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年底,我问自己:在将要过去的一年里,为什么自己心目中梦想的东西还是停留在梦想中?在这个时候,恰好看到《从优秀到卓越》和《追求卓越的激情》两本书,我知道这正是我想看的书,也是我想做的事。于是我决定放下教学,专心把近 10 年的梦想变成现实。
事实上,近 10 年来,中国各个领域的管理者都在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行为。而且,实践也证明,所谓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往往无助于他们的组织,企业到底如何发展?企业怎样才能够摆脱困境?这似乎有解又无解。因为我们总是无法判断企业到底能够活多久,从历史上看,能够存活 300 年的企业寥寥无几。
但是,这又何妨?想到一段“禅”。
一休禅师的弟子珠光创立了“茶道”,一休禅师就问道:“珠光!你是以何种心态在喝茶呢?”
珠光回答道:“为健康而喝茶。”
一休禅师叫侍者送来一碗茶。当珠光捧茶在手时,一休禅师大喝一声,并将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然而珠光依然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珠光向一休禅师道谢后便起身出门。
一休禅师叫道:“珠光!”
珠光回头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还有茶喝吗?”
珠光两手作捧碗状,说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不肯罢休,追问道:“你已经准备离此他去,怎可说还在喝茶?”
珠光诚恳地说道:“弟子到那边喝茶!”
一休禅师再追问道:“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全无心得,这种无心茶到底怎么喝?”
珠光平静地回答道:“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一休禅师大喜。
我亦大喜,真的是“无心之茶,柳绿花红”,我们在万千世界感受茶道,同样可以在万千企业的变化中感受企业的成功之道。记得迈克尔·波特说过,做战略,务必学会取舍。管理也应该娴熟此道,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企业应该是永远面对问题,而且必须解决问题,如果不知道怎样取舍,有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陷在问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我所关心的正是那些可以有效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企业的管理之道。
2003 年 3 月与南京大学商学院的赵曙明教授聊天,我告诉赵老师我的梦想,幸运的是赵老师怀有同样的梦想,他告诉我,回国 10 年来他一直想做与我一样的事,我们相约把想法变为现实。与此同时,海然正在与我一起做价值链的研究,我们再一次为这个主题兴奋和快乐,毕竟近 10 年的想法开始步入实施的过程。
10 年来一个理念一直支撑着我的教学和管理研究,那就是:中国企业应该有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应该可以为管理研究贡献自己的模式和经验。我从事管理教学和研究已经 10 年,在中国家电行业中也浸泡了 10 年,当我们承认国际家电巨头对中国市场占有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海尔、 TCL 、科龙、美的、康佳、创维、春兰、海信等一大批中国本土家电企业的崛起,并与国际家电巨头分衡天下。近 10 年的中国企业总是让人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因此我有一个想法:去找寻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特点。
这个历程是与毅力和耐性较量的过程,有一次海然给我发邮件说:我快呕血了!我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把这个理想中的书稿呈现在大家面前,当赵老师和我拿着书稿去征求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A. 迈克尔·斯宾塞博士的意见时,他高兴地说,这是对企业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不仅要让中国企业了解它,也应该让其他国家的企业了解它。
我们能够贡献的东西很少,所有的贡献是这些先锋企业所贡献的,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时,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巨人的眼界。当我们总结出先锋企业四个导入因素(英雄领袖、中国理念与西方标准、渠道驱动、利益共同体)和四个导出因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快速反应、远景使命)的时候,我们还知道先锋企业更注重的是如何把这八个因素运用于实践,这才是我们必须敬仰的东西。
李东生说过:“如果再过 5 年、 10 年,在国际大舞台上仍没有我们的位置,那就是中国企业家的失职。”只是我需要做些更正,如果再过 5 年、 10 年,在国际大舞台上仍没有我们的位置,那不仅是中国企业家的失职,更是中国所有管理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失职。
时间已经到了 2004 年 5 月,一年多来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研究的阶段性报告,知道后面的路很长,就如我们所研究的先锋企业一样,还必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管理的规律,也是研究的规律。
我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陈春花
2004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