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笔记可以改进记忆,释放压力

有句俗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光凭大脑忆不如写下来牢靠。别人跟你说的事,你就算记性再好,也难免有忘的时候,如果当时写下来,用白纸黑字(或白屏黑字)来提醒自己,就不会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其实是由人的记忆特点决定的,因为人的记忆有长短之分。有的人对自己的记忆很自信,强迫自己去记所有的东西,其实不见得是好事。

正确的做法是:让大脑记重要的线索,把记各种具体的内容和事务交给电脑。

人脑的短期记忆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保持时间相当有限。在未经复习的条件下,大部分信息在短期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通常在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短期记忆有时也被称为电话号码式记忆,如同人们查到电话号码后立刻拨号,通完话,号码也就忘掉了。

遗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说是经常发生,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记忆力衰退。

工作中,是不是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开会的时候,你在工位上坐着,突然想到一个特别棒的创意,然后便去找同事聊一下,同事刚好不在工位,你直到下班前才想起来这茬事,来到同事的工位前,准备要说出你的创意,却发现大脑里面空空如也,怎么也想不起来创意是什么了。

开会的时候,你突然想到一个特别赞的点子,脑海中灵光一现,可是会议继续进行,打断了你的想法,你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开完会就忘了。

还有,日常生活中,你要去超市买日用品,在大脑中过了一遍购物清单,然后到超市,有时候就想不起来你想要购买什么了。不管你怎么回忆,总是难免会出现买了这件丢了那件的尴尬情况。

这其实不是记忆力衰退,而是短期记忆的陷阱。小山龙介在《整理的艺术3》中将信息分为流通型信息(短期记忆)和库存型信息(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表现为流通型信息,很多信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就会流失。这也导致个人出现了生活中出现丢三落四、工作中灵感丢失的情况。

这个问题难解决吗?

小山龙介认为,信息流通越活跃,就能在脑海中激发更多的灵感,带来更多的创意,但是大脑却不擅长存储信息,正因如此,要提高效率,就需要给大脑减压,尽量让它集中精力去处理流通型信息。

怎么做到给大脑减压呢?对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来说,睡眠是必须的,而更有效的方式是将流通型信息转换为库存型信息。这其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记录和整理笔记。我们可以把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看作是把当下捕捉到的流通型信息转化为库存型信息的操作。

去超市之前如果用便签记下要买的日用品,就不会忘记了。工作中,灵感产生的瞬间就记录下你的想法,就不会回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把很多事情放在脑子里,大脑存在着忘记的担忧,会不断加以提醒,这份不必要的担心,也会形成压力。当把记忆的功能转给笔记,大脑不必再担心忘记,这样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在约翰·梅迪纳的《让大脑自由》一书中指出,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如果都没有记录,那还怎么重复呢?

记下来,就这么简单。

所以,对于追求效率的人来说,记录和整理笔记是一件必须要做的工作。不管你是要采取传统的方式——笔+纸,还是有道云笔记的形式,立即行动起来吧!只有这样,你才能走进幸福生活家的神奇世界。 2dgHZaxS3hOCaJinEb8l3A3WZSPzMzwwPlZ0Ic+NDh8iSIn4fm0ExIuGVG1iNR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