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孟浩然

32.1

岘潭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这是孟浩然(689~740)记咏他垂钓等日常生活的一首小诗。一天,他应陆内史之邀,游岘山,在岘山南的石潭中,钓得了武昌名鱼槎头鳊。经美人纤手金刀操持,烹调成鲜美异常的鳊鱼脍。这怎能是吴中莼羹所能相比的呢?孟浩然想通过以隐求仕,希望得到推荐或得到朝廷直接聘用,但一直未能如愿。晋代张翰以思念家乡吴中的鲈鱼脍和莼羹而弃官回家。诗中引用这个故事,说槎头鳊比莼羹要强多了,似乎在说明自己即使不能进入仕途,生活在鱼米之乡,也应该满足了。

①岘潭: 在今湖北襄阳岘山南。

②石潭傍隈,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石潭在岘山的深曲处,一早沿着沙岸向上攀爬。垂竿试钓,果然钓到了槎头鳊。 隈(wèi ào): 山的深曲处。 夤(yín)缘: 攀缘,攀爬。 槎(chā)头鳊: 鳊鱼(《尔雅》、《日用本草》)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图68),又名鲂(《诗经》一部分)、(《尔雅》)、平胸鳊(蔡邦华《脊椎动物分类学》)、长春鳊(《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等,上海一带称槎扁鱼。为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的淡水鱼类。体长可达50厘米以上。体形侧扁,呈菱形。头和口小,头部侧面观呈三角形,口端较尖削,好像被刀砍成似的。槎,就是斫的意思。眼较靠前。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近,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刺长于头的长度,尾柄高小于尾柄长。广泛分布在除西北和西南以外的全国各地。喜生于有大石块的江湖中,古代以汉水所出最有名,但东北产的更肥腴。在汉水及长江中,鳊鱼常与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Rhichardson)(图68)混同发生,因为形态十分近似,旧时无法区分,都叫鳊鱼。所以本诗所说的槎头鳊,也可能包括三角鲂。

图68 鳊鱼与三角鲂(据《中国鱼类志》重画)

③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美人用金柄的菜刀操持,做出了一道色美味鲜的鳊鱼脍。这岂是吴中的莼羹可以相比的吗? 聘: 使用。 金错: 镶铜柄的菜刀。唐代以前,铜多称金。钢刀也极其宝贵,所以常镶以铜柄,以示珍贵。 红鲜: 指烧煮好的鳊鱼。从红鲜一词看,本诗的槎头鳊更可能是三角鲂,因为三角鲂在当地民间又叫“火烧鳊”。陆内史:可能是姓陆的官为内史的人,邀请孟浩然前去游玩。 莼羹: 用莼菜做的汤羹。莼:莼菜(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图69),又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传》)、莼(刘向《别录》)、水葵(陆玑)、水芹(贾思勰《齐民要术》)等。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清水池塘湖沼中,嫩叶和叶柄作菜羹,上有胶黏质,黏滑脆爽,口感很独特。为吴中名菜。据《世说新语》载,晋时张翰为齐王司马冏东曹掾时,见时局混乱,以思念故乡吴中莼羹和鲈鱼脍为借口,挂印弃官而归。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后成为退隐的托辞。参见39.4.储光羲《采菱词》、78.19.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八人》篇。孟浩然说这里的鳊鱼异常鲜美,超过了吴中的莼菜和鲈鱼,显示对家乡的爱,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

