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研究的整体理念和成果

这个研究持续的时间长达 8 年,在这期间,我们成立了 6 个项目,在得出每个结论后又将其先后推广和应用在 32 个不同行业与类型的企业,直到目前,我们才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个研究成果公布于世。 1995 年至今,我们一共发表了 80 多万字的研究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对我们一个结论的总结和回顾,然后我们以顾问的角色将这些成果实施应用于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状况恰恰是对我们的研究成果的佐证。

需要强调的是,在研究的最初阶段,我们的探讨对象并不仅仅基于写入这本研究成果的行业先锋企业。 8 年前中国还不能让我们寻得一些先锋企业加以研究,而今,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的研究成果非但在这些先锋企业中得以证明,而且还在更多平凡企业的迅速发展中得以证明。这 8 年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这些阶段。

第一阶段:反思

我们在企业里往往被推崇为“解惑”和“答疑”的专业人士,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然而,“解惑”和“答疑”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很多情况是企业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我们却发现了它们的不足,我们发挥了“提醒”和“点拨”的作用。

和众多咨询业界、管理业界的同人一样,我们脑子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有时候我们不清楚这些经验到底正确在哪里,我们却非常清晰地知道摆在我们面前的企业通常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995~1998 年,我们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国内备受推崇和重视的企业管理课题与项目,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我们认为存在企业管理问题或者说存在发展规划战略问题的企业,它们为什么没有被市场冷落反而保持飞速成长?究竟是我们的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不适合,还是这些企业有更为深刻的却没有受到我们重视的其他积极和正面的因素?

的确,对于当时正逢茁壮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发现一些问题比发现它们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容易得多。当我们看到一家企业内部复杂的组织结构时,我们会向它“点拨”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势,经营的范围和品种太多的时候我们会为它是否关注利润而担忧,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有问题时我们会关心它们的选才制度和企业文化,等等。企业管理所涉及的领域越广,能发现企业的不足之处就越多。这时,我们决定开始另一种思考,这也是我们反思的源起。

我们开始觉得即使是作为经济管理和社会学的专业人士,仍然应当看到中国企业在现实的成长中教给我们的新的成功的管理模型。

第二阶段:理性的整理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寻找和整理已有的丰富材料。除了看到非常多的有关创业者的传奇故事和辉煌成绩外,我们更注重了解客观的数据和资料。

我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那些先锋企业上。事实上,我们说一家企业是先锋企业并不是说它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办事处并且对很多行业进行投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可能较为容易,但是随着知名度、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这家企业还能否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呢?所以说,先锋企业是指那些有能力扩大到各个市场上参与竞争,从而运用各个市场带来的优势使自己的发展得以最大化的企业。随着对行业先锋企业标准的落实和选择的结束,我们的研究正式确立了。

1999 年至今,我们收集了有关 5 家企业在过去 20 年的 3000 余篇文章和 20 多部著作,这其中主要包括技术、机制以及规划等方面的资料。这些复杂的资料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情况下经济管理学者更愿意倡导的是管理系统、管理规划、管理机制以及管理结构等,但这些都偏离了我们所要讨论的焦点,即获取可以持续成长的因素。

幸运的是,我们的研究小组成员涵盖了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的专家;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我们分别采访了 23 位与这 5 家企业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人,完成了 3 份涉及 300 多个中国企业 1000 多人的问卷调查。社会学不是提供一个模式去考虑问题,而是更推崇多视角的实践性的研究体系,我们因此更关注事实、资料之间的联系、导入和产出。

第三阶段:实践鉴定

让历史的证据说话可能还是不够!

我们更倾向于将研究结论和成果“在实践中论证”。 2000 年起,我们先后将这些研究成果在美的集团、六和集团、联邦集团等 32 个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做了相应的有步骤的实践,这些企业随之而来的飞速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强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每种管理方案或许都会在某个时期内生效,值得说明的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客户化的管理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企业更希望我们厘清它们目前存在的问题,而我们所做的是分析它们的成长之路,让它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引入我们认为值得采用的模型。

我们将统一的模型实施在不同的企业,并看到这些企业在实施之后的迅速成长。这也是我们始终强调而不是依据各类管理理论论证企业飞速成长的原因,我们尤其注重将我们所获得的那些可使企业持续成长的模型加以实践。

在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很难看到大部分已有的或者说是“实证的”管理理论,现代经济学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新理论的发展往往包含而非推翻旧理论,我们希望这些可以被更多平凡企业实施的模型包含着丰富的管理理论,而不是用一个模型推翻另一个模型的过程。

第四阶段:成果

1. 四个重要的导入因素

我们通过图 1-6 这个简单的框架,描述出我们从一堆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的内在结构和顺序。我们展示了四个重要的导入因素,这四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因素不但揭示了中国行业先锋企业的成长本质,更演示了绝大多数中国成长企业“从起飞到领航”的成长轨迹。

