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2

卢仝

92.1

夏夜闻蚯蚓吟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

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汝无亲朋累,汝无名利侵。

孤韵似有说,哀怨何其深。

泛泛轻薄子,旦夕还呕吟。

肝胆异汝辈,热血徒相侵!

卢仝(795~835)曾隐居登封少室山,终生未仕。这首诗写他在一个夏夜的荒郊野外,天将下雨之前,听到“蚯蚓”发出连绵不绝的鸣叫声,十分感慨。说,像你们蚯蚓这样无筋无骨的小动物,居然也能对“天地之心”发生感应,既无亲朋之累,又无名利之侵,为什么呜呜咽咽,好像哀怨很深很深。相比之下,世上那些富家的轻薄子弟,每天咿咿啊啊地呕吟,因为和你们肝胆不同,只是徒然浪费自己的青春罢了。这首诗的立意不错,但可能是受西晋·崔豹《古今注》的影响,错把蝼蛄的叫声当成了蚯蚓的歌声。蝼蛄与螽斯、蟋蟀类同属于直翅目的昆虫,以摩擦翅膀上的发音器发出声音,而蚯蚓则完全是默默的地下耕耘者,不能发出声音来。比卢仝要早数十年的66.1.长孙佐辅在《山居雨霁即事》一诗中即有“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句,蝼蝈即蝼蛄。但崔豹《古今注》的影响太大,同时也说明长孙佐辅的诗名不大,他的诗篇没有得到广泛的传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误认为长孙佐辅是错的。

①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夏天傍晚天将下雨之前,路边墙脚边的“蚯蚓”呜呜咽咽地叫了起来,不曾想到像蚯蚓那样无筋无骨的小虫子,竟然也能感应天地之心。前两句写“蚯蚓”(实际是蝼蛄)吟唱的天气条件,是在天将下雨之前,这时空气中含水量增大,土壤返潮,比较湿润,适于蝼蛄活动。本书在66.1.长孙佐辅《山居雨霁即事》篇中讲述了蝼蛄雄虫鸣叫是为了召引雌虫,下雨前土壤返潮和雨晴后最适于蝼蛄活动,所以蝼蛄叫得特别欢。因为它喜欢潮湿,李贺把它称作湿蛄,他在《昌谷诗》中说,“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但卢仝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以为“蚯蚓”也和人一样,也能感知“天地的喜怒哀乐之心”,天将下雨,是天心表现为“哀”的意思,所以它就发出呜呜的哀鸣。 蚯蚓: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的动物,日常所见多属钜蚓科Megascolecidae的种类,如湖北远环蚓Amynthas hupeiensis(Michaelsen)(图440)等。又名螼螾(《尔雅》),蚯蚓(《礼记·月令》),蜿蟺、曲蟺(崔豹《古今注》),蛐蟮、曲善等。《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说明蝼蝈(蝼蛄)和蚯蚓是两种不同的动物;蝼蝈鸣叫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有蚯蚓出土的现象。但晋人崔豹在《古今注》里作了错误的解释:“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善长吟于地中,江东谓之歌女,或谓之鸣砌。”崔豹《古今注》在古代是一部名著,影响比较深广。宋大文豪苏轼在《定慧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中还说:“食土蚓无肠,亦自终日叫。”著名药物学家寇宗奭也说蝼蛄“声如蚯蚓”。直到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谈》一书中才予以纠正:“崔豹《古今注》云:‘蚯蚓一名蛐蟮,善长吟于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谬矣!按《月令》:‘蝼蝈鸣,蚯蚓出。’蟮与蝼蝈同处,鸣者蝼蝈,非蚯蚓也。吴人呼‘蝼蝈’为‘蝼蛄’,故谚云:‘蝼蛄叫得肠断,蛐蟮乃得歌名。’”蝼蛄只有雄虫翅膀上有发声器,通过振翅摩擦发声。孙氏《尔雅正义拾遗》:孙炎《尔雅正义》以为螜是雄者,喜鸣善飞。遗憾的是,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还说:蚯蚓“其鸣长吟,故曰歌女”。因为在泥穴中发声,传到人耳中时呜呜咽咽好像很哀怨的样子,这是晚唐时期容易产生的一种思想感情。殊不知在雌蝼蛄听来,它唱的是非常欢乐的情歌呢。据笔者观察,蝼蛄在江苏北部每年从4月到10月,最迟在11月都会发声鸣叫,在秋季主要是召唤雌虫同穴越冬。

图440 蚯蚓身上没有发音的器官

②汝无亲朋累,汝无名利侵。孤韵似有说,哀怨何其深 这四句按天人感应的思路,说“蚯蚓”既无亲朋之累,又无名利之欲,为什么还要发出如此哀怨的悲鸣呢。

③泛泛轻薄子,旦夕还呕吟。肝胆异汝辈,热血徒相侵 富贵人家那些轻薄的公子哥儿们,整天装模作样地唱歌吟诗,但缺少你们那种纯真的心灵感情,只是狂呼乱叫,不过是在枉自浪费青春罢了。 旦夕: 早与晚,引申指早晚之间,日常,或每天。 ERO3PPDVT/C7Jd8DVvG/A6xIEPCOMXFAFt/Lch/++Hc39mQaeu3SrZj6vXOclE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