图69 莼菜

32.2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

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到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长江冲出三峡进入平原地区后流速变慢,江面开阔,容易形成湖泊和汊道。当它到达浔阳(今江西九江市)、湖口地段时,汊道增多,分为北、中、南三江,有段时期分为九汊,古称“九派”,迂回曲折,宽度共达20公里,给出行的人带来极大的不便。但令他惊奇的是,这江分九派的淼漫水乡,却有许多很熟练的“舟子”驾船往返其间,可以很方便地到达浔阳。并由此泛五湖,游三湘,观赏从长江口溯游而来的海涛,令人叹赏枚乘《七发》的壮美;吊屈原,在湘江寄托沉痛的哀思。但他人往东南游,心向西北飞,没有一天不向往着长安,渴望着朝廷诏聘的消息。更何况冰雪已经消溶,南雁成群北归。孟浩然借出游,到各地交友吟诗,希望以此引起朝廷注意,进入仕途;另一方面,因为长期得不到诏聘,也是为了解闷消愁。诗人在《临洞庭湖》(一作《岳阳楼》)一诗中,当他看到波涛连天的湖水时,怅然兴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不是洞庭湖中没有舟楫,而是说他想入朝从政,苦于无人引荐。这首则反过来写,长江尽管分作九派,给行人带来巨大困难,但江中有船,“舟子乘利涉,往来到浔阳”,十分方便,由此感叹,通向长安的路为何如此艰难!

①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到浔阳 长江分成九派,使这片大地淼漫成为水乡;船夫熟练地航行其间,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往返于浔阳。 大江分九派: 长江分成九条汊道。长江自西向东,由高处向低处流,出三峡后进入平原地区,流速滞缓,江面变阔,并呈现曲折迂回的流向,在一定的弯曲处会切蚀陆地形成汊道。在浔阳、湖口一段便分为北、中、南三江,历史上据说曾有九道汊,即“九派”,也就是浔阳为九江地名的由来。这一情况得到卫星遥测资料的证实(图70)。 利涉: 指船夫驾江船顺利渡过河川。

图70 九江北岸曲流汊道卫星照片分析简示图(转自曾昭璇据濮静娟等修改)

②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从这里出发可以泛五湖,游三湘;观海涛令人叹赏枚乘《七发》的壮美,沉痛哀悼屈原投湘江。 五湖: 五个大湖,自古有多种说法,本诗应指洞庭、青草、鄱阳、太湖等湖泊。 三湘: 以湘江的上中下三段指湘北、湘中、湘南。 观涛壮枚发: 唐代的长江口直达今镇江、扬州一带,在浔阳可观海浪。枚乘是西汉文学家,擅长辞赋。《七发》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第六段为观涛,写得声势壮阔。

③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 心中常常想着朝廷,盼望着金门之诏。春天冰雪消溶,每当看见北飞的雁群,这种心情更是难以平静。 魏阙: 古代宫门外悬挂法律条文的地方,也称魏观、象魏,后作为朝廷的代称。 金门: 金马门,也称金马。《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金马门。”汉时征召来的人,都待诏公车(官署名),其中才能优异的人待诏金马门。谢惠连《连珠》:“登金马而名扬。”

32.3

早发渔浦潭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晓景豁。

孟浩然早年以隐居和游历的方式谋求入仕,虽然早有诗名,却一直未能如愿,心中难免郁闷。这次他到浙江富春江一带旅游,由于山光水色风景优美,珍禽异兽似通人性,天气温暖晴好,使他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闷。而他所记载的“猿”、獭等动物,则成为研究唐代动物分布的宝贵资料。

①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东方刚射出一丝曙光,沙洲上的水鸟纷纷嘎嘎地叫了起来。躺在浦边的小店里,听得好几艘船摇橹相继出航。 暗: 指耳朵听到,但没有睁眼去看。

②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 太阳出来后,山光水色,远近层次都分明了。这才发现江面相当壮阔。由此可知诗人是昨天夜里从陆路来到江边投宿的。 气象分: 笼罩在江上的雾气开腾消散了。江上空气中水分子含量多,日落时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成为雾。早上日光照射后,雾中水滴重又蒸发成水汽上升,雾消散了,露出许多原先不能看到的景象。

③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美人起得晚,来到江边照影梳洗,弄出一长溜泡沫。 美人: 可能指美女,也可能指品行美好的人,是他的同行者。

