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超越个体视角:社会和文化的视角

我们之前所描绘的心理学研究更像是20世纪50年代科幻电影中的一幕:主角是一个活着的大脑,被放置在地下实验室里的一罐粉色胶状物中,既会思索、会感受,又有希望、会担忧。尽管心理学家经常关注个体的大脑和心智,但并没有忽视一个事实,即人是社会动物,是家庭、朋友、教师或同事等搭建起来的一个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不考虑这个事实去研究人,就好比不考虑蚁穴或蜂巢的影响而去研究蚂蚁和蜜蜂。既然人是我们每个个体遇到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生物,那么人们的行为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就毫不奇怪。有两个心理学的分支领域非常强调这一点,即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研究的是社会交往的形成原因和结果。正如该定义所言,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研究主题五花八门。历史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是1895年心理学家和自行车狂热爱好者诺曼·特里普利特(Norman Triplett)所做的一个实验。特里普利特注意到自行车手在跟别人一起骑车时比自己单独骑车时速度更快。他被这个发现激起了好奇心,之后他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当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儿童给鱼竿缠鱼线的速度更快。当然,特里普利特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美国儿童的钓鱼能力,他的研究证明,仅仅是他人在场的情况就可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绩效,即便完成的是非常普通的任务。

社会事件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且受到了一些社会事件的影响。纳粹的出现导致一些非常优秀的德国科学家移民到美国,其中有一些是心理学家,如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1907—1996)和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这些心理学家都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这个学说认为“整体优于局部之和”。尽管格式塔心理学家只是在讨论物体的视知觉现象,但是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概念同样抓住了社会团体以及构成社会团体的人们之间关系的本质。哲学家们几千年来都在思索社会关系的本质,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生活。但最早对社会行为提出类似于自然科学家提出的理论和假设的是这些德国难民。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最早通过实验方法去验证这些社会理论的人。比如,勒温(1936)引用了中世纪物理学家提出的“场论”概念,认为社会行为是内部力量(如人格、目标以及信念)和外部力量(如社会压力和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阿希(1946)用实验室实验检验“心理化学反应”,可以让人们把对别人的零散信息组合成为对别人个性特征的整体印象。

其他一些事件也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早期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大屠杀引起了对一致性和服从的强烈关注,于是一些心理学家如阿希(1956)开始研究在什么情境下人们会互相影响并作出非人道或非理性的行为。民权运动和非洲裔美国人与美国白人之间不断紧张的关系使得心理学家如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开始研究刻板印象、歧视和种族主义,并且得出一些震惊心理学界的结果。他的研究认为歧视是一种知觉错觉的结果,这种知觉错觉就像视错觉一样自然和无法避免(Allport,1954)。奥尔波特认为,同样是这种知觉错觉,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对社会和物理世界中的信息进行分类,但也使得我们对不同的人群做出错误分类。与前人相比,当代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主题更广泛(从社会记忆到社会关系),使用的研究技术更多样化(从民意测验到脑扫描),但这个心理学领域依然致力于把大脑看作社会器官、把心智看作社会适应、把个体看作社会生物去进行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他人的存在对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何影响。现代足球比赛经常会有上万球迷甚至上十万球迷汇聚到体育场,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加油。他们中的大多数相互并不认识,也有相互认识但支持不同球队的;有时会发生球迷骚乱。这类社会事件对个体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化心理学的诞生

北美和西欧人有时会很惊讶地发现这个星球上大多数人的文化与他们两者的文化完全不同。尽管我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但是在社会实践、习俗以及生活方式方面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仍是非常大的。文化指的是一个特定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传统以及信仰。尽管我们经常在国家或种族层面思考文化,文化还可以因年龄(青年人的文化)、性取向(同性恋文化)、宗教(犹太文化)或职业(专业文化)而不同。 文化心理学(cultural psychology) 研究的是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身处其中的人们的心理过程(Shweder和Sullivan,1993)。文化心理学家研究的现象很广泛,从视知觉到社会交往,他们想知道哪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哪些是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也许会让人奇怪,最早注意文化影响的心理学家是现在被称为实验心理学创始人的威廉·冯特。他认为完整的心理学应该既包括实验室研究取向,也包括更广泛的文化视角(Wundt,1900—1920)。但是冯特的想法并没有引起其他心理学家的兴趣,当时那些心理学家正在全身心地解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试图研究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则。在心理学领域外,人类学家如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和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1904—1980)通过在世界各地不同区域旅游和仔细观察养育儿童的方式、仪式、宗教纪念等,来研究文化的影响。这些研究揭示了习俗——从北美人的视角来看多少有些怪诞——在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几内亚山区部落的身体自残仪式,以及放血,标志着开始把年轻小伙子训练成勇士(Mead,1935/1968;Read,1965)。

20世纪80年代人类学家如何影响了心理学?

