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念杨绛先生
■陈奎元

她平静地离开尘世,带走了一百零五年的光阴。她留下一幢幢清影,与思念她的人们相随,永不消失。

杨绛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久享盛名的作家、翻译家。她的学业和创作生涯历时近一个半甲子,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蜚声文艺界,成为知名度甚高的女作家。她与钱锺书先生结为夫妇以后,相携共进。钱锺书先生实至名归,被尊奉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大师。杨绛先生在年过85岁以后的三十年间,开拓了一片新的境界,“百年杨绛”绽开了文学史上一株奇花异草。在接连失女丧夫、陷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漫长岁月中,她的灵魂似乎去掉了一切拖累,在常人不可及的年岁踽踽前行,展示出另一段精彩的创作传奇。此后她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创作《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洗澡之后》等,都堪称文学艺术的杰作。钱锺书先生所有未竟之事,她一丝不苟地件件落实,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痕迹。她在百岁之后依然故我,一个人、一支笔,孤帆远影追寻逝去的岁时,委婉地诉说她对生命的感悟,展现出一个钱锺书没有见过的杨绛,她的自然生命是跨世纪的,她的精神遗产必定更加久长。

陈奎元同志2006年1月20日看望杨绛先生

我与杨绛先生相识是在新世纪,她已九十多岁高龄。2003年1月初,我奉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缘结识杨先生。每年春节我同社科院的秘书长、外国文学研究所的所长前去慰问。起初只是照常例恭贺佳节,相识之后却为这位老人的思想境界和风范深深地折服,成为可以直吐真言、互相信任的忘年交。

她是一位超尘绝俗的人,安于恬淡平静的生活。随着她步入高龄并陆续刊出新著作,中央一些领导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社会人士对她的关注越来越高,人们都希望她轻松地安度岁月,愿意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她自身总是一无所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她表里如一的心态、一以贯之的风范。她原本有一个非常和谐、高品位的幸福家庭,不料突降厄运,女儿和伴侣相继匆匆离去(女儿钱瑗教授于1997年3月、丈夫钱锺书先生于1998年12月离世),她骤然成为形单影只的“孤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度过难以名状的孤苦岁月、不舍不弃地读书写作?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精神境界。

她在调入中国科学院(50年代名称)外国文学研究所之前即是名望较高的作家、学者,但她从不以学者专家自居。在交谈聊天时,凡提及她的作品、她的成就以及大家对她的赞扬时,她从不欣然领受,每次都立即回应,说自己只是个业余的作家,没有资格称学者,不过是一个以写作和翻译为职业的普通人。她年过百岁以后依然神清气朗、步履轻捷、语言生动,只是听力渐差,她不习惯戴助听器,说到重要的事为免误判,她备置了一个小画板,边说边写。2014年春节前,我们去看望她,当我在画板上写出“您”字,她立即用手指揩去下面的心,变“您”字为“你”字,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开颜。

她是一个情真意切的人,对她的家人一往情深。我们每次探望她,她没有牢骚,没有自夸,不说他人短长。一说到他们的家庭往事,她的言语便风生水起,好似“他们仨”并未天人永隔。她不在意也不讳言生与死,认为生是责任,死是归宿,她早年就患有心脏病,她不惧怕心脏发生意外,多次谈到心脏病的死法最痛快。她将自己的余生当作三个人的继续,她的使命是处理好一家人未竟之事。钱锺书先生有古今大贤的雅量,不矜己能,不求荣耀。他逝世以后,杨绛先生秉持钱先生的信条,反对任何为其扬名增彩的举动。2010年钱锺书百年诞辰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曾考虑开纪念会或以其他方式隆重追念。如果召开纪念大会,中央的领导同志会出席并会有讲话,这当然是对锺书先生的褒扬,也符合纪念名人的惯例。我向杨绛先生询问她有何意见,她明确表示不同意举办纪念大会。我同她商议找一个变通的办法:由钱先生的朋友、同事和学生开个座谈会,或者由他们各写一篇文章汇集成书以志纪念,她认为这个办法好,后来就按这个方案,出版《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她晚年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可谓大彻大悟。她生命中经历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巨变最频繁、最跌宕的时代,她个人的际遇、甘苦起落不一而足。说到以往的坎坷,甚至是“文革”中罚她清理厕所,都一笑置之,说“造反派”都承认她比别人刷得干净。在遭遇艰难困苦之时精神不倒,坚忍前行,是她人生的风采。特别可贵的是,她从不懈怠,犹如佛教大德修持六度波罗蜜的“精进”境界。年过九十、一百岁,她的生活方式不改,节奏不变,每日阅读、写作,有时还要对外界出现的纷扰作出必要的回应。

她不计得失,不求生前身后荣耀,彻里彻外、表里如一。毛泽东主席曾经提倡做“一个纯粹的人”,晚年的杨绛先生,我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老子《道德经》云:“见素抱璞,少私寡欲,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世上达到这样境界的人不多见,杨绛先生可以入列。

我们所处的时代,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业绩楷模是看得见的,是引领大众建功立业、推动国家发展前进的力量。同时,我们还需要接续民族的精神、道德精华,传承优良的品格,学习、颂扬那些贤者的品德和风范。

2016年8月
(作者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KRjNd1uA3gAR857BjV85h2kVf+v3jO+U9fKxkoFlfYX+C0DH2ZM5gioRjlRRK23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