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 R E F A C E

前 言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幼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世称阳明先生。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阳明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的学说在朱学衰颓之际,倡导“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把儒家的内圣之道发展到了极致。其思想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仍然历久弥新,闪现着美妙的光芒。这正是经典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阳明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享誉海外。在日本,阳明学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在朝鲜,阳明学也暗中流传,并影响了不少思想家。在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阳明学被奉为精神的范本。后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东南亚诸国、北美洲和欧洲。可见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

《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它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及死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分为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上卷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中卷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训蒙、教约等。在卷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着重阐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下卷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包括王守仁写的序和由他辑录的朱熹遗文中三十四条“大悟旧说之非”的自责文字,旨在让朱熹作自我批评与自我否定,证明朱熹晚年确有“返本求真”的“心学”倾向。卷下收录的王守仁讲学语录主要是讨论“良知”与“致良知”。

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不仅涵盖了原书的理论框架及译文翻译,而且,在剔抉其精义奥妙,探索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的同时,在后面的“解读”中对原文进行了辨析,能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收获更多人生的智慧。 JNqZjIGpLaJ/XgUhu4hajYxx176aZi1hg+kZlmOeWf5hOuiJ8SvinkMS5IYicg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