1-6 企业飞速成长的因素

本书的第一部分(第 1~5 章)主要围绕图 1-6 进行论述,这里所表达的是四个导入先锋企业的因素。第二部分(第 6~9 章)分别分析了这些导入因素的产出,如图 1-7 所示;因果之间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即第三部分(第 10 11 章),形成了这些企业持续成长的原因。

第一个导入的因素:英雄领袖(企业的内部动力)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是古人对弈棋之道的经验性概括。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划地自限而失去未来。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首先是战略家,这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要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是否具备造势与任势的条件和实力(主要是推行战略的人才)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的考虑。

1-7 企业持续飞速成长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也是执行者,他们要不断地制造变化,经常要求员工改变一点点,引导员工自我适应。他们拥有开放的胸怀和性格,马不停蹄地在企业中走动,与人们接触;他们把被人接受作为信条,从不厌倦于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想法。

一个无懈可击的竞争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值;一个先天有偏差的竞争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尔不凡,执行过程多么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的厄运。可以说,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

第二个导入因素:中国理念,西方标准(企业的管理方法)

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合资企业无法成功,最终怪罪于中外两方的合作不佳;很多独资企业也未能在中国得以成功地发展,最终怪罪于文化的偏差;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企业内部有着对文化和传统的共同理解,可是仍然没有迈向成长之路,最终怪罪于企业的经营不善,这究竟有没有共同的原因呢?

在实践和分析中,我们认为合资企业或者独资企业都有非常明确的西方(这里指发达国家)标准(即管理行为和结果的尺度),由于经营者无法将这些标准在中国员工中执行而导致最终的失败,而那些经营不善的中国企业恰恰是由于没有借鉴、应用和执行这些蕴含丰富管理经验的西方标准而显得落后。

中国先锋企业的成长,尤其重要的是它们以西方标准作为准则( benchmark ,标杆比较),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善于以中国理念来概括和执行这些西方标准,这是先锋企业规划和执行管理方法的重要方式。

第三个导入因素:渠道驱动(企业的外部动力)

先锋企业的成长时间往往非常有限,初创阶段还无法掌控自己的品牌引擎,没有品牌还能飞速成长吗?究竟是先有品牌,还是先有先锋企业呢?

中国先锋企业没有效仿国外企业的品牌创造(即使客户还没有机会使用,先将品牌植入人心)和品牌基石的管理方式,没有一意孤行地选择品牌作为市场推广的方式,更多时候,它们愿意服务于自己的分销渠道。这取决于它们对自己在起步阶段的客观认识:既没有社会的正面评价,也无法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一个被客户认可的品牌。

除了讲究渠道成员公平和连续的合作关系外,先锋企业对渠道驱动的理解更胜一筹。由于这些渠道成员面向当地的消费群和客户,是企业的代言人也是市场最终用户的代言人,先锋企业首先将渠道作为第一层客户群,其次将渠道作为对公司品牌和产品最直接的市场推广武器,以渠道驱动终端市场。

第四个导入因素:利益共同体(企业的发展战略)

利益共同体不仅包含上下游的利益、资源分享,还包含企业与企业的员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相关的知识机构、企业与分销网络等共同利益关系。

与“战略联盟”不同,虽然均以共享资源和市场、降低成本、分担风险为目标,但利益共同体有着更明确的分工合作、分工经营的方式。战略联盟的下一步往往和“兼并”“收购”“竞争对手”等联系在一起。由于联盟之间的核心业务非常类似或者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战略联盟之间更强调平衡的利益,否则就会导致联盟间的冲突。

利益共同体的组成前提是:共同体在合作关系达成和执行的过程中都非常清楚相互依存的“这部分”核心内容;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利益共同体的选择和最终合作同时也设计了企业未来可以形成发展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与主营业务无关、与核心竞争力无关,利益共同体标志着企业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速度、怎样的资源配合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持续成长的目标。

2. 四个重要的产出

很多时候,企业经营者往往无法判别导入和产出,即因与果。从经济学的角度,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战略联盟、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因素都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内容,然而这些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也由不同的管理科目来划分。它们之间有关联吗?究竟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如果这些管理理论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究竟先做什么呢?会有什么效果呢?我们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研究这些课题的关联和含义,图 1-7 显示了这些导入因素与产出因素的关系。

产出一:企业文化

基于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当我们一旦确立了企业领导者,形成了企业的管理战略,企业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事实上, 10 多年前我们还没有意识和领会企业文化这门学科,行业先锋企业在初创阶段并没有刻意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正是它们的领导者(“英雄领袖”)和它们的管理战略(善用中国理念执行规范严格的西方标准)自然塑造了它们的企业文化。

