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跨国零售集团目前的发展情况

政策松口,跨国零售集团大举抢滩中国

1. 自20世纪90代中期至2000年年底

世界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进入了中国,但除了家乐福开设的26家店实现盈利外,其他跨国零售企业大多战果平平,门店数不到10家,守着一两个城市苦心经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对跨国零售集团的重重限制,以及这些跨国零售集团对中国市场还不是十分了解。

2. 2001年风云突变

中国对“入世”后商业服务业的市场开放进程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在批发业方面,2001年1月前,允许跨国零售集团在合资企业占大多数股权,同时取消地域或数量限制。2003年以前,取消企业股权及形式限制。外资服务供应商可为其分销产品提供全面性相关服务,包括售后服务。在零售业方面,入世后允许在5个经济特区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郑州及武汉成立合资企业。在北京及上海,允许设立4家合资零售企业,其他地方可最多成立两家。北京可允许两家合资企业在市内开设分公司。在2002年1月前,允许外资拥有控股权。同时,允许在所有省会城市、重庆及宁波成立合资零售企业。

3. 2003年1月前

取消所有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20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商店、分店在30家以上的连锁店,仍只允许外资持有50%以下股权的合资企业经营。至此,将基本取消对跨国零售集团零售企业的一切限制,除了极个别商品外(如粮食),跨国零售集团可以从事各种商品的零售、批发、代理和特许经营,可以合资合作,也可以独资经营。

4. 2001年起不断发展壮大

跨国零售商为抢占入世后的竞争制高点,扩张突然加快。以稳健著称的沃尔玛,其触角开始从华南地区向华北、华东、东北和西南同步展开;以上海为基地的麦德龙,除加快原有已确定的沿长江向内地渗透的发展战略外,对东南、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布点也在进行;原先开店速度最快的家乐福,虽遇重重障碍,但并没有影响其继续抢占零售市场份额的计划。

背景材料

1998~2000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7%,单店销售收入增幅高达28%。

家乐福在不少国家的消费群体中耳熟能详,但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1959年,富尼耶和德富雷家族成立了家乐福公司。次年,在法国开设了第一家超市。1970年,家乐福股票在巴黎上市。后由于法国政府对在本土开设超市限制较多,在本土扩张不尽如人意,于是在1973年,家乐福走出法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设了第一家国外超市。1981年,推出家乐福“通行证”,即会员制。1984年,家乐福开始从事金融服务。1985年,家乐福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在短短的40多年间,家乐福正是坚持以“提供各种周到的专业服务和尽可能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宗旨,才得以不断扩张壮大,2001年的全球销售额达到780亿欧元。目前,家乐福已在31个国家建立了各类连锁销售点9200多个。

1995年,家乐福进军中国市场,几年来不断开设超市和全球采购中心。2001年,家乐福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达到780亿欧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的地位。

资料来源: www.runsky.com ,2002/11/12《家乐福的“变色龙”战略》,作者:陈梓。

跨国零售集团在深圳:遥遥领先

跨国零售集团进入时,深圳当地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还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垄断地位,落后于深圳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没有一家零售企业能进入全国100强。沃尔玛进入后,凭借其先进的电脑订货系统、结算系统、营销策略和商品管理在深圳取得极大的发展。

数据参考

深圳零售业发展中的国有商业出现的状况:在大型商业资本中,国有商业资本在政策引导和竞争力低下的双重影响下,出现了快速退出的迹象。

首先,1998年大型国有资本所占的比例为89%,1999年大型国有资本所占的比例下降到48%。

其次,在市场份额方面也可以看出国有商业淡出的迹象,1999年国有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占同行业的比重为27%,比1996年下降20个百分点。

再从细分的商品市场来看,1999年在食品、烟酒类商品中,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28%,比1996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服装类、家电类商品的市场份额中,也分别从27.3%下降到11.5%、从26.3%下降到7.8%。

资料来源:《入世后的中国:两岸四地经济合作展望》2001年年度研究报告之十五,作者:刘鲁鱼,以及《光大投资月刊2002年3月》。

跨国零售集团在上海:各路巨头分食市场集聚竞争

上海是中国的贸易中心,规模1600万的消费群体吸引着跨国零售企业集聚,有各种形式的跨国零售企业百余家,在世界零售商业20强中,已有8家在上海投资开店,如家乐福、麦德龙、大荣、欧尚、易初莲花、阿霍德、佳士客;继2002年年底沃尔玛在五角场和万达集团结盟,开出其在上海首家店铺后,2003年2月初,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也宣布斥资两亿元,与银泰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乐客多商业发展集团,正式宣布进军零售业。乐客多在七宝、大华和浦东张杨路的三家分店已获得政府批准,并全部于2003年年底前开业。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多商界“大腕”在本已非常“拥挤”的零售业一掷千金,不得不让人对上海零售业空间产生不少想象。无论怎样,跨国零售集团在上海经营得还是比较成功,2000年上海市大卖场销售总额为120亿元,其中跨国零售集团就达到了80亿元的规模。

情景

在浦东,由于乐客多的加盟,大卖场的数量将增至12家,这12家多在地铁2号线附近,家得利大卖场与易初莲花仅相距200米。上海超市和便利店分布的密度更高。一项调查显示,92%的上海家庭购物者步行10分钟就可以找到便利店,居全国首位,而市区的一些门店更是相距只有几步之遥。

在上海市区,超市的面积都在三五百平方米,和居民生活、工作地点靠得很近,提供的是类似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大卖场面积则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由于租金昂贵,大多分布在市区边缘,虽然门店位置较偏,提供的却是吃穿住用的“一站式”消费,每周只要去一趟,一周的日常家用就都可以解决了。

资料来源:《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光大投资月刊2002年3月》。

上海市场难道还没有饱和?内环线以内,除了出现的一些新建小区形成了零售业投资的空白点外,大卖场和超市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然而上海商业区的外延在扩大,大量居民在环线以外置房,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新建了许多新的居民生活小区,而这些地方的大卖场远没达到饱和状态。 Jq6B+9pAJQW3rVlwdDrFbI8hA1blVhlucZo9DVWHtBQpiJzx4SE6Zw+cUN8lLV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