④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伸手捧水饮,怕惊着了岸边的猿猴;途中水獭祭鱼,更是时时可见。 猿: 应是猴类。因为长臂猿一般不会下地饮水。如猕猴Macaca mulatta(Zimm.)、藏酋猴M. thibetana(M.-E.),或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Pousargues)、黔金丝猴Pygathrix brelichi(Thomas)。参见36.57.李白《清溪行》、36.39.《秋浦歌》及43.48.杜甫《瞿塘两崖》等篇。特别是前两种,早晨会到江河边饮水。 祭鱼时见獭: 一路行舟,随时可见到祭鱼的獭。獭捕到鱼后,常先摊在沙石上然后再吃,或准备献给配偶,古人想象它是在祭天。獭:水獭Lutra lutra L.(彩图57),鼬科兽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有流水的江河中捕鱼为食。详见76.4.刘禹锡《有獭吟》篇。另有小爪獭Aonyx cinerea Illiger,嗜食鱼、蟹、贝类,现仅见于福建、台湾、广西、云南、海南及西藏南部地区。

32.4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飚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孟浩然的朋友王九要到江南去,他们共游鹦鹉洲话别。这首诗歌颂了黄鹤楼和鹦鹉洲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光。诗人和王九坐在游船上,由舟人牵着绕岛环游。到处碧波粼粼,鸳鸯鸂鶒满滩,船过鸟不惊;江边女子浣纱,见有牵夫走近,吓得赶紧起身,整理系束好自己的罗裳,怕走漏了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自然淳朴的民风。

①黄鹤楼: 见37.1.崔颢《黄鹤楼》篇。 洲: 鹦鹉洲,详见36.51.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篇。

图71 鸳鸯(仿《中国的鸟》照片作画)

②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狭长形的鹦鹉洲弯曲绵延十多里,碧清的江水绕着两边流,美丽的鸳鸯和落满了滩头。 鸳鸯: 鸳鸯(《诗经》)Aix galericulata(L.)(图71),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名邓木鸟(宋懔《荆楚岁时记》)、匹鸟(《禽经》)、黄鸭(《本草纲目》)、匹凫(《动物学大辞典》)、宫鸭等。雁形目鸭科的美丽水鸟,我国特产鸟类。雄鸟体长45厘米,羽毛绚丽。额与头顶中央翠绿色,羽冠绿色,嘴红棕色,眼周至肩有长大黄白色鱼形纹。背、腰和尾部暗棕色有铜绿色闪光。翅膀最内两枚初级飞羽特别阔大,如船帆状直立于背。胸部基本栗红色,胸侧有二白三黑相间的斜条纹。腹部白色。休息时把右翼盖在左翼上,叫“戢其左翼。”古人认为鸳鸯是忠于爱情的鸟。 鸂鶒(xī chì): 笔者考证是绿翅鸭Anas crecca L.(彩图58),鸭科美丽水鸟。长江流域为冬候鸟。体长31~37厘米,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目眼周经耳羽至颈侧有一宽长鱼形带纹,黑褐色,闪蓝绿色金属光泽。翅上翼镜金属翠绿色,有强烈闪光。头部斑纹与鸳鸯近似,总体毛色偏紫褐,而有紫鸳鸯的别名。有人说因为鸳鸯的羽毛常带有紫色,所以又叫紫鸳鸯,这是望文生义的臆说。鸂鶒和鸳鸯的羽毛都可作装饰羽。其余参见43.33.杜甫《》等篇。

③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飚光 这两句说鹦鹉洲在水下和水上有很长的沙滩,落日霞光照射在浅滩的粼粼水面上,漾起一片片快速闪动的波光。 沙碛(qǐ): 沙滩。近水处露出水面和没入水中的浅水沙滩,都可称作沙碛。 金沙: 黄沙,在夕阳下呈金黄色。 飚(biào)光: 被波浪反射快速闪动的晚霞之光。飚,今作飙,本意是疾风,大风。

④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船夫牵锦缆拉船,浣纱女见了,赶紧把衣裳整理系好。锦缆:用锦缎装饰的牵船缆绳。是供游览用的船。 结(jì)罗裳: 把衣裳整理系扎好。罗是一种丝绸织品。浣纱女在无人的时候,衣衫比较松散,甚至有所暴露,一见船夫牵船走来,急忙起身把衣裳整理好,腰带裙带系扎好,以防走漏风光,是民风淳朴的表现。