的确,企业文化也可以被塑造,或者说是通过第三方来塑造。首先这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乐于改变,他们支持、迎合并倡导这种被塑造的文化;其次这家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标准同样符合并引导这种被塑造的文化。客观说来,企业文化的可被塑造性非常弱,因为企业领导者和企业的管理战略已经影响甚至决定了这家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源起首先是被动地产出。

产出二:核心竞争力

我们目睹过很多企业“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其中讨论了非常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技术”“人才机制”“核心产品”等。事实上,企业还需要一种能力将这些能力组织在一起,沿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运动。这种能力是其他诸多关键能力的核心,是它们的灵魂,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倘若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究竟是否有能力判断自己的“核心”呢?是先有“核心”再有企业吗?或者说,是因为企业具备了“核心”,它才能赢得市场吗?

核心竞争力是一家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它立足于企业在追求客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客户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客户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这里一样有着因果关系。核心竞争力不是被创造再被实施的。没有市场的认可和接受,企业就不能将自己的特殊技术、产品、服务或价值观定义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先锋企业必须首先尊重与关注渠道驱动带来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并将实时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通过企业的管理战略得以实施和验证,从而判断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企业飞速成长。

产出三: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而逐步流行的管理理论,它不但同信息和网络有关,而且与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JIT 、客户关系、客户服务等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甚至将这些理论都涵盖在内。

同样, 10 多年前并没有这个名词,行业先锋企业也没有创造出一个达到快速反应的环境和条件。快速反应是从先进企业那里总结出来的,它本身的确非常关键,尤其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速反应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企业的上游、企业自身和企业的下游,我们必须首先关心它的导入因素,即利益共同体和渠道驱动。

渠道驱动带给企业最有效的市场信息,即回答“对什么快速反应”在应用 CRM (客户关系软件)之前甚至是之后,没有什么能比来自于渠道的信息更有效了。对企业来说,掌控并服务于自己的渠道,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方式获得有效的市场和客户信息。而且,利益共同体辅助企业完成与自身相关的上下游之间的共同依存、合作和发展,它是实现联合企业上游(供应商、供货商)、企业自身和企业下游(分销商、最终用户)相互协作并共同做出快速反应的先决条件。

产出四:远景使命

所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企业的远景使命并不是先“望”到的,企业自身必须先具备“站得高”的能力。比较行业先锋企业在初创阶段的“目标”(当时还没有“远景”一说)和目前的“远景”,显然,“远景”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

深谋远虑善于任势的企业领导者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他非常清楚企业的劣势并主动谋求可以“造势”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益共同体自然而有效地弥补了企业(或者是创业者个人)自身的劣势,相互的“共同”关系有利地辅助企业首先摆脱初创阶段的困境或是推动企业迈向更高阶段,这两点是“站得高”的条件——积极推动先锋企业持续成长的远景使命由此而来。

我们时常看到将核心竞争力与远景使命联系在一起的论题,事实上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远景使命没有必然的联系:无论核心竞争力最终在企业的物化表现是某项技术还是某种特色服务或是产品的性价比等,都不能直接影响企业做出“多元化”或是“国际化”的发展远景规划。远景使命的前提是这家企业对其发展前景到底能“站”得多高。

3. 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导入和产出在经历了一个轮回之后,各个因素之间就开始相互作用。我们希望这个结论能告诉中国行业先锋企业长期(指完成另一个 15 年)持续成长的原因。图 1-8 显示了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1-8 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企业已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文化就开始对企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会作用于这家企业的下一位“英雄领袖”,也会作用于企业不断发展的管理战略。类似地,当企业的远景使命已经产生,它同样会反作用于企业的“英雄领袖”和其利益共同体,令他们不断迈向这个远景而不偏离企业预先设定的轨迹。快速反应也不例外,当企业具备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它反作用于企业面对的市场 / 客户或最终用户,表现在快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与价值。同时企业对利益共同体的要求越高,其获得利益共同体的支持越大。表现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反作用力也是如此,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创造企业的市场价值,也推动企业不断更新和实施更有效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是如此简单的周而复始吗?正如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所说的:“事实上,新经济中也没有什么新东西!”

从本书的第 2 章起,我们将带领你共同验证和实践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导入因素和产出因素。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你还能看到这些因素是怎样按照我们的框架“周而复始”地推动着行业先锋企业保持进步的。我们确信这是个令人难忘的过程,你将体验的是行业先锋企业如何从零做起,如何飞速成长,又如何能持续领先! QfQhGFmSNRIvXD9eXyeboGd7qumcXOque/kFGeOCBq2MQtk3a0M9UddadTmtq8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