绍完。为什么都那么低调?因为要陪衬一个真正重要的角色出场。谁呢?王熙凤来了!真正的人物出来了。

人物的出场亮相要紧的,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有高调、有低调。林黛玉的出场低得不得了,因为有它的道理。王熙凤不一样,王熙凤的出场,是我在小说里边所看到的写出场,写得相当了不得的一段。如果其他的小说家来写,想王熙凤很重要嘛,先把她放在位置上,一来看到王熙凤形容了一大堆,那就模糊掉了。曹雪芹是把所有其他人通通安排好了,大家等王熙凤出场。

我们看传统戏,尤其是京剧、昆曲,主角的出场,一定有特别的亮相(pose),可能要等几秒钟,让台下的人看清楚他。还有就是人未到,声先到,让台下的人有准备。你看: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个出场,京戏里称“叫场”,人还没出来,后台声音扬起一声高调。很有名的《苏三起解》,玉堂春要出来的时候,在后面叫着“苦啊”这么一声。人还没到,声音先飙出来,这就是王熙凤。所有人都是规规矩矩站着,老太太老祖宗在此,别人都是吊手吊脚地不敢动,这个人如此放诞无礼?

王熙凤深得贾母跟王夫人宠爱,她是王夫人娘家的亲侄女,贾琏的太太。王夫人在府中不大管事的,因为得王熙凤之力,不光是这层内亲,她又是贾母面前第一得意人。贾母宠她,第一,因为她懂得奉承,让老祖宗很开心;第二,真的能干,偌大贾府,只有王熙凤罩得住。这么一个众星拱月的人出来了,打扮得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一身的打扮,又是凤,又是龙,又是一百只蝴蝶,还有银鼠,姑娘们大概不会这样穿。当然,她是少奶奶,又是掌家人,那个派头,后面一群佣人、媳妇、丫鬟,簇拥着一身珠光宝气、五彩缤纷的王熙凤。想象十八世纪清朝的美学,的确跟西方十八世纪洛可可风格(Rococo)有点像,王熙凤这一身就像法国宫廷里那些华丽非凡(ornate)的东西。

看看怎么形容她的容貌: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凤眼是眼角往上,非常漂亮的,但加了“三角”两个字。相书里说,三角眼的人心机深。柳叶吊梢眉,眉毛挑高像吊上去的,有点吓人呢!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春威”两个字写得好,粉面含春威不露,我想凤姐的样子,真的与众不同。她的穿着、气派、个性,通通表现出来了。

这得益于《红楼梦》很多时候用文言对句,如果你们试试用白话文,很难形容得这么铿锵有声。光是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这八个字,就讲尽了凤姐的样子。

《红楼梦》的语言是白话文跟文言文相间的,用得非常恰当。当然它也不是随便写的,用重彩下笔写王熙凤,用重彩下笔写贾府的气派。这个时候写得这样繁华,最后对照贾府衰败、王熙凤死时的凄惨,一盛一衰,这就是我们的主题。

讲贾府的兴衰,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一方面当然是贾府本身的气势,另一方面是人物的凋零。所以对贾府精雕细琢刻画,对王熙凤下重笔来描写,目的都是彰显“盛衰”二字。

你看,贾母怎么介绍王熙凤: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庚辰本“泼皮破落户”我觉得不妥,程乙本是“泼辣货”。 “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庚辰本的“南省”何所指?查不出来,程乙本把“南省”作“南京”,南京有道理,贾府在金陵。

这一段就是小说家的手法,如果贾母介绍说“这是你的琏二嫂子”,就一点趣味都没有了。这句话,你看贾母这么讲:“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一方面点出王熙凤是个泼辣货,很泼辣!另一方面也讲出贾母跟王熙凤两个人的关系,老太太跟孙媳妇开玩笑,当着那么多人,可见呢,老太太宠她爱她跟她很亲近,这种关系,不必写成贾母对她怎么好、怎么好,这种手法就低了。只要一句话,讲完了她们两个人的关系,讲“泼辣货”、“凤辣子”这么一个外号就够了!这是《红楼梦》高明的地方,一张口都有道理,而且很合贾母的身份。

黛玉一听,“凤辣子”怎么叫呢?很为难。后来介绍这是琏二嫂子。转这么一个弯,这一段就有趣了,也就有了戏剧性(drama)。

那王熙凤看见了林黛玉,你听听她怎么说: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多会讲话!她晓得贾母性格,孙女比外孙女当然要亲一层。她晓得这句话一讲出来贾母也爱听,林黛玉也爱听。

王熙凤察言观色,八面玲珑,这么一个人,非常知道怎么得人心。语调一转:“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很会做戏的人,掏出手帕来揩揩眼睛。你看这是凤姐第一次讲话,三言两语,做那么两下,曹雪芹就写活了这个人。

王熙凤作为一个掌家人,该做的事情非常殷勤,她知道贾母这时非常怜惜林黛玉,所以在贾母面前做作了一番。到后来贾母决定让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林黛玉失宠了病得快死的时候,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态度完全改变,她是随着贾母心意的,她很清楚在贾府的威与势是贾母给的。