图72 杜若

⑤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诗人劝王九临行前多采摘一点洲岛上的杜若香草,作为不忘故土、不忘老友的纪念。 芦花: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或P.australis(Cav.) Trin. ex Steud.。在秋天抽出的穗子。 杜若: 杜若(《本经》)Pollia japonica Thunb.(图72),又名楚衡(《广雅》)、竹叶莲(《湖南药植志》)、竹叶花等。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叶片竹叶状,互生。圆锥形花序顶生,上面有3~6轮花梗。花众多,白色。地下根茎中医入药。自汉唐至宋,杜若与杜衡常相混。李时珍《本草纲目·杜若释名》:“苏颂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垓》云:‘采芳洲今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王逸辈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者相混……故少识之者。”今有人认为杜若是指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但高良姜只分布在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广西、云南的南部亚热带地区。古人对杜若多所赞誉,如梁·江淹《杜若颂》:

山中杜若,嘉尔翠质。
不奇不俗,载华载实。

同衔夕露,共炯朝日。
夷陂无二,沉溟如一。

梁·沈约《咏杜若》诗:

生在穷绝地,岂与世相亲。

不愿逢采撷,本欲芳幽人。

宋·刘圻父《采杜若》诗:

钦州五月土如炊,满山杜若芳菲菲。

素英绿叶纷可喜,劲烈不避炎敲威。

采之盈掬荐蔬食,臧获失笑庖人讥。

……

由此可知本诗的杜若是土生土长,分布广泛的植物。也可明白孟浩然请王九多采撷的用意。告诫他将来当官发迹不要忘本。采采:多采一些。

32.5

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已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孟浩然自开元十七年(729)始,从洛阳南游吴越,多次往返于各地山水之间。这是开元十八年秋末取道新安江,东经桐庐、建德,十二月到达温州后泛舟海上时所作。这时他已四十一岁了。

这是一首岁末伤时述怀之作。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生性率直,一生潦倒。青年时立志“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以孔子和毛公为榜样,做一番事业,以隐居和游历求仕而未果。在《田园作》诗中有“粤余任推荐,三十犹未遇。书剑行将晚,丘园日空暮”的诗句。其实,当时他已三十三岁,未能找到出路,心中难免焦急。岁月无情流逝,倍感实现自己理想的前景渺茫,这种迫切感就更加强烈。一次他乘舟漫游,黄昏时抬头发现北斗星的斗柄已转到春天的方向,再看岁星也前进了一步,到了新的一年的位置,他感到自己像一叶扁舟,在时空与命运的流水中任意漂流。由此很自然地想起了孔子的名言:“道不行,乘桴于海。”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就到海上去漂游。所以开篇就说:“仲尼既已殁,余亦浮于海。”孔子年轻时在鲁国只能做个小官,始终不得重用。因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从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历国,宣传自己的思想,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东周乎!”但没有一个国君愿意用他,不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这使孟浩然在思想上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但他还梦想着或许有一天像姜子牙遇到周文王那样的神话出现,或者能像张华《博物志》中所说海边乘槎的人那样,自由地往来于大海与天河之间。“沧洲复何在?”如果得到任用,还用过隐居的苦日子吗?诗中的仲尼,可能指张说。《旧唐书·玄宗记》有开元十八年十二月“戊申,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薨。张九龄为作墓志铭。有‘皇帝乃废朝三日,下制赠太师’”等记载。其《祭张燕公文》有“人亡令则,国失良相;学坠师南,文殒宗匠”等评价。张九龄是张说推荐提拔为宰相的,张九龄对孟浩然很同情,由于这层关系,孟浩然借仲尼哀悼张说,也是情理之中。