但是,那个时候,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彼此间并不关注。文化心理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才在心理学界形成一股力量,这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互相交流想法和方法(Stigler,Shweder和Herdt,1990)。直到这时心理学家才重新发现冯特在这个领域是一位多么智慧的前辈(Jahoda,1993)。

文化与社区 西方和东方文化下的分析观和整体观

过去十年关于文化对心智和行为影响的研究显著增加。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研究揭示了来自西方文化的人(如北美和欧洲)和来自东方文化的人(如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认识世界时的差异。一个比较一致的发现是,西方文化下的人倾向于使用分析观进行信息加工,关注的是客体或人本身,而不太关注其所处的环境,而东方文化下的人更倾向于使用整体观进行信息加工,关注的是客体或人及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中一项研究很好地展示了这一差异。在该研究中,请美国和日本参加者完成一项被称为画线测验(framed-line test)的任务,该测试评估的是当参与者对一个简单的线条刺激进行判断时,整合或忽略背景信息的能力(Kitayama等,2003)。如下图所示,让参与者看正方形方框中的一条线。要求参与者在一个新方框内画一条新线,其中一个任务是要求在新方框中画的线与刺激中呈现的线一样长(绝对任务),另一个任务是要求参与者在新方框内画的线距离边框的比例与刺激中呈现的线与边框的比例一样(相对任务)。绝对任务涉及分析观,相对任务涉及整体观。研究者发现,居住在美国的美国参与者在绝对任务中的精确性好于相对任务,而居住在日本的日本参与者完成相对任务时的精确性好于完成绝对任务。有意思的是,居住在日本的美国人完成任务的情况与日本人更相似,而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完成任务的情况与美国人更相似。但是,我们尚不清楚在一种文化中,从分析模式转变为整体模式,或者反之需要多长时间。关于文化影响的研究在快速发展,甚至已经有研究发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可以在大脑中体现出来(Kiayama和Uskul,2011)。

物理学家假设E=mc2,无论m在克利夫兰、莫斯科或在猎户座星云中,这个公式都成立。化学家假设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在1609年或其他时候都是这样。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是通用的。心理学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假设被认为是人类行为的原则(Shweder,1991)。绝对论(absolutism)认为文化对大多数心理现象的影响很小或没影响,“诚实就是诚实,抑郁就是抑郁,不管谁去观察”(Segall,Lonner和Berry,1998,第1103页)。但是,正如一些周游世界的旅行家所知,令人兴奋的、美味的、令人恐惧的方式的确存在文化差异,某种情况可能符合某种文化,但却不一定符合另一种文化。相对论(relativism)认为心理现象可能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应该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去研究(Berry等,1992)。尽管几乎在所有文化中都可以观察到抑郁现象,但是其症状可能在不同地方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比如,西方文化中非常强调认知相关的症状,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在东方文化中却更强调疲惫和躯体疼痛(Draguns和Tanaka-Matsumi,2003)。

为什么心理学的结论总是与个体、区域或文化相关?

现在,大部分文化心理学家的观点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文化会影响很多心理现象,甚至决定一些心理现象,但有些心理现象可能完全不受文化影响。比如,个体早期记忆的年龄因文化而显著不同(MacDonal,Uesiliana和Hayne,2000),而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则不受影响(Cunningham等,1995)。正如我们在讨论进化心理学时所提到的,很多具有一致性的心理现象更多地与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基础相关。相反地,很不一致的那些心理现象往往植根于不同文化下的不同社会实践中。当然,唯一能够证明某个现象具有跨文化多样性或一致性的方法就是设计研究去检验这种可能性,这也是文化心理学家正在做的事情(Cole,1996;Segall等,1998)。我们会在本书以及书中的“文化与社区”栏中着重介绍文化心理学家的工作,本章的“文化与社区”栏分析了不同文化下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观和整体观。

一些心理障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症状表现非常不同。文化心理学研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的心理过程的共性和差异。

小结

▲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处于其他人构成的网络中,并探索人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和交互。社会心理学的先行者是德国移民,例如库尔特·勒温,他致力于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

▲ 文化心理学关注与个体有关的更广泛的文化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中人们的共性或差异。在该领域中,绝对论者认为文化对大部分心理现象几乎没有影响,而相对论者认为文化的影响很大。

▲ 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一起拓展了心理学只研究个体的视野。这些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在人际交互的更广阔的背景中研究人类行为。 tesFVRQb7ZsF1m7/rW6W5vkOkzdnHl2rst6cx5bFgjDlfkAEG2HWWsb2rcgQPJ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