好了,王熙凤的出场集中所有的焦点,刻画得如此突出,下面还能更翻高吗?有的,我们的男主角贾宝玉出来了。怎么出场呢?从谁的眼光看这个人?如果从作者的眼光,如果是一个全知叙述者(omniscient narrator),可能用全观的眼光客观地写,贾宝玉怎样怎样,可能太平板,可能不精确。曹雪芹高明地选择了从林黛玉的眼光下笔,林黛玉如何看贾宝玉,意义就不同了。

接着,宝玉来了。黛玉本来听了他这个表哥很顽劣的一些事情,王夫人甚至用“混世魔王”形容儿子很任性的一面,黛玉心想这个宝玉不晓得是什么样的懵懂顽童,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哪知一看, 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在齐眉地方戴了二龙抢珠。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 ,射箭的时候穿,所以叫作箭袖,但是这袖口封起来的,所以 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 ,穿得非常好看!然后,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 倭缎是日本的缎子, 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再看看怎么形容他: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下面两句,庚辰本我觉得有点不妥当,它说“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前面已经讲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颜色是春晓之花,没有讲哪一种花,是春天最美的初开的花,是秋天最亮的时候的月,足够了!再形容“面如桃瓣”,有些多余,拿桃花来比喻男子,也不妥。程乙本没有这两句,而是讲他的鼻子: 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黛玉一见大吃一惊,并不因他一身的贵公子穿戴,而是在哪里见过,怎么觉得眼熟。的确,他们三生缘定,老早就见过了。在天上,他是神瑛侍者,她是绛珠仙草,他拿灵河的水来灌溉她,她下来是报他的恩的。

中国人都相信缘分,相信今生的相遇,一定是前世的因缘相凑,黛玉见宝玉,一见若有所思。曹雪芹用工笔画式一笔一笔写宝玉,而且写两次。一次是刚从外面回来的盛装,一次是回家后 已换了冠带……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最后说他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转盼多情的“情”字要紧,前面也讲他“瞋视而有情”,发怒的眼睛,瞪一瞪也是有情的。

这个人是玉,这个人是贾宝玉,他就是“情”的化身,这块石头到红尘来,它的任务就是补这里的情天,在这个世界上他有多少的情债要还。他是情根,青埂峰那边早已生了情根,他到世上来,成了多情贾宝玉。

黛玉心中的宝玉不像个凡人!我曾在朋友家里看到一个雕塑,很漂亮的三太子哪吒。我一看,哟!像贾宝玉那一身!我想贾宝玉也是个哪吒。哪吒挖肉剔骨,还父还母,这世来是莲花再生,宝玉的一生也是啊!那种象征的意义蛮像的,所以他倒像个哪吒的造型。宝玉不是个凡人,象征意义大过实在的人。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现在好多花美男也长得漂亮,可是没有一个贾宝玉。

好了,宝玉讲完了,这个时候才来正式讲黛玉。你看曹雪芹的手法,前面三言两语提一点点,因为前面的人怎么看黛玉不重要,谁的观点最重要——宝玉!

三生石畔神瑛侍者这时候看到黛玉,这时候黛玉才显形,他们等了很久了。宝玉眼里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庚辰本用了个怪字“罥”,程乙本用了“笼”,笼烟眉,我觉得“笼烟”两个字好。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病美人啰!这个林黛玉,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不同寻常的漂亮!弱柳扶风,好像柳树随着那个风,飘飘像个仙子一样。姣花照水,她是绛珠仙草嘛!倒影在那个水里面。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纣王的那个比干,心有七个窍,林姑娘是很多心的,一点点事就敏感,小心眼。我前面讲过,黛玉的敏感有道理,她的身世,还有她对宝玉的感情,非常没有安全感。那么多女孩子在宝玉旁边,个个都美,她对宝玉的这种情讲不出来,又怕宝玉给人家抢走,使得她非常地不安。不过这两个人互相一看,都觉得是前世见过的,他们两人的缘分是“仙缘”,老早在三生石畔灵河旁边已经定了的,这一世用眼泪还债。仙缘不可能成为夫妻,用现在的话说,是灵魂伴侣(soulmate),有心灵上的交流,肉体的结合是不可能的。所以到最后不能结婚,也有道理,宝玉跟林黛玉结婚生了一堆儿女,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建筑在仙缘的情感是动人的,他们互为知己,他了解她,她了解他,他就是我,我就是她,那种契合很难教人家懂的。这是他们情之所“根”。

宝玉看到薛宝钗露了个膀子,白白粉嫩的,他也想去摸一下,他跟林黛玉从小同床而眠,却从来没有动过邪念,完全是一种灵的结合。但婚姻一定要有肉体结合的,世俗婚姻第一要件,就是肉体的结合,所以他们注定在尘世婚姻制度下,是一个悲剧。 neoPlydk41a3boOZxvsojrFi4/m80aU9d4+31F05F8SygBIbb74apASQkLQq0B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