①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黄昏见斗柄回转到春天所指的东方,再看岁星也来到了新一年的位置上。 斗: 指北斗星,共7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杓形。分别是天枢(北斗一)、天璇或天璿(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摇光或瑶光(北斗七),依次为大熊座α、β、γ、δ、ε、ζ、η星。其中天枢到天权四星组成斗形,称斗魁或璇玑;玉衡到摇光呈柄状,称斗柄或斗杓;北斗一和北斗二的连线延长5倍处就是北极星所在位置。北斗七星不停地围绕北极星作旋转运动,古人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谚语。根据它在天空的位置可以判断当时所处的季节(图73)。另外,斗也常指小北斗,即小熊座的7颗星,α星即北极星(中名勾陈一)。它的斗和柄以北极星为圆心旋转运动,约晚上8、 9点钟时,它的斗柄春天指向东,夏天指向北,秋天指向西,冬天指向南,区分四季,十分方便。 岁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星体,直径为地球的11.18倍,质量是地球的317.89倍;与太阳的距离,由近而远排第五,约7.78亿千米。绕日公转一周11.86年,将近12年,每年在天庭位移约1/12,即“十二次”,这十二次的名称自西向东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古人以此作为纪年的主要标志。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很强,所以看起来很亮。冲日时达-2.23等(数值越大,亮度越暗。如月球(满月)是-12.7等,织女是0.03等)。

图73 一年四季北斗(大熊座)

②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乘 在空荡荡的小舟上,将任其漂泊,不再有什么追求。即对自己前途感到渺茫。 垂钓: 用周文王时姜太公在渭水之滨垂钓十年以求仕的故事。详见36.7.李白《梁甫吟》篇。

③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这两句借古代神话传说抒发心中的感慨。语意双关。晋·张华《博物志》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每年八月浮槎去来不失期。”槎:竹木制成的筏,为简易的渡航工具。传说大海与天河相通,乘槎可以来往于天上人间。 沧洲: 本指适于隐者居住的人间仙境或世外桃源。孟浩然一生以隐求仕,希望入朝做官得到信用,但一直未能如愿。眼看一年又要过去,无限愁怅。所以本诗的真意借乘槎寻天河寻沧洲喻寻求入朝做官的道路。

32.6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季对古人来说,既是冻饿将至的季节,又是天高气爽,江山清丽的时光,因此会格外思念亲友,而要登高望远。孟浩然在岘山附近筑庐而居,眼见着秋风不但赶来了一片片白云,还吹来了一队队雁群。这时,一股思念亲友的心情涌上心头,他首先想到的是隐居在白鹤山的张五子容。白鹤山离他的庐园虽然不远,但山路难走,薄暮将至,于是只好登上对面的万山遥望张五的住处。放眼望去,山下村中归人,平沙渡头,天边远树,江畔月洲,无限美景,尽收眼底。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清纯醇郁,飘逸优美。诗中“江畔洲如月”句,是讲由江水携带的泥沙在江畔沉积而成的沙洲,它的形状就像一弯新月那样美丽。因为曲江之畔最容易形成沙洲,而沙洲亦随江中的曲流而成为新月形。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较难看清,登到山上就能一饱眼福,鸟瞰真相了。有人理解为“沙洲”“似乎蒙上了一层月光”,显然是不妥的。

万山,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又名汉皋山。为唐代襄阳县西十一里处与南阳郡鄧县分界处的一座界山。张五,或说即张湮,懂易象,擅书画。后官至刑部员外郎,亦与王维、李颀友善。

①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从岘山往北看,在白云遮掩的北山中居住的隐士还在怡然自乐。 北山: 邻近岘山、白鹤、万山的一个小山头,中间隔着比较深广的沟谷。 隐者: 指隐居山中的张五等人。

②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这两句讲孟浩然因看见秋云和雁群,陡生对张五的思念之情,要登到对面的万山上去看望张五的住所。

③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在这清秋时节生起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愈近黄昏变得愈加强烈,但是天黑了,山路是不好走的,所以愁上又加了一层愁意。 愁因薄暮起: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有“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句。日夕之时,就是怀人之时。 兴是清秋发: 因为秋高气爽的天气,生发出许多兴致,如思念、怀远、寻山问水、结交游赏、赋诗弹琴作画等等。所以这首诗显然已经跳出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心态。

④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天边远树的树叶被秋风摇落之后,枝头上还稀疏带着少数叶片,远看就像荠菜结荚后的花葶一样,呈现别具一番情趣的美(彩图59)。江畔的沙洲,从高处看下去,就像一弯新月那么玲珑可爱。有两层意思,首先,江中的沙洲,大多在江水拐弯之后形成。由于水流方向和流速的改变,使流水中夹带的泥沙在拐弯之后淤积下来,成为江中小岛(沙洲)。这沙洲会依着江岸和水流的弯曲而作流线形弯曲。通常成为拉长的新月形。它的形状,还因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而有改变。现今襄阳市汉江中仍有“老龙洲”等呈新月形或香蕉形的沙洲存在。其次,此类沙洲的沙粒大多清净洁白,日落之后,依然清晰可见。这种景象在地面难以觉察,只有登上高山俯瞰时才能看到,这对还不能坐上飞机等飞行器从天空观察的古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新鲜的感受。 荠: 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 Medik.,详见31.1.高力士《感巫州荠菜》篇。其余参见76.9.刘禹锡《浪淘沙》和102.1.皇甫松《浪淘沙》篇。

32.7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咏春、惜春、伤春的诗。写春的诗数以万计,但只有这一首最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诗人抓住春困、鸟鸣、风雨、花开花落等春天最刻骨铭心的几件事,极其自然地勾勒出来,再给人以极其刻骨铭心的记忆。人们常常在鸟鸣声中醒来,太阳升得很高了,懒懒地不想起床。脑子里还在想,夜里依稀听得风吹雨打的声音,那桃梅李杏,樱桃和海棠的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人生短暂,花季更短,几乎人人都有惜春伤时的思想,所以赢得了普遍的共鸣与赞赏。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犯春困,早晨几乎都是被鸟叫醒的。这是人体对由冬寒到春暖,由夜长变夜短的节律变动的一种生理适应。早晨迟迟不能醒,醒了觉得浑身酥软懒慵,不想起床。“春日载阳”,人们开始春耕春种、栽桑养蚕等各种繁忙的生产活动,半冬眠状态的血管开始扩张,肌肉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对于大多数温饱不足的人来说,他们的每个细胞和脏器都处于半饥饿状态,疲劳不能恢复,就发困。另外,春天性分泌物分泌水平增高,性器官活跃,特别是在性生活后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补充,就会倍感困乏。因为春困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迫使进入休息状态。 啼鸟: 鸟啼。鸣禽啼叫声。春天是恋爱繁殖的季节,鸟兽们以声、色、形相、气味等方式达到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目的。鸟类通过鸣叫招引情侣、通过鸣叫占有领地,在黄河至长江流域主要有乌鸫(百舌)、白头鹎(白头翁)、伯劳、黄鹂(黄莺)、灰椋鸟(北画眉)(图74)、八哥、画眉、黄鹡鸰、红嘴相思、灰喜鹊、寒鸦、大嘴乌鸦、白颈鸦、歌鸲、日本树莺、锈脸钩嘴鹛、黑脸噪鹛(吉吊)、黄鹛柳莺、红胁绣眼鸟(图75)、白眉姬鹟、大山雀、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灰头鹀、黄胸鹀、三道眉草鹀、灰斑鸠、山斑鸠、珠颈斑鸠、雉鸡(野鸡)、灰胸竹鸡、鹧鸪、白胸苦恶鸟、杜鹃等。其中许多种类在本书相关篇章中有介绍。

图74 纵情歌唱的灰背椋鸟

图75 红胁绣眼鸟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我国处于西风带季风区,春季孟加拉湾海面生成的暖湿气团活力加强,向北推进,把盘据在大陆上的干冷气团逐步转化与北推,两大气团由于温压差异造成空气流动,生成风;暖湿气团中的水汽碰到冷气团被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所谓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我国春季天气的一个特色。植物开花是为了吸引昆虫等媒介生物传粉受精,落花是为了结果。开花后期,在花瓣基部产生“离层”,使花瓣脱落,以使营养物质集中于果实生长发育。如殷遥《春晚山行》诗有“野花成子落”句。一般人不去思索这些自然现象的科学意义,怨怪风雨摧残花朵、催春老、送春归。当然,作为文学艺术,是无可指责的。 BWoh+z8LqIzHKB1oOACn5FpT6TkqhlWQGSUuCKMYrfgYa63XQs41QoHbPn1GMr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